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方动圆真人生

动与静是相对应的两种行为,是人生修养中属于极端的两个概念,任何人都有动的时候,也都有静的时候,但是动静相宜才合乎儒家的中庸之道,这也就是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合宜才不失人生的节度。这样在一个寂静压抑的世界中,仍会鼓足勇气从事创造,处于惊涛骇浪的混乱时代,也能适应环境寻求生存之道。所谓处乱不惊,宁静思远。

世间绝大多数事情都取决于我们有没有选择能力,仅有智力和行动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卓越的判断力和敏锐的洞察力,缺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能做出完美的选择。凡事选择最重要,选择就是做决策。

以静制动,退曹兵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宝人,他曾经先事公孙瓒,后归刘备,英勇善战,且有智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手下大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一战中击溃夏侯渊,曹兵大败。黄忠斩了夏侯渊,提其头,到刘备那里献功。刘备大喜,设宴庆贺,加封黄忠为征西大将军。

不久有哨马来报:“曹操要替夏侯渊报仇,亲领二十万大军,现已查明,敌军驻守在汉水北山下,现如能夺取他的粮食,必定会挫伤他的锐气!”黄忠说:“老夫愿意担当此任。”刘备说:“曹操非夏侯渊之辈,不可轻敌。你可以与赵子龙一起领兵前往,遇事可以商议。”

黄忠与赵云商量劫粮计策,赵云说:“夺粮之事,非同小可,等我先去,如何?”黄忠说:“我是主将,你是副将,如何你先去?”赵云说:“你我都为主公出力,何必计较,我俩拈阄,谁拈着谁就先去。”黄忠同意了。结果黄忠拈着先去。赵云说:“既然将军先去,我就协助你,我们约定时间,如将军按时返回,我就按兵不动;若将军过时还不返回,我就带兵前去接应。”于是二人约定为午时返回。

赵云回营,对部下将领张翼说:“黄忠明日去曹营夺粮草,若午时不归,我即前去相助。我营面临汉水,地势险要,你要谨慎守寨!”赵云是个十分细致的人,他在事前把这一切工作都要安排好。

当夜黄忠率领人马,偷渡汉水,直奔北山而去。正当东方欲晓,看见曹操的粮食堆积如山,只有少量军士看守。黄忠与赵云不同,虽然忠勇,但却少了一些缜密,他见如此情景,令部下一齐下马,准备放火。原来,曹操早已有了准备,突然之间,曹操部下大将张郃的队伍赶到,将黄忠拦截,围困起来,黄忠挣脱不得。

赵云在营中等到午时,还不见黄忠返回,急忙上马,带着骑兵前去接应。一路冲出曹军的几次包围,杀至北山下,救出黄忠,及时杀回本寨。

曹操本来打算杀掉刘备的一员大将来为夏侯渊报仇,没有想到竟被赵云救走,于是大怒,命张郃、徐晃两员大将追赶。守营的赵云部下张翼,在寨门前迎接赵云入寨,望见后面尘烟滚滚,知道是曹军追来,看看曹操的军队来势十分凶猛,人数众多,自己不可能抵挡,就命令士兵关闭寨门,上城楼防卫。赵云上前阻拦说:“休闭寨门!听我安排。”于是大开营门,停止擂鼓,收起战旗,然后在寨外壕沟中埋伏了弓弩手。赵云自己却不进营内,单枪匹马,巍然立于大营门前。

张郃、徐晃率领兵马追到赵云营前,天色正黑,见营中无声无息,好像有千军万马埋伏在那里的样子,只有赵云一人单枪匹马立于门前,顿时心生疑惑,怕营中设有埋伏,不敢轻易入内。

就在曹军踌躇之间,只见赵云举枪一招,两边壕中弓弩齐向曹军射来,曹军惊慌大乱,天色又黑,自相践踏,拥到汉水河边,纷纷落水,死伤惨重。

赵云大败曹军,汉水边收军器无数。消息报到刘备那里,第二天刘备和孔明一同到赵云营前察看,军士又将赵云大开营门诱敌之事细述一遍。刘备极为赞赏地对孔明说:“子龙真是一身是胆啊!”于是设宴欢庆,慰劳将士,封赵云为“虎威将军”。

赵云以静制动,大智大勇退曹兵,深刻地说明了一个道理:静方动圆可铸就能成就大功业。

一个人如能静、动自如,就是大智者,其人生可谓是方圆人生,不过静、动一定要相辅相成,有静无动是木头,有动无静则是机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