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夜啼—啼出了爸爸妈妈的黑眼圈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新爸爸新妈妈一定盼着好好睡上一觉。可是如果家里的小宝宝是个“夜哭郎”,爸爸妈妈的美梦可能就要泡汤了。好不容易把这个难缠的小家伙哄睡着了,您眼皮刚合上,可过不了一两个小时就被哭声惊醒,您又要忙活一阵,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抱着他唱着摇篮曲……如此反复,一个原本美妙的夜晚,可能就在宝宝的啼哭声中过去了,换来的是爸爸妈妈的筋疲力尽。

白天还安安静静的宝宝怎么到了晚上就情绪不安呢?宝宝夜间哭闹有很多原因,包括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宝宝常以啼哭表达要求或痛苦,饥饿、惊恐、尿布潮湿、衣被过冷或过热等均可引起啼哭。这时候,如果喂宝宝吃奶、安抚亲昵、更换潮湿尿布、调整衣被厚薄,宝宝啼哭会很快停止。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夜啼,随着宝宝长大、吃奶习惯及排便习惯的养成,会慢慢减少。

当然,若家长护理不当,会造成宝宝睡眠习惯不好,引起夜啼。新生宝宝大概一天要睡20个小时,如果宝宝白天睡眠时间过长,晚上自然不想睡觉,这需要爸爸妈妈调整宝宝的睡觉时间,白天让宝宝少睡一会。夜间睡觉前,不要逗孩子玩得太兴奋,临睡前把好大小便,室内温湿度要适宜,服装应柔软,被褥不应过厚或过薄;宝宝睡着时,除了喂奶、换尿布,不要打扰他的睡眠,要为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另外,很多很多由父母抱着、哄着入睡及边喝奶边入睡或吸奶嘴入睡的宝宝,都会睡得不太好,容易惊醒哭闹。因为一旦拿开奶瓶或奶嘴,或离开父母的怀抱,他们就会马上醒来,父母又要再哄一次,致使大家都睡不好,筋疲力尽。

有时候,宝宝夜啼往往是在向家长报告他将要或已经患了某些疾病,因此,父母应读懂宝宝哭闹的潜台词。

正常的孩子在睡眠时比较安静舒坦,呼吸均匀而没有声响,而且大多数宝宝夜间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并伴有烦躁、哭闹、磨人、发惊,甚至发生抽风,就应当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是否得了佝偻病。这种病医学上称为低血钙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致使钙、磷代谢失调,血钙降低。如果诊断明确就要及时进行治疗,肌肉注射维生素D3或D1,同时服用钙剂。平时要让孩子多晒太阳,因为紫外线可以使皮肤自动产生维生素D。

对于经常夜啼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夜晚等孩子睡着以后观察孩子的肛门,如果发现有小白线虫,就可以确定宝宝哭闹是因为有蛲虫的缘故。蛲虫是一种肉眼能看到的形状象线头的寄生虫,每晚从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产卵,引起肛门奇痒,孩子因瘙痒会用手挠屁股,而将虫卵留在指甲沟里,然后再经口吃入消化道,因此能在消化道内无限循环,不易治疗。治疗方法是勤洗勤换**、被褥,每天洗屁股,肛门周围可以涂蛲虫药膏,也可以服驱蛔灵驱虫,但要是只涂药吃药不采取其他的措施效果是不好的。

此外,若孩子夜间睡觉前烦躁,入睡后全身干涩,面颊发红,呼吸急促,脉搏增快(婴儿正常脉搏是110次/分),便预示即将发烧;若睡眠时哭闹,时常摇头、抓耳,有时还发烧,这时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

总之,对于夜啼的宝宝,要注意过观察他的状态,辨别他的哭声,若是哭声怪异,或是急切的高调音,则应马上就医;不严重的啼哭若超过一周以上,也要请医生治疗。

家有小药方:

材料:蝉衣2两,姜汁、蜂蜜少许。

用法:将蝉衣碾成细末,加入姜汁、蜂蜜调成糊状,涂在小儿唇下,每日睡前一次。

注意:本法适用于不明原因而长期啼哭者,对于病理性夜啼建议及早就医。

宝宝健康问答Q&A

Q:我的小宝宝20天了,到了晚上总不睡觉,莫名其妙地哭个不停,请问该怎么办?(长沙 郑华)

A:首先要排除孩子是不是属于病理性夜啼,如佝偻病、蛲虫病、发烧或其他外伤。在医生检查过没有生病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是不是以下几种情况。

1)腹胀:肉眼就可看到宝宝的肚子鼓鼓的,轻拍会有“咚咚”声,可擦少许清凉油并按摩肚子,以协助宝宝排气。

2)肠绞痛:宝宝会突然大哭、难以安抚,通常在每天的同一个时间(半夜居多)发作,平时不会吐也不会拉肚子,其他时间的作息及饮食都正常,这可能是肠绞痛,并非真正的生病。平时要注意,若喂宝宝喝奶喝到睡着了,拍背打嗝之后,务必把宝宝放到**,才让他入睡。

3)疝气:哭的时候腹股沟会鼓起。

4)平时生活中要注意,让宝宝清醒时就躺在自己的**入睡,而不是在大人的怀中;正确穿着纸尿裤也很重要,注意裤头及腹股沟部位要服贴,才不会漏尿;要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不要惊扰宝宝。

5)家长要注意孩子还小,不要随便给孩子用药,要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