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绰号趣味生

几乎每个人都可能给人起过绰号,也都有可能被人起过绰号,总之都同绰号打过交道。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以及各行各业,很多人都有本名以外的绰号。

绰号多多少少都表达了某个人的一些特征,比如张三老流鼻涕,就封他个“鼻涕虫”;李四爱传播小道消息,就名以“扩音器”……诸如此类,应有尽有。我们读过很多的古代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里边就有很多非常贴切的绰号,可以说是恰当、生动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外貌特征、身份、武功绝技等。像: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双枪将-董平;青面兽-杨志;神行太保-戴宗等等;《西游记》中孙悟空有美猴王、孙行者、弼马温、齐天大圣、孙长老、斗战圣佛五个绰号;猪八戒有天蓬元帅、猪悟能、净坛使者三个绰号;沙僧(也称沙和尚)有卷帘大将、沙悟静、金身罗汉三个绰号;唐僧有陈江流、金蝉子、玄奘、唐三藏、玉帝哥哥、旃檀功德佛五个绰号。

鲁迅一生喜欢给别人起绰号,而且小说的人物命名也善用绰号。可是生活中,别人也曾给他起了一些有趣的绰号。鲁迅最早的绰号叫“胡羊尾巴”,这是他幼年的时候邻居们送的,意思是短小灵活,敏捷利落。鲁迅另一个比较早的绰号是“富士山”,这个绰号始于日本留学时期。据他的同学沈瓞民说,“大家听到他描摹留学生盘在顶的丑态形如'富士山'时,都不忍喷饭。我有一位同学王立才,为人风趣……就因此叫鲁迅为'富士山','富士山'的绰号,在同学中传得相当广。”

1909年,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书。新任学监夏震武无礼于教师,因夏氏不明时务,木然逞强,鲁迅等一般教师皆呼夏为“木瓜”。后来夏辞职后,鲁迅、许寿裳等同志二十余人曾为纪念合影一张。当时的参与者张宗祥称此次行动为“木瓜之役”。后来,凡在这张照片上的人,相遇都互称“木瓜”。鲁迅当然也被这些同志戏称为“周木瓜”。

鲁迅的另一个绰号叫“猫头鹰”。沈尹默在《忆鲁迅》一文中写到:“豫才的话不甚多,但是每句都有力量,有时候要笑一两声,他的笑声是很够引人注意的。玄同形容他神似'猫头鹰',这正是他不言不笑时凝寂的写真。”说鲁迅神似猫头鹰,应该说比喻得非常准确。

鲁迅从小就喜欢给人起绰号,最早可追溯到小时候给三弟周建人起“谗人”、“眼下痣”的绰号。小时候因冬天吃冰,被房客沈四太太阻拦,挨了母亲的骂,就给沈四太太起“肚子疼”的绰号。到三味书屋读书时,曾“教唆”同学用“四眼狗”对寿镜吾老师的“比目鱼”,他还把好哭鼻子的女生叫“四条”,意指眼泪鼻涕一块流,真是生动顽皮之极。后来,鲁迅与许广平相爱,就给她起“害马”的绰号。甚至在给母亲写信时说:“母亲放心,害马现在很好……”他在北大讲课,当时北大有位青年教授叫川岛,留了个学生头,他便给人家起了个绰号“一撮毛”,见面时还亲切地叫他“一撮毛哥哥”。

无论是别人给鲁迅起的绰号,还是鲁迅给别人起绰号,一般来说充满善意,总是事出有因,含有丰富的生活情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从一个细小的方面可以看出鲁迅做人的风趣幽默。

名人“爱绰号”,我们普通人当然也一样。我有一位忘年交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记得在读高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位刘姓同学,年龄最大,威信最高,思想超前,工作能力强,且品格高尚。完全超脱低级趣味,被我们尊为兄长。便与刘少奇相对应,取绰号“刘老怪”。其名常叫不衰。至今我与老同学间交流,仍称“老怪”。

有两位同学性格相近,聪明活泼,学习成绩都很好。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睡姿团身状如猫,便逐步演化为“三毛”。比他大一点的就叫做“二毛”。三毛爱睡觉是出了名的,有人说他,一天24小时,有23小时睡觉,剩下1个小时打哈欠。其实他的学习成绩相当好,可能在睡梦中把书都看了吧?

三毛当了一个地级市的秘书长。有一次,我和妻子途经彼地,他来迎接我们,妻子当着他的下属面,脱口而出:“三毛!”我欲制止也来不及了。在场人很惊诧,三毛却直说:“没事,没事!”

班里的生活委员掌管着班费,有什么活动花点钱,我们就想动用班费。他却把得很紧。我们便喊他“老葛朗台”。后来变成“老葛朗”“老葛”。他很委曲,说:“都说我是葛朗台,就那么点钱,乱花能行吗?”

有一位同学钟于古文字的研究,床头总摆着一部《康熙字典》,加之其人老成持重,便被称为“老康”。

林林总总,诸多绰号皆无辱没之意,当常常勾起当年的快乐时光。

由于给人起绰号几乎都是强调对方的丑而非美,故在很多场合都会引起人的反感,所以,我们在用绰号来表达幽默效果时,最好不要拿身边的人开涮,可以用电视里的明星或一些不认识的人过过瘾,这些都是无伤大雅的,也尊重了别人。要像鲁迅先生那样,无论是你给别人起绰号还是别人给你起绰号,都充满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