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自甘为“弱者”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乞丐懒洋洋地斜躺在地上,在他面前放着一只破碗,旁边还放着一根讨饭棍。每天都有很多人在他跟前经过,有的人见他很可怜,就在他的破碗里丢几个硬币。

有一天,在这个乞丐的面前出现了一个穿戴整齐的年轻律师,这个律师对他说:“先生您好,您的一个远房亲戚不幸去世了,留下了10万美元的遗产。根据我们的调查,您是这笔遗产的唯一继承人,所以请您在这份文件上签个字,这笔遗产就属于您了。”一瞬间,这个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了富翁。

有位记者采访乞丐:“您得到这笔10万美元的遗产后,最想要去做的是什么事呢?”这个人回答说:“我首先要去买一只像样一点的碗,再去买一根漂亮的棍子,这样我就可以像模像样地讨饭了。”

乞丐终是乞丐。

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人生。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做强者的信念,那么他永远都是弱者。即便得到10万美元,乞丐想到的还是自己是乞丐,难怪他一辈子无法挣脱讨饭的命运了。

生活中有很多女人,就像故事中的那个习惯于按“乞丐思维”思考问题的乞丐一般,习惯了“从属”的地位,甘心做别人观念里的“弱者”。即便她们其实可以是一棵大树,但却放弃了长成一棵大树的机会,依照世俗的标准,把自己捆绑在了男人这棵

大树的身后,最终变成了一棵没有个性的藤萝。

那么,女人们为什么要甘心当“弱者”呢?原因很简单,她们误解了成功的意义,对成功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她们认为女性要成大事就必须保持一副冷冰冰的面孔,会失去女性特有的似水柔情;认为一门心思扑在事业上,就会失去丈夫的爱,影响家庭和睦与温馨等。在这些心理作用下,很多女性心甘情愿地主动撤出,去固守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悠然自得,把事业上的辉煌“完全地、彻底地”留给男人,自己成了一名为他人喝彩的观众。正因为心中怕做强人,所以这些女人注定就是弱者。这是许多女人的悲哀所在。

小青是地地道道的怨妇。刚刚35岁的女人,成天祥林嫂似的絮絮叨叨她的花心丈夫的诸多出轨之事。

与她一起的姐妹们早已拍案而起,告诉她:你那个畜生老公早就应该被踢得远远的,你还能容忍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你?然而,每每说到离婚的时候,小青就犹豫了,因为孩子那么大了,不想让孩子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自己的经济能力不行,还需要倚仗她的财大气粗的老公……

姐妹们火了:“你的意思就是没有了他,你们娘俩就活不了了?”

“不是活不了,你也知道我自从结婚到现在都没有工作过,你让我离了婚以后靠谁去?”

时间久了,小青的那些朋友也就懒得搭理她了。

生活中,像小青这样的女人并不鲜见,由于对自我认识的局限性,更因为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她们很容易把自己定义为“弱者”。一个自认为是“弱者”的女人,她的人生就是一种悲哀。

还有一些女人,即便有机会不必依附他人,但她们同样缺乏当“强者”的勇气,缺乏成功者的心态,因此,她的人生同样是碌碌无为,缺乏精彩。

晓林医科大学毕业以后曾为自己的将来烦恼了一阵:像自己这样学医学专业的人,每年毕业的数以千计,残酷的择业竞争,我该怎么办?争取到一个好的医院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上加难。而且即便进了一家好医院,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和人际纷扰,还不如在一家小医院待着自在。

因为害怕失败,不喜欢麻烦,晓林主动放弃了竞争,选择到一家效益不怎么好的医院。晓林每天该上班的时候上班,该下班的时候下班,时间一晃而过,晓林也结婚生子,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坏。在与昔日的同学联系的时候,晓林发现那些曾经在学校里学习不如自己的同学都在一些大医院混出了名堂,有的还当了专家。

晓林的心开始隐隐有些失落了。

俗话说:“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事实也是如此,故事中的晓林害怕竞争,害怕挑战,安于现状,所以她的人生波澜不惊,生活过得不好也不好。这种不好不坏的生活状态是大多数女人的生活常态。因为没有成功的渴望,没有追求,因此,这些女人永远不可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感。只有那些有自信,永远保持积极心态的女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活出自己人生的辉煌。

中国国家足球队前教练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我想做事,而且我能做好它!”—这就是女人们需要的态度。

对于那些不停地抱怨现实恶劣的女人来说,不能称心如意的现实,就如同牢笼,既束缚手脚,又束缚思想,因此常屈从于现实的压力。而那些真正成大事的女人,则敢于用积极的行动去挑战现实,在现实中磨炼自己的生存能力。对于女人来说,选择了自信,就等于站在了成功的起跑线上。而倘若自甘为弱者,就永远没有成为强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