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恰如其分的表达

我们把一句话说出来以后,内容本身可能并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它只是我们心情的表达。但如果放在不同的场景中,旁人对其的领会就会有所差异。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人,不同的氛围,同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就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不同的情境中若是说出同样的话,效果可能是大不相同的。

比如,和朋友说话时,我们可以随意一点儿,不用太拘泥于礼仪,语气亦可以放松一些,语言诙谐一些,也可以开一些或大或小的玩笑。但是,和长辈说话,就要格外注意分寸。首先,就要有尊卑的划分,即多用敬语。其次,不能随便开玩笑,话语的轻重也要注意拿捏,不能用命令或训斥的语气。要符合自己的身份。所以,尽管是表达同样的意思,却要注意对方身份的不同、场合的不同,然后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其中,关键词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情景,使用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

为了让自己的语言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我们在说话或者演讲时,需要对情绪进行恰当的“包装”,以适用于现场的情境。比如在演讲时,你需要慷慨激昂,也需要展示强大的意志力或冷静的心态;和朋友谈心时,则要亲切贴心,不能太严肃;向领导汇报工作时,你需要的是自信专业……不同的场景,面对不同的说话对象,就要使用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以达到我们对话的目的。

1.正确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

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态度,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说话者有能力表达清楚自己的情绪,二是说话者表达情绪的方法是正确的。我们的情绪若是表达不清楚,对方往往不能准确地领会你的意思,有可能产生误判。表达情绪的方式如果过于激进和暴力,或者过于消沉和低迷,很容易给人产生一种“这个家伙在向我传播负能量”的感觉。

例如,一个员工在办公室受了点委屈,想跟同事、领导交流,他可以通过正确的情绪表达来阐明自己的想法,坐下来说出自己的观点。但如果他乱摔东西,大发脾气,或者故意跟别人吵架,转移负面情绪,这就是错误的表达方式。

2.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

有的人直来直去,想什么说什么,也不管对方是否会觉得不舒服,因此常常在无意中得罪人。说得好听点,这叫作直率;说得难听点,就是“缺心眼儿”。聊天时当然需要直率,但却不能是“蒙着眼睛的直率”。你需要观察对方的情绪反应,见机行事。

但那些“直肠子”性格的人在察言观色这方面通常都有欠缺,说话时只顾着自己痛快,却没有顾及别人的感受,照顾对方的情绪。自说自话,即便对方十分不悦,他们也完全注意不到。有时候你说完一句话得罪了好几个人,自己却浑然不觉,就是欠缺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的体现。

识别他人的情绪不仅要懂得别人在想什么,也要包容对方的情绪。你也许不一定完全理解他的想法,但一定要尊重别人产生负面情绪的权利。如果他不高兴,你就要学会收敛自己的行为,注意用词,从对方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感受,将心比心,以免无意中刺激到他。

3.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如果在生活中遭遇了不愉快的事情,人们可以通过大哭、倾诉、运动、听音乐等很多简单直接的方式来排解自己的烦恼。这种调节情绪的方式简单、直接、奏效,能帮助我们尽快地从阴霾中走出来。

但如果不开心的事情发生在工作上,比如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与同事发生争吵……这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再不开心,也不要在办公室或其他公众场合大吵大闹。尽量将情绪延迟发作,比如一个人的时候发泄一下,或者等到下班后回到家中再慢慢调整。因为办公室里大家都在看着你的一言一行。即使受了天大的委屈,也要尽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平和的程度,有事慢慢说,有话好好讲。你越冷静,对方就越不能伤害你。切忌出口伤人,犯下冲动的错误。否则,你本来是人人同情的受害者,却因为一番口不择言,在人们的眼中反而留下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坏印象。

如何培养我们“自信并正确表达”的能力

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站在演讲台上侃侃而谈的能力。有的人非常不善言辞,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总是不自信,怕自己说错话,怕得罪人,怕被人嘲笑。越是如此,就越害怕与人交流。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表达恐惧症”,不善于用词。那些害怕表达的人,通常都有以下问题:

