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语伤人并无裨益

人与人相处,不能始终默不作声,就是最沉默的人,在必要时也不能不说几句话。说话是沟通彼此情愫的工具,你好与熟人讲话,不算本领;能与陌生人讲话,说得相投如故、相见恨晚,才是口才本领。你说话的目的,既在沟通情感,当然要力避因说话而反失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叛之。”说话实在是做人之道,古人所谓“片言之误,可以启万口之讥”。既是初入世的后进,说话宜少不宜多,宜小心不宜大意。话要出口以前,先得想一想,替听你话的人想,是他愿意听的话才说出口,他不愿听的话,还是不说为上。

所谓不愿意听的话也有种种:老生常谈,他是不愿意听的;一说再说,耳熟能详,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的心境相反,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主张相反,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毫不相关,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的程度不同,他是不愿意听的;有关他的创痕,他是不愿意听的;有关他的隐私,他是不愿意听的;而他最不愿意听的,是尖锐锋利而又刻毒的话。

说话所引起的反应可有几种,第一种是有隽永之味,第二种是有甜蜜之味,第三种是有辛辣之味,第四种是有爽脆之味,第五种是有新奇之味,第六种是有苦涩之味,第七种是有寒酸之味,而最坏的反应,是创痛之味!谈言微中,令人回味,对方能发生隽永的反应;热情洋溢,句句打动心坎,对方自会发生甜蜜的反应;激昂慷慨,言人所不敢言,对方自发生辛辣的反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方自发生爽脆的反应;“以反人为实”,“好为无端涯之言”,对方自发生新奇的反应;陈义晦涩,言辞拙讷,对方自发生苦涩的反应;一味诉苦,到处乞怜,对方自发生寒酸的反应;好放冷箭,伤人为快,伤人越甚,越以为快,对方自发生创痛的反应;能得隽永反应者为上,能得甜蜜反应者为次,能得爽脆反应者又次,能得辛辣反应者更次,得到新奇的反应、苦涩的反应、寒酸的反应的话都是下等,而得到创痛反应的话更是大反人情!

但是说尖刻话的人,未尝不自知其伤人,而以伤人为快,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完全是心理的病态,而心理之所以有此病态,也自有其根源,是后天性的,不是先天性的。换句说话,是环境逼他走入歧途。

第一,他有些小聪明,且颇以聪明自负,而一般人不承认他的聪明,因此他有生不逢知之感。第二,他富有自尊心,希望一般人尊重他,偏偏没有这回事,因此他对所有人产生仇视的心理。第三,仇视的心理郁积久了,始终找不到消释的机会,他自己又不知加强自身的修养,于是这种仇视心理只有走发泄的路,谁是他的仇视对象?因为刺激的方面太多,早已成为极复杂的观念,复杂简单化,每个与他接触的人都成为发泄的对象。他认为人都是可恶的,不问有无旧恨,有无新仇,都要伺隙而动,滥放冷箭。

这种人在社会上只有失败,不会成功。即使在家里亲如父兄妻子,也不会水乳交融;而在社会上,别人则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总有一天,他会成为大众的箭靶子。所以说,说话尖刻,足以伤人情,伤人情的最后结果是伤了自己。

人都有不平之气,对方的言语,你觉得不入耳,不妨充耳不闻;对方的行为,你觉得不顺眼,不妨视而不见,何必过分认真。快语伤人并无裨益,但愿与读者共勉共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