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湖北学政受好评

从凤阳府到寿州,从官府到民间,从城镇到乡村,孙家鼐中了状元,大家都觉得脸上有光,喜气洋洋。

在民间戏剧中,一个人一旦高中状元,便会由皇帝做主,招为驸马,青云直上。实际上,这种情况不能说没有,即使有,也是极少的。这是因为,一是科举考试考上进士,犹如彩票中大奖,而当时全国人口有4亿之众,有资格参加会试的举人数以万计,难度极大,比例极小;而高中状元,好比是彩票中了亿量级的特等奖,一般学子不经过几十年的“头悬粱、锥刺骨”,休想金銮殿折桂。据统计,清朝状元夺魁时,平均年龄是35岁。而当时的婚龄普遍较早,18岁的男子,大都完婚。等考中状元,已经妻妾成群、儿孙满堂。皇帝的公主,都是金枝玉叶,岂肯下嫁给状元郎做“小三”?

当然,考中状元,不仅名声好听,而且也很实惠,可以为今后的仕途晋升打下一个好平台:

按照规定,进士及第者,当即授官。状元授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者,不能即时授官,而要在殿试后第三天,举行朝考,再分出等级。一等为庶吉士,约占参加考试总人数的二成,授予主事;其余的,分别授予内阁主事、知县分省即用等,品级都在正七品以下。

高中状元,对于孙家鼐来说,是人生路上的一大转折。从此,他走上了飞黄腾达之路:中状元后,即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授山西乡试正考官;同治元年二年,连续两次充任壬戌科、癸亥恩科会试同考官;同治三年(1864)三月,授湖北提督学政……

就在孙家鼐沉浸于教书育人事业的时候,他怎么也想象不到,一个因他中状元而诱发的乡里私怨,最终酿成轰动全国的“寿州擅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