1.执着于完美,努力地掩饰缺点

小倩自己的牙齿不整齐,在公共场合下她基本上拒绝交谈。开口说话时,也困惑于该说什么才能避免人们注意到她的缺点。如果有人主动与她攀谈,她则会羞怯地走开,生怕一说话就露出参差不齐的牙齿被人嘲笑。她逃避说话的行为常为自己带来麻烦。有一次,一位锲而不舍的先生一直从宴会上追到了大厅外,只想知道小倩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结果小倩费了很大的工夫,才通过朋友向那位先生“澄清”了自己。

为了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完美,尽力掩饰自己的缺点,结果反而弄巧成拙,给人留下了不良的印象。小倩的经历很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2.充满矛盾心理,想表达却又害怕表达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有些人不善言辞,但又希望与他人的交流是顺畅的;想说话,但又担心说错话;想倾诉,却又担心别人不能替自己保守秘密。他们的内心很矛盾,每次开口说话似乎都要经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说,能不能说。在选词择句上,他们也犹豫不决,缺乏在相应的情境中选择正确用语的能力。这种纠结矛盾的心理其实正是源于心底的不自信,不相信自己会赢得听众,也不信任别人。这样的人通常比较内向。他们不喜欢解释,惜字如金,心中还藏着很多的小秘密。

3.话题少,兴趣单一

比如聊到水果的问题,有的人只喜欢芒果,遇到喜欢其他水果的朋友就没有共同话题了。有的人只喜欢美国电影,当朋友聊到欧洲电影时,就有些插不上话。他们兴趣少,话题单一,只能谈论自己熟悉的领域,对他人感兴趣的话题常常插不进话去。这就造成一个局面:在大多数的场合中,他自己变成了一个局外人。外人讨论的话题他自己不太感兴趣,他自己感兴趣的又似乎没人来回应。慢慢地,他就失去了表达的心情,所有的圈子也开始逐渐疏离他,认为他没有沟通的价值。如果你一开始就对自己产生了一种判断:我是不受欢迎的,没有人愿意同我说话。最后,你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形成一个自我保护的包围圈,截断了一切向外界表达和展示自己的途径。

学会自信地表达自己,是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也是获得高质量人脉的基础。为了提高自己的聊天技巧,我提供一些建议供读者参考:

1.多培养兴趣爱好,锻炼创建话题的能力

你的兴趣爱好越多,就会有更多的有趣的话题要与人分享。在谈话中,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话题的讨论和创建中去。例如,聊天中有人说:“今天的雨下得好大啊,衣服都淋得湿透了。打车也打不到,要是早点儿买辆车就好了啊!”这一句话里面包含了一个主题:“下雨”。也包括很多小主题:“衣服湿了”“打车”“买车”等。一个话题能力强的人会从这些小主题中延展出很多话题。你可以说:“我最近也有买车的想法。前几天刚去看了一个车展,有几款车型还不错……”顺着这个话题说下去,可以聊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大家的参与度也会很高。

2.拥抱真实的生活,阅山、阅水、阅人

你会发现,那些从来不缺乏话题的人,他们同时也是热爱生活的人。因为阅历的丰富,对于生活的体验也就更加五彩斑斓,并产生了更多的感悟。他们能从走过的路中,看过的风景中体味出人生百态,参破生活的玄机,一不小心就会说出至理名言。与这样的人聊天,就像阅览一本好看的书,心旷神怡,又能学会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3.练习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

身体语言可以协助我们的表达,它丰富了表达方式,以独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有时你可能找不到一句准确的话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但如果肢体语言很精彩,效果会比语言更惊人。就是说,你除了善用关键词外,还要善用关键的肢体语言。就像“无奈”这种情绪,叹息总比说出来更有感染力。身体语言比语言本身更诚实,那些姿态、表情和眼神本身就可以传情达意。在聊天时,一些无声的行为,可能比说话更能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4.主动开口,找陌生人进行聊天训练

例如,学英语最好的方式是什么?一定是找一个会说英语的外国人进行对话练习。这种方式既能以最快的速度进步,还能增强一个人当众表达的信心。聊天的能力也是如此,除了与熟人多交流外,还要有计划地寻找陌生人进行训练。只要自己放开面子,鼓起勇气,不怕那些细小的错误,就一定能破除交流的障碍,锻炼提升自己准确说话、高效聊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