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罚为方,赏为圆 赏罚分明,方圆之道

回答阳子问明王的治理时,庄子引用老子的话说:“圣明君主的治理,功盖天下,却似乎不是自己的功劳,推出万物而民不依赖,使万物自然生长,立足于不测,而遨游在广大的空间。”天道在日益变新,有方向有开端,不是常人能预测的,所以万民遵循大道而无伤害,圣明君主以不测对待下属,百官就奉上而不伤上。这就是对待天下的方法。

作为领导,必须严防与左右的亲朋徇私舞弊,狼狈为奸。齐桓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死于竖刁、易牙、常之巫之手。

我们应该知道,左右没有不徇私,没有不狼狈为奸的,没有不以亲近而重视于人的。左右得贤,就像齐桓公听信于管仲,可以无为而称霸。左右不得贤,桓公就听信于竖刁、易牙、常之巫,死去七天还不能得到安葬。古代劫持君罢黜主的历史事件,都是由于左右的朋党狼狈为奸,互为自私所造成的。

因此,对待左右的官员,不可不信,也不可过于相信;不可不专,也不可过于专注;不可不备,也不可过于防备。

与人交往需有方法。你对他好不好,感情真不真,别人是长着眼睛、耳朵的。你可以骗一时,但骗不了一世,心怀真诚,就不要怕他们不知道,但要讲究策略。只有真意,没有表面的东西装饰,没有实在的东西依托,他们未必肯接受。不讲策略,一味地直,是另类的鲁莽,你会到处行不通。这个世间并不是好心就能得到好报的。

曹操赏罚分明,不徇私情

曹操一向赏罚分明,从不任人唯亲。他在拟派儿子前去三地管理军民的令中,表现了这一作风。其令说:“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命,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在这一命令里,他明确说明,不仅对部下不讲私情,连自己的儿子也同样看待。并决定派不违背他命令的儿子前去三个地方管理,亲自把重任交给他们,体现了曹操“长大能善,必用之”的思想,这对儿子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生子当如孙仲谋”,品味曹操这句由衷夸奖孙权的话,不能不使人想到:孙权到底在哪些方面比曹操的儿子强呢?

孙权在哥哥孙策率领的队伍中当兵时,只有十四五岁。因过不惯军中的苦日子,免不了要搞点“特殊”。孙策帐下主管财政的官员叫吕范,吕范这个人“性好威仪,勤事奉法”,当家理财,一是一,二是二,无论对谁,不徇私情。孙权要弄钱财私用,不能不走吕范的“后门儿”,可是吕范坚决不开,每次都请示孙策后再答复。这惹得孙权很不高兴。孙权当了阳羡这个地方的长官,在财物上还是不够清廉,孙策就加强了对弟弟的控制,不时亲自查弟弟的账目。孙权身边有个叫周谷的人,专为孙权在借贷往还的单据上做手脚,使孙策查不到问题,孙权自然喜欢。孙策死了,孙权掌了大权。当家才知柴米贵,于是,孙权想起年少时办的那些事,更想起‘卡”自己的吕范和讨好自己的周谷。照一般人看来,这回孙权可该重用周谷,给吕范穿一下“小鞋”了,可是孙权偏偏不这样。他认为,周谷改窜账目,欺骗孙策,是个心术不正的人,不能用;而吕范一心为公,忠诚可靠,才值得重用。孙权以公取贤,使吕范在二十多年时间里,从一个稗将军一直升到大司马,为孙权破曹操于赤壁、杀关羽于麦城、治都于建业,直接或间接地立下了很多大功。吕范死后,孙权每路过其坟墓,都呼着吕范的名字,“言及流涕”。

