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理财师一样去打理时间

你能不能成功,重要一点是看你会不会办事。除非你本人确实是个独具天赋的艺术家或运动员,否则想不通过办事就能获得成功,是不会像吃饭穿衣那么简单的。

事情有难易之分,大小之别。有的事情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就必须去办,有的事情和自己关系不大,则可办可不办。如果你觉得自己即将要办的事情无法办到,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如果你觉得自己即将要办的事情把握不大,就要小心谨慎,亦步亦趋;如果你觉得自己即将要办的事情可以办到,就要义无反顾地去办。因“事”制宜,才能把事情办好。

很多人的时间很容易被切成小碎块,以应付七八件事,早想着手做计划已久的较大的事情,可是多次拿在手上又放下了。要知道。如果把时间分割开来零星使用,时间的利用效率就会大大降低,甚至等于没有时间。要想做一件较大的事,必须有一定的、哪怕是最低限度的整块时间。比如,一位管理者近来了解了不少市场情况,想把它写成较为系统的市场调查报告,如果集中时间来写,最多一天就完成了,但是总没有一整天的时间供他使用,他只好见缝插针,第一天抓住半个小时,第二天又抓了15分钟。第三天挤出了20分钟,每次拿起笔来都像刚开头一样,这样断断续续,半个月之后才完成了初稿。把所用的时间加起来,足有三个工作日的时间,报告稿的质量也不令人满意,好像有许多拼接的痕迹。写文件如此,研究确定本单位的大政方针、人事安排或处理一个棘手的问题,更需要有整块时间才能完成。

如何集中整块时间,各人有各人的办法。各人的处境不同,习惯不同,办法也就不同。同时,也有善于不善于之分,有集中的能力强弱之分。有些人在一星期内有一天在家里工作,这一天他可以集中办一两件大事。有些人将一周或一天的时间分成若干段,每段分类处理不同的问题,其中有专门时间处理较大的事务。例如将听取汇报、审批文件、讨论一般业务等例行性工作,排在一周内的两天办理,留出一整天或两三个半天处理真正较大的事,再留一天左右去处理其他事务。我们还常看到,有的机关为了起草重要文件,几个人到宾馆躲起来集中时间工作,这种方法增加了机关的经费开支,虽不宜提倡,但毕竟也是一种无办法的办法。其实,方法是灵活的,重要的是原则,要真正集中时间办大事,当尚未集中的时候,要尽快推开其他的事迅速集中,当已经集中的时候,要排除其他事的干扰,一旦发现有别的事在“蚕食”整块时间,要立即把其他事甩开,不然,集中要办的事就会半途而废。

所谓黄金时间,就是比较清静,少有干扰和头脑比较清醒的一段时间。每个人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不同,每天比较清醒的那段时间在什么时候,有多长,各不相同。例如负责生产调度的管理人员,每天刚上班的时候可能是最忙的一段时间,中间一段时间可能稍清静些。而高级管理人员,刚上班的头个把小时可能较少有干扰。至于最佳用脑时间,每个人也不相同,由各自的生物钟决定。生物钟是指人体内按一定时间出现一定生理行为的周期,人的智力、体力、情感都按一定周期发生着变化。例如有的人在每天的某一时间都感到困倦,这就是生物钟现象。据国外一些生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内存在着一百多种生物钟。大脑的活动也受生物钟的影响和制约,英国学者经过测试发现,上午八时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维能力,下午二时逻辑思维能力最强,晚上八时记忆力最强。当处在最佳用脑时间时,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此时,大脑接受信息、整理信息、加工信息、贮存信息和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高。有的人早上脑子好使,称为“百灵鸟”型;有的人在晚上和夜里脑子好使,称为“猫头鹰”型。不过,生物钟是可以通过锻炼、刺激进行调整的。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睡眠习惯,使生活有规律。每个人应摸索出自己思维活动的生物钟,充分利用之。

应当总结自己的工作规律和生物钟的规律,寻找出每天的黄金时间,在这个时间去做最重要的工作,而把例行性的、不重要的工作安排在其他时间去做,以提高工作效率。化零为整,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所谓零碎时间,是指不构成连续的时间或一个事务与另一事务衔接时的空余时间。这样的时间往往被人们毫不在意地忽略过去。史蒂芬·柯维指出,零碎时间虽短,但倘若一日、一月、一年地不断积累起来,其总和将是相当可观的。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几乎都是能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的人。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诺贝尔奖获得者雷曼的体会更加具体,他说:“每天不浪费、不虚度或不抛弃剩余的那一点时间,即使只有五六分钟。如果利用起来,也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把时间积零为整,精心使用,这正是古今中外很多科学家取得辉煌成就的奥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