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稀泥”的交流技巧

提起和稀泥,一定有人会想起孩童时代,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泥巴的情形。那个年代,几乎没有什么玩具,泥巴就是孩子们最好的玩具。泥巴和水,被均匀地和在一起,变得黏腻。它可以被塑造成任何形状,只要比稀泥稍干一些即可。当然,如果孩子们想玩烂泥糊,就多放一些水。光阴流转,转眼之间,几十年如白驹过隙。当年曾经一起和稀泥的孩子们,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或者进行科学研究,或者在单位成为中高层领导者,或者做着普通的、默默无闻的工作。无论怎样,他们无法再回到孩童时代一起和稀泥。然而,他们或许并没有停止“和稀泥”的工作。这里所说的“和稀泥”,并非指真正的和稀泥,而是一种交流的状态。

很多人都清楚,生活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大多数时候,人们之所以起争执,就是因为彼此无法做到真正的宽容体谅,也不可能深入了解和理解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观点或者意见不同,便很容易发生争执。作为调节这种矛盾的第三方,在无法明辨是非的情况下,就开始采取和稀泥的方式。很多职场人士都会敏感地发现,甚至因此而心生不满,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上司并无特殊的才能,只是会在员工之间产生争执时和稀泥。实际上,和稀泥正是作为协调的第三方的极好方式。就像小时候玩泥巴一样,要想塑形,就多加一些泥巴,要想更稀薄,就多加点儿水。这种小时候的玩耍经验,非常形象地表现出协调者解决问题的方式。当然,生活和工作中并非只是需要和稀泥,偶尔,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是非常鲜明的。只有在对错没有明确界限或者事情本身无关紧要时,人们才会采取和稀泥的方式进行交流。很多情况下,和稀泥远远比探究对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作为公司的销售门店之一,阿雷带领的这家门店业绩一直遥遥领先。其实,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阿雷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他刚刚大学毕业,甚至有时候自己都很贪玩,更别说以拼搏进取的精神带动其他同事了。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年轻的领导,带领全店二十几名员工,做出了骄人的业绩。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即阿雷很会和稀泥。

虽然自己都不能完全克制自己爱玩的心,但是阿雷的情商却很高。全店二十多名员工,有很多一部分员工比他年纪更大,也有少部分员工比他小。这就注定了年纪大的员工虽然踏实肯干,却未必服气他的管理,而年纪小的员工呢,玩心则更重。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阿雷带领大家做出了很好的业绩。在一次接受公司总部派来的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阿雷说出了真相。他说:“其实,我很普通,对于管理,我常常和稀泥。”

阿雷告诉记者,员工就像孩子,有的时候也很任性。但是,他们之间只有些许的利益冲突,并没有绝对的深仇大恨,因此在员工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他最经常做的就是和稀泥。诸如上个星期,门店最年长的李姐的一个客户来门店拜访,因为没有提前联系李姐,就被店里信赖的一个男同事半道截走了。在得知自己的客户被挖墙脚之后,李姐马上火冒三丈地找到阿雷投诉。阿雷马上安抚李姐,并且说会在了解情况之后,给出合理的解决。傍晚时分,阿雷显然已经了解了真相,他知道那个男同事的确有些违规。不过,阿雷并没有马上处罚这个男同事,而是把李姐也叫到一起,围坐在桌旁来解决这件事情。当着李姐的面,那个男同事当然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只说是一场误会,并且表示愿意把客户还给李姐。这时,阿雷进行总结性发言,说:“我相信,某某(那位男同事的名字)应该不是故意这么做的,我也相信,李姐能够宽容他,毕竟他刚来到公司,可能有很多规矩不知道。我觉得,他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时,一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至于客户最终的归属,我们愿意尊重李姐的意见。”在阿雷这一番和稀泥之后,李姐当然也不好得理不饶人,再加上那位客户原本就不是优质客户,因此李姐放弃了客户,只是从此对这个男同事心存芥蒂。

如果阿雷马上辞退这位男同事,对于他的门店来说一定是一种损失。其实,很多时候销售行业就是要求营造你争我抢的氛围,这样才能让销售员彼此之间形成激烈的竞争。虽然如此一来工作的氛围比较紧张,但是对于全店业绩的提高却大有好处。就像曾经有渔民捕获一种鱼之后,往集市上送,但是往往到达集市时,鱼已经因为缺氧死了大半。后来,渔民意外地发现,如果往这些鱼中加入几条它们的天敌,它们就会始终处于紧张和戒备的状态,导致生命力大大增强。阿雷留住这个男同事,也许正是出于这个目的。但是,他同样不想失去店里的金牌销售李姐,因而只能想方设法地平息李姐的怒火,让李姐获得心理平衡。这就是阿雷和稀泥的技巧和方法。

生活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纯粹和简单。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或者遇到清官难断的复杂事情时,与其绞尽脑汁地探求对错,不如使用和稀泥的方法,也许反而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归根结底,共赢才是最终的目的,而并非两败俱伤。尤其是现代职场,更加讲求团结协作,任何人都不能搞单兵作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融洽和谐、共同发展才是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