曹操待子女也不徇私情,这在曹丕当太子时的一些事情可以看得出来。曹丕当太子时,也想多搞点“外快”私用,但慑于曹操的严法,在宫中还不敢胡来,于是就想出一个向家叔曹洪借贷的主意。曹洪是曹操的从弟,自曹操举兵讨董卓,曹洪就将全部家兵千余人归了曹操,并一心一意地跟着。有一次,曹操被董卓打败,连战马也失掉了,“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行到汴水”,保护着曹操杀出了重围。曹洪为打曹魏江山立下了汗马之劳,是曹操眼里的一等大贤,并替曹操管理家务。曹洪不肯给曹丕面子,曹丕便恨上了他。后来,曹丕当了皇帝,还恨着这件事,总想报复一下。机会总是有的。一次,曹洪的舍客犯了法,曹丕立即株连上了曹洪,把曹洪关进监狱,准备杀头。满朝文武出来求情,曹丕也没松口。没有办法,曹丕的母亲卞太后出了面,她对曹丕的爱妻郭后说:“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这就是威胁曹丕说:“你今日将曹洪杀了,我明天便废掉你的媳妇”。想必是郭后吹了“枕头风”,又加上曹洪本人“泣涕屡请”,一个劲儿地给皇侄儿说好话,曹丕才给曹洪一个“免官削爵”的下场。史书讲曹洪性吝啬不借给曹丕钱财,恐怕与事实不符,试想一个连命都不怕丢的人,还在乎那点家财吗?曹洪常在曹操左右,又为曹操管理家务,是深知曹操严格约束子女的,害怕随便借给太子东西,曹操知道了不依,所以不给曹丕面子,似更有些道理。

当然,待部下、子女不徇私情,也有立场发生动摇的时候。但可贵的是曹操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严格执法,不徇私情的属下予以赞扬。

曹操到兖州时,征召满宠任从事。等到曹操为大将军时,召他代理西曹属官,又任许县令。当时曹洪的一位宾客在许县境内多次犯法,满宠将他逮捕并治了罪。曹洪写信给满宠说情,满宠不予采纳。曹洪又禀告曹操,曹操召见许县官吏。满宠知道曹操将要赦免罪犯,就很快将他们杀掉。事情发生后,曹操却高兴地说:“处理政事难道不应该这样吗?”原太尉杨彪被捕后交给许县审理,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等都嘱咐满宠:“只应记录供词,不要拷打他。”满宠一个也不答复,仍按法拷问。几天后,他求见曹操,对曹操说:“杨彪通过拷问没有另外犯罪的供词。判决斩杀的人应该先公布他的罪状;这个人全国有名气,如果罪状不明,定会使您大失民心。我私下里替您感到可惜!”曹操当下就赦免了杨彪。开始,荀彧、孔融听说满宠拷打杨彪,极为愤慨,直到杨彪被释放了,才消除怒气,并且与满宠更加友善。

曹操征战之时常带诸子随行,诸子成人则授权领兵,使之经风雨、见世面。建安二十年七月,他拟选三子任淮南、汉中和关中的军政长官,说:“诸子年幼之时,我皆喜爱,但成人之后要德才优秀才予重用。我言行一致,对部下不偏私,对诸子也不偏爱。”由于淮南和汉中战局发生急剧变化,后来只有曹彰任代理越骑将军,领兵镇守关中。

在诸子封侯方面,曹操也坚持一个标准。曹彰、曹植、曹据、曹林四子是建安十六年首批直接封县侯的,同年曹宇、曹珐二人封为乡侯。起点较低者为亭侯,如曹干是建安二十年第二批封侯的,为高平亭侯,曹茂是建安二十二年第四批封侯的,为万岁亭侯。其原因为曹干当时才一岁,年龄太小;曹茂“性傲恨,少失宠于太祖”,禀性狂傲乖戾,不讨老父喜欢,“少不闲礼教,长不务善道”,小时候不愿接受正面的品德教育,长大之后搞歪门邪道。第三批分封于建安二十一年,曹衮为平乡侯。乡侯低于县侯,高于亭侯。曹衮“少好学,年十余岁能属文,每读书,文学左右常恐以精力为病,数谏止之,然性所乐,不能废也。”直接封为乡侯,是由于他好学上进。

曹操是方圆之人,他能赏罚分明,不徇私情,这也是他成就霸业的基础。

古人知赏罚之道,值得今人去学习、借鉴,学会“罚”即会“方”,学会“赏”即会“圆”,将使你具有领导者的气概,领导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