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敛锋芒可以避免误会与敌意

从“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我们知道,富有同情心是人的一大优点。然而达尔文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又决定了人争强好胜的本性。

现实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扬和敬佩,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滔滔不绝、处处表现出自己优越感的人时,会本能地产生排斥心理,从而感到厌烦。在人际交往中,对一些夸夸其谈、不懂得谦虚和收敛的人,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敬而远之。

张小姐是公司新来的同事,长相漂亮,善于装扮,性格活泼外向,喜好与人交流。可是,没过多久,张小姐就发现她跟同事的关系依然很疏远,有时,当她准备主动上前与人攀谈一番时,那人竟然点头示意之后就急匆匆走开了。张小姐对此很困惑,她特意请教了一位稍微年长的前辈。

前辈看了她一会儿说:“你真的想知道?”

“嗯。”张小姐虚心地肯定地答道。

前辈说:“那好,我问你,你有注意过你平时与人聊天时谈论的内容吗?”

她想了想后,说:“呃……聊过我以前的学校、家人的情况,跟女同事聊过服饰、美容,提过男朋友……”说到这里,张小姐茅塞顿开。她看似平常的话题,完整说出口后是什么呢?她以前的学校怎么怎么好,校园多么多么漂亮,国内很少有大学能比得上;她爸爸是某局局长,她妈妈是医院主任;她新买的名牌包多少钱,她的这套化妆品肯定比对方说的那套好……

张小姐忽然意识到,原来,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她所有话的开头几乎都有一个“我”字,她所有的句子里都有一个词是比较级。每个人都有自尊,内心里都希望自己是优秀的。与他人交往时,若你不断地说你自己的事,讲自己如何辉煌的过去和人生,即使你没有恶意,久而久之,大家也会对你退避三舍。

此后,张小姐在与人谈话时嘴变得“拙劣”了许多,她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倾听对方的讲话,只在必要时附和或加以提问。她发现,只要这样,对方便会更加愉快地将话题进行下去,说出更多的话来。

在与人交流时,故意表现出笨拙的一面,不失为一个让对方产生优越感和拉近彼此距离的好方法。当然,这里所有的聪明和笨拙都是相对而言的,它是根据场合而定的。真正的聪明人是大智若愚,只会在关键的时候让人见识到自己的才学智慧,平时则会收敛锋芒,将可能引起他人敌意的因素都掩饰起来,这使得他们不但能在为人处世上赢得好感,能力也同样会被认可。

《清新格言》中说:“不责小人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祸。”“誉我则喜,毁我则怒”,是人之本性。因此,即使是在指出他人错误的情况下,也不可让对方有被轻视的感觉。适时让自己变笨,无疑会让人产生“同类”的感觉,如此一来,让他们承认并及时纠正错误也变得更加容易。

约瑟芬在给卡耐基当秘书时只有19岁,那时她才中学毕业三年,也就是办事经验比同龄人稍多一些。在卡耐基身边的日子,她学到了很多,直到成为一个完全合格的秘书。

卡耐基后来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披露了他是怎样把一个职场菜鸟培养成一个令雇主满意的员工的。当他要使约瑟芬注意一个错误的时候,他常说:“你做错了一件事,但天知道这事并不比我所做的许多错误还坏。你不是生来具有判断能力的,那是由经验而为的;你比我在你这个岁数时好多了。我自己曾经犯过许多愚鲁不智的错误,我有绝少的意图来批评你和任何人。但是,如果你如此如此做,你不觉得更好吗……”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卡耐基在指出约瑟芬的错误时,并非大加指责,而是先从点明自己犯过更糟糕的错误开始。当一个人在听说对方犯过比自己还严重的错误时,对于批评也就变得更容易接受了,尤其是在面对一个自己尊重和敬仰的人时,会更加虚心地接受对方诚恳的批评和建议。

设想一下,作为对方的长辈和上司,倘若卡耐基不是开始就以自己的“不完美”让约瑟芬有了亲切感,而是直接指责对方的过失,想必就是另一番情况了。也许约瑟芬同样会接受批评,只是会心不甘情不愿,甚至对这位上司的“不近人情”大为恼火和怨恨,这样势必会给彼此今后的相处带来更多不必要的矛盾。

“笨小孩有糖吃”,真正的聪明人都是大智若愚的,适当扮扮“笨小孩”,才会让人产生同情和关照的心理。让自己变得笨拙一点,令对方有强于我们的优越感,自然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赢得更多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