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方的优点加以赞美

恰当地赞美别人,可以使对方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在此基础上安慰对方、鼓励对方或是规劝对方、要求对方,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说,掌握了恰到好处赞美别人的技巧,是一个人交际能力趋于成熟的标志。那么,该怎样恰到好处地赞美别人呢?

有经验的人到别人家去做客、办事,总是一进门就夸奖人家的孩子。这一招常常为愉快做客和顺利办事开了个好头。因为孩子都是父母最得意的,赞美孩子,要比赞美他们本人更能讨得其欢心。这是因为人性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别人赞美自己最得意最看重的人和事。

只有赞美别人最看重的人和事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人与人不同,看重的人和事自然也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我们在赞美别人之前,首先做到“知彼”,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性格、职业、经历等背景状况,抓住其最重视、最引以为自豪的人和事,将其放到突出的位置加以赞美,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行营里,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后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一个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说到这里,他说不下去了。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我怎样?”众人皆低首沉思。忽然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后生来,插话道:“曾帅仁德,人不忍欺。”众人听了齐拍手。曾国藩十分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后生告退而去。曾国藩问:“此是何人?”幕僚告诉他:“此人是扬州人,入过学(秀才),家贫,办事还谨慎。”曾国藩听完后就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就派这位后生去扬州任盐运使。

在这个故事里,曾国藩的幕僚想赞美曾国藩,但苦于“威猛”“精敏”之语都已让别人先说了,因而想不出赞美他的词句。而管抄写的后生从曾国藩说过的“生平不好谀耳”中推断出他特别看重“仁德”的性格特征,于是投其所好,在这一点上加以赞美,果然让曾国藩感到舒服,并由此得到了赏识。可见,只要赞美得恰到好处,其效果往往是超乎意料的。

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即使最普通最平凡的人也有“闪光点”,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沙里淘金”“慧眼识珠”。有些人常常埋怨对方没有优点,不知该赞美什么,这正说明了其缺乏发掘闪光点的能力。其不足之处在于,赞美者总是以老眼光看人,而不懂得变换视角去发掘、体察这些闪光之处,并对此大做文章。

一个赞美别人的人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他不是一个善于赞美的高手。

春节期间,住在乡下的大伯带着5岁的小孙子健健来到小王家住了两天。健健性格内向,见人不爱说话,时时刻刻跟在他爷爷身边。特别是和小王的女儿玲玲在一起时,一个显得聪明伶俐,一个显得呆头呆脑,弄得大伯很没面子,骂健健“三脚踢不出一个屁来”。这天晚饭过后,小王和大伯边聊天边看电视,突然听到客厅里传来玲玲的哭声。两人赶快跑出去看,这才搞明白,原来健健不小心从楼梯上跌了下来,膝盖摔破了,健健忍着没哭,倒把在一旁的玲玲吓哭了。大伯见健健惹了祸,上来就骂他没出息不争气,搞得健健也大哭起来。小王见状赶紧劝导大伯,一边劝一边扶起健健,帮他察看伤口。当看到伤口出现一片血红时,小王拍着健健的肩膀啧啧称赞,说:“农村的孩子就是生得结实,经得起摔打,跌得这么重也不哭,连句疼也不喊。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到了社会上能闯**。你再看我这城市里的女儿,一根毫毛没动,光吓就给吓哭了。”一席话说得大伯心里舒服了许多,赶紧心疼地搂过健健,又是上药又是安慰地忙起来。

在这个故事里,与乡下大伯相比,小王就是一个善于发掘闪光点的赞美高手。他借助一次跌跤事件对两个孩子作出重新评价,从“身体”和“意志”的角度对健健表示由衷的赞叹,使大伯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了自己孙子的可贵之处,不但心里舒服了,更重要的是燃起了对孩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