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最佳才能区

10岁,他因为调皮被老师叫到教室前面,让他对着全班学生说100遍:“我是全班最没有出息的学生。”

15岁,他入伍当兵。听到一个战友说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他为自己没有远大理想而无比羞愧。

20岁,他复员当了一名工人,并且找了一个女朋友。后来两人分手,因为女朋友的妈妈认为他是一个笨蛋,女儿跟着他准没有好日子过。

22岁,他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孬种,开始了文学创作。他运用小学学到的大约500个汉字,以及一本新华字典,就跌跌撞撞地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

24岁,他的作品开始频频出现在各类报刊上。他因为文学才华出众,从北京某工厂调到了《儿童文学》编辑部。

后来,他居然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童话作家。

是的,他就是郑渊洁。他凭什么这么成功?

这个问题一度让很多人迷惑。曾经有记者问郑渊洁:“你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郑渊洁想了想,回答:“一句话,找到了我的最佳才能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这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特殊能力,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

记者追问:“你写小说不也获得过成功吗?譬如《帽子》获得了一等奖,这不是你的最佳才能区吗?”

原来,郑渊洁一开始不单从事童话创作,还从事小说、诗歌创作。他最开始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小说家。23岁——也就是从事文学创作的第二年写的小说《帽子》,还荣获了《中国少年报》征文一等奖。可是他后来放弃了小说与诗歌的创作,专攻童话创作。他认为自己在小说家和诗人中,绝不会是一流的,而构思和写作童话却可以是一流的。

为什么他会认为自己写作童话会更出色?郑渊洁说:“我有一个发现:凡是最成功的,并不感到十分费力,选准最适合自己干的事,怎么会费力呢?如果太费劲的人获得成功,要么是瞎编出来的,要么是二流水平。”而当他在创作童话的时候,找到了游刃有余的感觉。“下笔千言,出口成章”用在他身上一点不算过分。当灵感来时,他一天最多可写1万多字,而且不打草稿,一气呵成。

“什么是最佳才能区呢?就是自己最愿意做、做起来感到最轻松的事情,这种最擅长的能力就是最佳才能。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主要是因为我认识了自己,认识自我才是自我发展的开始。”郑渊洁这样对记者解释。

正是凭着这样的警醒,郑渊洁走上了童话大王的道路。1985年,郑渊洁的《童话大王》创刊,郑渊洁是该月刊(现为半月刊)的唯一撰稿人。《童话大王》创刊以来一直为孩子们所青睐,发行总量过亿册。而郑渊洁的一支笔支撑《童话大王》至今已是23年。

我们中的很多人,虽然默默无闻,但一谈到人生目标,就豪气冲天:我一定要当一个伟大的小说家!或者:我一定要如何如何……胸怀大志,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为目标而执著追求,也一样是值得肯定的优秀品质。但并非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并非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通过郑渊洁的成功之路,我们能够发现: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让目标和强项一致,目标的实现才有最大的可能。

很多成功人士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最佳才能区,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进行定位。如果不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只凭自己一时的兴趣和想法,那么定位就很可能不准确,并带来很大的盲目性。歌德一度没能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树立了当画家的错误志向,导致他浪费了10多年的光阴,为此他非常后悔。美国女影星霍利·亨特一度竭力避免被定位为短小精悍的女人,结果走了一段弯路。幸亏靠经纪人的引导,她重新根据自己身材娇小、个性鲜明、演技极富弹性的特点进行了正确的定位,出演了《钢琴课》等影片,一举夺得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和奥斯卡大奖。类似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常常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或者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很笨的人,也许在某些特定的方面也会有杰出的才能。比如,柯南道尔作为医生并不著名,写小说却名扬天下。智障青年舟舟,不识字、不认乐谱,不知道钞票的面额,不知道自己几岁,会数的数不超过10,却在音乐方面有超强的才能,他能够准确地感觉和表现交响乐中的节奏、强弱、声部的转换等复杂元素,成功指挥过世界顶级的交响乐团。舟舟的“最佳才能区”是音乐的天赋,再精确一点就是对于音乐指挥的天赋。舟舟智商很低,他的才能是他的父亲意外发觉并刻意开发的。而作为智力正常的我们,毫无疑问也有自己出色的方面,如果你不觉得,那只是你并没有察觉到而已。

要把自己的长处运用到事业当中,这就好比把硬度最高的钢用在刀刃上的道理一样。把好钢放在刀背上,完全是一种浪费。不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的特质,这优秀又有什么用?

认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才能区→制定目标→成功——这个成功路径的道理并不深奥。但真正要做到认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才能区却很困难。然而,作为一个想做一番事业的人来说,这是一道必解的题。

解题也许有点烦琐,因为人最难了解的是自己。但相对为目标而辛勤付出来说,这种解题是非常值得的。这就好比对一个挖井取水的人来说,事前的勘探与规划绝对是减少无用功的最经济做法。人生短暂,生命不容耗费太多在无用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