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破解心理成见,化解别人的敌意 用谦卑赢得认可和尊重

东晋道教学者葛洪有言:“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意思是说,谦和的人,身边的朋友和追随者就多;而傲慢的人则相反。

没有人喜欢处处表现得比自己优秀的人,尤其当你的表现让对方觉得对他实现自我造成障碍时。人们都希望自己处于主动的位置,当你向人示弱时,对方便会产生优越感,便会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认可的,如此便可消除对方的敌意,赢得认可和尊重。

徐明进公司两年就被升为部门经理,着实在朋友面前风光了一把。可是最近徐明发现,他布置的工作总有拖拉和敷衍的现象,在他非常严肃地批评了几个人之后,也没完全杜绝这种现象。下属就像故意跟他作对似的,不时地来那么一下,且借口颇多。下属工作不认真,积极性不高,让徐明也很无奈,可又找不出原因。

一次在公司食堂独自吃饭的时候,他无意中听到背对着他的两个同事的聊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虽然徐明是经理,可并没比下属们年长多少,甚至有些人进公司的时间比他还早一些。可自从当了经理之后,他自觉职位比以前高了,说话的时候经常会很大声,批评人的时候也丝毫不留面子,难怪跟同事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没过多久,人们发现他们的徐经理有了些变化,变得比以前虚心好学了,整个人都平易近人了很多。他会对设计小张说:“小张,你这个方案做得很好,我有几个地方还需要理一理,你给我讲讲吧。”他对秘书小马说:“小马,你那份材料总结得还是很不错的,只是有个别地方还需要修饰一下,我看的时候顺手帮你圈出来了,你看怎么改最好。”诸如此类。

可见,一个人想改变他原本给人的不好印象其实并不难,尤其是在上下级的关系中。例子中的徐明并没有做出什么为人称道的大事,只是改变了他平时做人的态度,放低了姿态,让别人感觉到被重视和尊重,别人对他的印象自然比以前好了,办起事来也不再推三阻四了。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总是表现得自己无所不能,自满得意,必定会让别人有压力,也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尤其对于职场新人而言,争取表现固然是好的,可也要拿捏好尺度,比你经验丰富的前辈们一定有很多你值得学习的地方,同级员工也一定有令人赞赏的优点。对于上司而言,适当把姿态放低,让下属有被肯定和器重的感觉,他们做起事来自然也会更卖力。

《周易》中说:不显露、炫耀才华,固守柔顺之德,即使辅佐君王,亦不居功自傲,会有善终。告诫的就是做人要懂得低调,而对这个道理,最懂的人恐怕莫过于越王勾践了。

越王勾践兵败之后向吴王求和,做了吴王夫差治下的小小马前卒,地位低下。他喂马除粪,清扫劳作,甚至在吴王病时亲尝粪便,以观病情,其卑微的姿态令夫差都敬佩不已,夫差最终放他归国。这才有了之后卧薪尝胆、一举灭吴的佳话。

从一国之君到贱仆卑奴,勾践之所以取得了后来的成功,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懂得适当放低姿态,能屈能伸,此之谓大丈夫。夫差轻信了勾践表现出的低姿态,甚至为之赞赏、动容,动了恻隐之心而放虎归山,最后落得个国**亡的下场。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可见,懂得表现谦卑的人是最能化解他人敌意的人。

齐桓公是古时出名的礼贤下士的君王,据《新序·杂事》记载,齐桓公听说小臣稷是个贤士,想与之见面交谈一番,可是一天去了三次对方都托故不见。身边的随从说:“主公,您贵为万乘之主,他一个平民,您一天跑了三次都没见着,不如就算了吧。”齐桓公说:“不是的,贤士轻视钱权者,当然也轻视君主;如果君主轻视霸主,也会轻视贤士。即使贤士轻视钱权者,我又怎敢轻视霸主呢?”终于,在接连五次拜访之后,齐桓公才见到了小臣稷。后来各国君主听说此事后,对齐桓公恭敬待人的态度十分钦佩,便一同前往朝拜齐桓公。

以上例子说明,一个懂得谦卑的人是有无穷魅力的,他不但尊重了他人,也获得了他人的尊重,这是双赢的结局。

泰戈尔说:“当我们最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伟大的时候。”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要我们睁大双眼,努力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适时地“不耻下问”,一定会受益匪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