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能放下才能拿起 对压力进行有效运用

压力无处不在而又不可避免,有的人被压力击垮而一蹶不振,而有的人的生活却过得有意义,有效率。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前者是消极地面对压力,而后者却对压力进行有效的运用,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自我控制,有条不紊,即所谓因势利导。因此,你不快乐时,你必须先对你的思想来一次彻底的改造,进而才能彻底享受人生的乐趣。如果你的心中充满了愤懑、怨恨、自私或者自暴自弃的思想,当然一切快乐的光芒就无法穿越。

我们都了解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紧张的世界中。压力因素时刻背负在我们的肩上,我们的脸上或言谈中随处都显现出一种紧张,紧张已完全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当然只有把肩上的重负解下,我们才能感到一丝轻松,才能够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西晋大贤士周处,年轻时很不争气,大家见了他都像躲瘟疫一样地跑开。他很奇怪,便问一个老人,老人也不客气,说:“三害来了,你说大家能不躲着点吗?”

周处头一回听说“三害”,便问哪三害。老人便告诉他:“南山上的白额虎,长桥下的鳄鱼,加上你,不是三害吗?”

做人做到如此田地,这不是一种人生失败是什么呢?周处听了老人的话,大吃一惊,原来自己在乡亲眼中是一大害。周处也真是一条好汉,沉吟了一会,便说:“这样吧,既然乡亲们都苦于三害,那我把它们除掉。”

周处先是带着弓箭上山,射死了白额虎,除了一害。再是下河,杀死了鳄鱼,除了二害。除二害以后的第四天他才回家。这时他得知乡亲们以为他被鳄鱼咬伤已经死了,正兴高采烈着。这对周处又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没想到大家竟这样恨他。

他很伤心,但没有气馁,他要从头做起,这个世界,所谓成功不就是人图名声,树图荫凉吗?他下定决心,找名师学习。他找到了当时的大学问家陆机。对他说:“我很后悔自己觉悟得太晚了,浪费了好时光,现在再想闯一番成功的事业,只怕来不及!”

陆机激励他道:

君子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尔年纪轻轻,前程远大,何事不成?人惟患无志,何患不能名满天下?

周处实在气度不凡,没有在大家的痛恨中抬不起头来。既然过去领头作恶,以后当然也可带头行善,重要的是不要被失败打垮。所以,他的觉悟不晚。

于是,周处发愤改过,一心向善,后来升任吴国东观右丞。晋平之后,迁御史中丞,直至率兵西征,以身殉国。

美国生理学家谢灵顿,也曾经为一街头恶少。人们称他“孬种”。他开始并不以此为意,无悔改之心。可是有一次,他向一个他深深爱慕的挤奶女工求婚,这女工甩给他一句辛辣的回答:

“我宁愿投河淹死,也决不嫁你这恶少!”

谢灵顿无地自容,羞愧万分,从此猛醒。他发誓:将以辉煌的成就出现在人们面前。于是他怀抱发奋的志向,悄悄离开姑娘,彻底埋葬了自我,并刻苦攻读和钻研。后在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先后任伦敦、利物浦、牛津三所名牌学府的教授,1932年与人共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所以,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因一时失足而自认低人一等,无脸见人,陷于绝望。关键在于你自己,看你是否敢于把失败的思想包袱扔进垃圾站。

特别害怕失败的人,经研究发现,有如下倾向:

1.关注可能失败的线索胜于关注可能成功的线索。

2.容易自责。

3.易否认自我价值。

4.精力不充沛,注意力难以集中。

5.决策困难,行动迟缓。

害怕失败会造成可怕的损失。最可怕的是,这种感受很难带来成功,恶性循环下去,必然使人毁于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