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枷锁最误人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见利让利,出名让名,这种态度可能被某些人认为太糊涂,然而在其背后,自然是比那些人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这样说:“能忍受吃粗茶淡饭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都像冰一样清纯,玉一样洁白;而讲究穿华美衣服的人,他们多半都甘愿露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因为一个人的志气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是在贪图物质享受中丧失殆尽。”

商业社会,要真正做到完全脱离物质而一味追求人格高尚纯洁确实很难。但只要有了人格追求,起码可以活得轻松潇洒些,不为物质累,更不会为一次晋级、一次涨薪而闹得不可开交。既不会因此而心中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也不会为功名利禄而趋炎附势,出卖灵魂,丧失人格。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有一两次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当你放弃利益,保住人格时,那种欣喜愉悦是发自肺腑的,淋漓尽致的。一个坦坦****、人格纯洁的人,他的心是宁静安逸的,而蝇营狗苟的小人,其心境永远是风雨飘摇的。

大凡贪图物质享受的人,他们的物质生活往往容易陷于糜烂,而精神生活却空虚不堪,同时也不会有高尚的品德,因此他们为了能得到更高层次的享受,就不惜用任何手段去钻营名利,甚至于摆出一副卑躬屈膝的态度也在所不惜。为人处世,如果不本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而过分追求生活享受,不但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举动,还会触犯刑律惹出滔天大祸。

世界给予人们的种种**,会使人有许多欲望和野心。这些欲望和野心往往使人执迷不悟,一心只想夺取和获得,从而产生许多牵挂、忧虑、顾忌,心中负荷很重。一些先哲为了给世人排解烦恼和痛苦,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忠告,大意是讲人要获得真正的人生,就要大彻大悟,无欲望,无念头,化万念为无念,不被名利牵着鼻子走,这样才能放松自己的身心,永远快乐。可是这种高层次的境界,不但没有被人们所接受,反而被说成是心灰意冷,不求上进。有的人还就这个问题大发感慨:“什么无欲无求,全是那些文人吃饱了没事干,撑得慌;什么欲望和念头都不要了,那么人到世上来干什么?饭也不要吃了,觉也别睡了,学习、工作和结婚生子都没有必要了,还不如死了算啦!”这种感慨实际上是没有真正领悟到先哲们大彻大悟的精髓,只是望文生义,是一种狭隘的心态。

法国作家大仲马有一句名言:“人的脑袋是一座最坏的监狱。”落后的传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旧的思维方式,一旦在一个人的头脑里形成,就很难摆脱而形成思维障碍。

应该说名利并不完全是坏东西,那也是人们的正常欲望,每个人都想生活得更舒适、更轻松,所以,对名利的追求是可以理解的,完全用不着遮遮掩掩,羞羞答答。

这种正常的欲望引导得好,个人的自制力和秉性较高,还能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作出贡献,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假如一个人对一切都满足了,对任何新鲜美好的事物都无动于衷,什么事也激发不起他的热情,更不用提为之行动了。如果人人都处于一种无欲无求的境地,一天到晚什么事也不做,那么社会就会停滞不前,陷入瘫痪状态。但一个人名利思想过重,利欲熏心,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甚至损害他人的利益,名利就会反过来束缚自己,使人动弹不得,心境浮躁,成了地道的囚徒或奴隶。

这里所说的淡泊名利,并不是什么都不干了,连吃饭睡觉都免了,而是强调在做事时的一种心态。要正确看待名利带给人的影响和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无论是从政、经商,或者是搞学问、艺术,都要把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做好,做得漂漂亮亮,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把眼光放到整个社会利益的角度上,从狭隘的自我享受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