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吃亏是福,百忍成金

吃亏是福,百忍成金,是一种大智若愚的高超处世方法。它包涵了愚钝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人生的豁达、安祥与宁静。与这个貌似消极的处世方法相比,一切所谓的积极哲学都显得幼稚与不够稳重,以及不够超脱与圆滑。

与人共事,要学吃亏。俗云:终身让畔,不失一段。一个不愿吃亏、不懂忍让的人,要么是在与人的争斗中两败俱伤。要么是得到一场场虚假的胜利,因为他在精神与道义上输得个精光。

楔 子

清代康熙在位时,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邻而居,两家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家人之间发生了争执。

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儿子的信后,立即把院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

让一让,六尺巷。古代开明之士尚能如此,今人之间处理小是小非,是应该比封建时代更高一筹的。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与人宽绰,于己宽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

留余地,表面上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给自己留余地,使自己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进有退,措置裕如,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二是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万不可逼人于死地,迫使对方做出极端的反抗,这样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没有好处。

很多时候,人能生时定要求生,有百条生存之路可行,斗争中给他断去99条,留一条与他行,他也不会提着自家脑袋来拼命。倘若连他最后一条路也断了,那么,他一定会揭竿而起,拼命反抗。想一想,世界之大,人事之繁,何必逼人无奈、激入至此呢?

给别人留余地,本质上也是给自己留余地。断尽别人的路径,自己路径亦危;敲碎别人的饭碗,自己饭碗也脆。

吃亏是福,百忍成金。不让别人为难,不于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让自己活得阔绰,这就是吃亏与忍让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