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属于敢冒风险者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于冒险,敢作敢为,是成功者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失败的人希望永远不犯错,这其实正是什么也做不成的原因。就好像一封信始终不写因为还没想到恰当的措辞,万一永远想不起来,不是永远也写不成了吗?所以,如果是这样的话,就需要改掉这种坏习惯。

一位社会学家曾精辟地将社会人群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人像医生,他的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对付已经发生的问题和当前棘手的难题,即所谓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此类人对寻求机会也不积极。

第二类像火车司机,他只能在既定的轨道上定时定点定方向地行驶,他的最佳工作效果只不过是将指派的工作完成得尽善尽美。此类人对机会没有强烈的反应。

第三类像农民,他总是希望在有限的土地上取得最大的收益。这类人善于钻营,不过他的活动区域只限于一定的范围,缺乏冒险精神。

第四类人像渔夫,这类人最敢于冒风险,作业范围广,但不能保证一定有收获。这类人是最积极地发掘机会和最敢于冒风险的人。

机会只属于能够积极发掘机会和敢于冒风险的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风险小,许多人都会争先恐后地追求这种机会;如果风险大,许多人就会望而却步,甚至连想都不敢想,这是少数敢于冒风险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好时机。所以,也可以说,成功就是对人们所承担的风险的相应补偿。

当然冒险不等于莽撞,在冒险中需有谨慎的态度。有了谨慎的态度,跌的跤肯定会少一些。当然,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处处谨小慎微就是过分谨慎了,就像有的人,不敢去做前人未做过的事,不敢去攀登前人未曾攀登过的高峰,当然就无从体验冒险的刺激与成功的喜悦,结果只能是永远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歌德年轻时希望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画家,为此他一直沉溺于那变幻无穷的世界中而难以自拔。40岁那年,歌德游历意大利,看到了真正的造型艺术杰作后,他终于恍然大悟过来:放弃绘画,转攻文学。虽然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一种冒险,但他认为自己已无退路。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歌德日后成为一名伟大的文学家。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成才史,大多数人都有过探索的经历,马克思曾经是诗人、鲁迅曾去日本学医、安徒生曾是演员,但他们比常人高明的地方在于:他们不怕冒险,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向。

从冒险到成功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痛苦的、付出了艰辛代价的探索过程。歌德曾感慨道:“要发现自己多不容易,我差不多花了半生光阴。”他又说:“这需要很大的神志清醒,它只有通过欢喜和苦痛,才学会什么应该追求和什么应该避免。”

在我们身边,确有不少人,他们为偏见与迷信的桎梏束缚着,他们盲目到不知自由,反而说别人不自由。冒险与危机具有深层次的关联。危机就是危险之中蕴藏着机遇。常人的机遇,常人的成功,往往存在于危险之中。你想要美好的机遇吗?你想要事业的成就,那就要敢冒风险,投身危险的境地,去探索、去创造。不要瞻前顾后,不要害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