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的孩子不吃亏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爱”的内涵更是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孔子的“仁政”,墨子的“兼爱”等。孩子从小就应受到各种“爱心”教育,如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热爱祖国、爱护大自然、帮助贫困的人等,并且更要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爱心永远是人类无法或缺的情感,爱心教育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他们的人生永远充满了光明与自信;反之,一个缺乏爱心的孩子,最终只会在冷漠与黑暗中迷失自己。

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有两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两支火把中有一支没有点燃,另一支是点燃的,发出很亮的光芒。过了不久,两支火把都回来了,而且都向火神提交了它们的考察报告。

第一支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在浓郁的黑暗中,他觉得眼前的世界情况很坏,甚至已坏到了极点。

第二支火把的报告却恰恰相反,他说他无论到哪里,总可以找到一点光明,所以,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听了这两个不同的报告,那个派他们出去考察的火神就对第一支火把说:“也许该好好地问一问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说到底是自己的形象定位。当我们像那支没点燃的火把,吝啬自己的光明时,我们自然会觉得眼前的世界陷在浓郁的黑暗里,自然看不到希望所在;当我们像那支点亮的火把,燃烧着我们自己时,我们眼前自然就有不灭的光明,希望就在那光明里升腾。所以说,只有善于付出,懂得关爱的人,才能看到光明。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懂得仁爱,就是给予他们的人生的最初光明。

然而,在当今社会,有些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上有一个严重的误区。他们认为教孩子帮别人、爱他人,就是教孩子“学傻”,只会让孩子“吃亏”,因此,他们总告诫孩子要保护自己,多想想自己的利益和得失,不要“多管闲事”。同时,有些家长还会通过自身的行动,向自己的孩子做出一些错误甚至恶劣的示范。这样的教育结果导致许多孩子缺乏同情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他人,甚至对自己的亲人也非常冷漠。

实际上,一个时刻关注他人的需要、感受和利益,无私地关心、帮助他人的孩子非但不会吃亏,还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拥有仁爱之心的人是不会吃亏的。因为,“爱心”与幸福、快乐形影不离。

富有爱心的孩子总是快乐的,他们与人为善,懂得同情和理解他人,关爱生命。这样的孩子,不但自己内心祥和、安宁,还能给他人带来阳光和温暖,让别人愿意亲近自己。而缺乏爱心、冷漠的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常常表现得自私又狭隘。这些孩子不善于换位思考,缺乏同情心,他们看不起、也不愿帮助生活困难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对于身边的那些弱势群体,他们丝毫没有悲悯之心,这样的孩子内心是贫瘠的,缺乏爱与温暖。

富有爱心的孩子长大以后必定善于合作,也更容易得到机遇的垂青。他们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喜欢帮助他人、关心同学和自己的家人、朋友。正所谓“仁爱成大事”,付出“爱”的孩子也一定能得到“爱”的回报,在他们的人生路上,一定会得到很多的关心和帮助,最终会获得成功!自私、缺乏爱心的孩子,只知索取,不知道回报,往往受不得一点儿委屈。他们不喜欢帮助别人,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却会毫不犹豫地支使别人。在他们看来,别人为自己服务都是应该的。这种孩子不能吃亏,只能占便宜;不能谦让,只能抢先。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常常会四处碰壁。

富有爱心的孩子,情感体验丰富,更容易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因此更经受得住挫折与困难。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会因没有他人帮助,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中。而冷漠、缺乏爱心,总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习惯了“主宰”别人,因此他们的心理往往更脆弱,对挫折更敏感,应对挫折的能力更为薄弱,不能及时降解心理压力,以致稍有不顺就难以承受,因而诱发心理问题。

总之,爱是人类伟大的情感,也是一个人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懂得爱的孩子内心永远不会贫瘠。而“爱的教育”更是全面提升孩子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家长,要想自己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受到“成功”与“幸运”的青睐,拥有快乐的人生,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