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你可以借用的力量

成功不仅在于你知道什么或做什么,还在于你认识谁,能够借用谁的力量。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以《三都赋》而名动京都。左思并非那种天才型的才子,就连他自己的父亲左雍都认为这个儿子不可能有出息,他见左思身材矮小,貌不惊人,说话结巴,倒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及至左思成年,左雍还对朋友们说:“左思虽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还不如我小时呢。”

左思自己并不看轻自己,他发愤学习,以勤补拙。随着知识的丰富、眼界的开阔,左思觉得东汉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虽然气魄宏大、文辞华丽,但存在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于是,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

笨拙口吃的左思居然要写《三都赋》,这个消息成了当时“文坛”上一条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叫陆机,他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但苦于难度大一时不敢动笔。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真是太自不量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都里有位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文章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没有理会这些讥讽,他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经过十年的推敲,终于写成了《三都赋》。

十年磨一剑,霜刃不曾试。左思用心血书写的《三都赋》面世后,文人们一见作者是位无名小卒,就根本不予细看,摇头摆手,把《三都赋》说得一无是处。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他想到了当时著名文学家张华,觉得这篇文章要是得到了张华的肯定,就一定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

左思想方设法找到张华,将自己的作品呈上。张华一看《三都赋》,就被其大气磅礴文采与旁征博引的内容所折服。他反复玩味,称赞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人魏都赋做注,请朱中书郎刘逵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逵在说明中说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人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不传于世人原因啊!”

就这样,在一批著名文学家的称赞、帮助与推荐下,《三都赋》很快在京都洛阳传抄开了。由于抄赋的人太多,一下子弄得整个京城的纸张紧俏,出现了“洛阳纸贵”的情景。以至于当年扬言要拿这篇文章去盖酒坛子的陆机看到了也心悦诚服,大声叫好之后主动放弃自己的《三都赋》写作计划。

同是一篇文章,因为出自无名小卒之手而默默无闻,后来经过名家的捧场,居然名动天下。从《三都赋》的命运起伏中,我们若只知道感慨世人的俗气、势利,只能徒增一些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愤世嫉俗。正面的思考方向是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像《三都赋》一样不被埋没。

一篇上乘的佳作,只因出自无名小卒之手,要得到应有的地位,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一个普通人要做一番事业,更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了。北宋名臣薛居正说:“缺者,人难改也。”意思是人有些缺陷光靠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弥补的。很难弥补怎么办?目光朝外看,看是否有人能帮助你。

美梦人人都会做,不同的是有的人美梦成真,有的人则是黄粱一梦。要想美梦成真,就得去做具体的事物。越是大事,越是牵涉面广,越是难度大。写一本书一个人就够了,而经营一个出版社则需要更多的人来协助。所以,对于牵涉面广、难度大的事情,你得先将事业行进的途中各项困难想清楚,然后尽量在各个险要之处布上棋子,让你过河时有人搭桥,登高时有人架梯。

一个人有多大能耐,并非仅仅指他自身的能力,而是指所能调动的所有资源。人际关系顺畅的人,几乎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有钱有人帮他出钱,没有力有人帮他出力。

现代社会里,谁孤立谁就会失败;失败了还要坚持孤立,那这个人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了。在这个现代社会的大舞台中,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是微不足道的,而善于寻求他人帮助,则是你成功的重要途径。

因此,当你的事业陷入停滞时,你不妨问问自己: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我能解决吗?有谁能帮我解决吗?要通过什么方法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