接受教训吸取经验

“天新商城在开张之际,特向全国重金收购经营失败的教训!”某商城在某一年国庆期间开业的同时,发出了这样一则令人惊奇的征文启事。在这里,这家商城把教训看得比经验更重要。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喜欢谈经验,而不乐意讲教训。因为谈起经验面上有光,而说到教训总感到脸上有愧。其实,教训大可不必讳言,它与经验同等重要,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常讲“失败乃成功之母”,其实,教训也可以说是经验之“母”。成功固有经验可以总结,失败亦有教训可以吸取。做一件事情很难一下子就成功,往往要经历多次失败,从这一点看,教训总是产生于经验之前。只有认真地总结吸取教训,才能力争成功,得到经验。无论是国家经济建设,还是个人生活,概莫能外。

教训是对挫折与失败的理性思考,它告诉我们的是“不该”。吸取教训,更加理性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中寻找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特点,可以使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深刻。教训既可以给遭遇挫折的人留下避免再次失败的路标,同时又可为他人留下前车之鉴。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无不从自己或他人的教训之中,寻找良方,避免重复的失误,从而获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训同样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善待教训,无疑是智者的选择。往大了说,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无不是人们在经历过一次次失败与挫折之后吸取教训的结果;小而言之,对一个能够正确面对成败的人来说,教训一样可以催人奋进,激励自己去不断拼搏进取,使事业愈发有成。相反,不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人,迎接他的将是再一次的失败。

我们都知道《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蔡桓公因讳疾忌医而不治身亡。

讳言教训,其实就像蔡桓公那样在回避问题,自欺欺人,最终必然导致不可救药。不吸取教训,就其本身而言也是一个教训,在这方面栽跟头的人已经不在少数。古训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善待教训,才是“长智”的关键。

让我们来看一则关于教训的真实故事。

刚进入那家公司的时候,小王信心百倍。他们一起来了10个人,讲好3个月以后淘汰掉3个,其他的人就会被正式聘用。

这是家不错的公司,让许多像小王一样的大学毕业生心仪不已。他想,凭着自己名牌大学研究生的学历,笔试、面试居总分第二的总成绩,应该不会在被淘汰者之列。当然,好好表现自己,保持住自己的优势还是很重要的,他以此勉励自己,并希望在试用期内交出一份让上司满意的答卷。

小王被分配到了市场调研部门,上司是一个30多岁的干练女性。她长得挺漂亮,又很注意化妆打扮,办事、说话显得都很有效率。在办公室里,她总是一副急匆匆的模样,走路一阵风。她是公司中层中的骨干,据说非常得总经理的赏识,听公司老职工话里话外的意思,她还极有可能升为副总。

小王报到之后,她找小王谈过一次话,说他的专业与他的部门工作很对口,也看过他上学时给一些公司搞的调研报告,感觉很到位、有水平,希望他能在这个部门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她交给了他第一件工作,为一个客户做市场调研,并且,把她手头上有关这个公司的资料交给了他。

这次谈话以后,小王感觉信心更足了,干劲很大。这么好的公司,这么敬业和有水平的领导,真让他感觉自己很幸运。他很快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经过没日没夜的努力,他提前几天把一份自认为很扎实、很显功力的调查报告交给了上司。

那天下班后小王情绪特别好,其一是因为完成了一件很艰巨的任务,自我感觉比较放松,其二是感觉到任务完成得比较顺利,领导的表扬和赏识近在咫尺。所以就邀上了几个好朋友,狂吃海喝了一通。

可是,当第二天小王上班以后,立刻发现情况有些不对。上司对他粉脸含霜,爱答不理的。刚才还与别的同事像平时一样地说话、讨论事情,一到了他这儿,就连正眼都懒得瞧了。至于他的那份调查报告,她一点都没提,仿佛根本就没有这回事似的。那天小王是怀着希望和兴奋去上班的,满以为会大大地讨得她的欢心,没想到她突然对他这个态度。他敏感地觉得,这一变化可能与他的那份调查报告有关。但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他那份报告里有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吗?

最终,小王被淘汰出局——因为在那份调查报告上他没有署名。

这个教训对小王太深刻了,后来他进了一家外企,有了上次的教训,无论做什么他都认认真真,半年后他升为了部门经理。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教训,教训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敢查找教训的人其实是在回避矛盾。教训是对挫折与失败的理性思考,是我们人生的一笔可贵的财富,我们一定要接受教训,善待教训。虽然经验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但教训可以使你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