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六神无主逃亡急 大难临头悔恨迟

1

闻听潼关官军的败讯以后,长安城里,立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与混乱之中。

全城的官吏百姓,起初听信朝廷的种种强势宣传之后,还是满怀希望,充满信心的。

官吏百姓大多认为,叛军不过是一小撮人马,而且人心不齐,队伍不振。

朝廷大军,一定能够抵御住,安禄山所部崔乾祐叛贼的大军,向潼关天险的进攻。

如今,深更半夜,突然听人们纷纷传说,潼关已经沦陷的消息,官吏百姓起初,大多以为是谣言。

慢慢地,传言越来越多,越来越像,才开始有人相信,潼关失陷,可能是千真万确的事情了。

官吏百姓本身就惶惶不安的心理,瞬间就被极度的绝望,恐惧和悲愤,所控制住了。

京师长安,一时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惊慌,恐惧,哭泣,咒骂,顿时弥漫大地。

然而,京城中依然有不少的官吏百姓,依然还在香甜的酣睡之中,他们还不完全清楚潼关战事的真相,以及叛乱局势的严峻。

他们在睡梦中,还对朝廷,还对官军,抱有一种幻想。即使醒来后,他们在心里也还在暗暗地希望,那些消息,只是一种道听途说的传言,或者只不过是一个蛊惑人心的谣言而已。

他们不住地欺骗自己道:

“我们尊贵的皇帝陛下,还在京城之中;王公贵族们,还守着他们自己的家园;还有大批的官军,在守卫着我们的京师。我们一介平民,无钱无财,无牵无挂,又有什么担心的呢?”

他们实在不愿意舍弃,他们的美丽家园和他们的房屋财产,不愿背井离乡地外出避难。

他们仍然天真的希望,会有奇迹发生;他们依然还相信朝廷和官军,一定能够拯救他们。

他们觉得,虽然潼关失利,贼势汹汹,但防守京师的官军,一定能够守住城池。

何况,只要皇帝还在京师,全国各地忠君报国的勤王大军,也会很快前来京师,勤王救驾的。

2

可是,那些消息灵通,能够接近皇宫,或者接近皇帝的达官贵人们,却已经非常清楚地知道,事态的严重性了。

他们对官军能够抵御住安禄山叛贼的大军,已经不抱任何的希望了。

而且,那些观察敏锐的人们,他们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皇帝陛下等人,似乎也在做着逃亡的准备。

这些消息灵通的达官贵人们,来不及预备食物、饮水,只是匆匆地收拾一些贵重的金银珠宝,随身衣物,就惊慌失措地做好了逃亡的仓促准备。

他们打算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即率先带领全家出行,保住老小妇孺的性命要紧。

这天晚上,长安全城的大多数官民百姓,都在惶惶不安中度过。

除了那些不懂事的孩子,那些还在酣睡的无知百姓,几乎所有醒着的人,都没有一点睡意了。

3

六月十三日早上,天色阴沉。

天刚泛白,老皇帝李隆基来不及进膳,就惊慌失措地率先带领着已经通知到了的贵妃姐妹,皇子皇孙,王妃,公主,内宫侍从等,在三千龙武军禁军将士的护卫之下,急急忙忙地偷偷溜出宫城西边的延秋门,慌慌张张地向西逃亡。

只有李隆基的心中最为清楚,如今手下无兵,潼关一沦陷,八百里秦川一片平原,京师长安,根本就已经无险可依。京城长安的陷落,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如今,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逃命要紧。

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更好地保全自己以及皇家众人的性命而已。

至于宫内外那些来不及通知的人们,那些官吏百姓,只有让他们自己,去决定他们的行止,自安天命了。

4

六月十三日的午夜,皇帝李隆基带领逃亡的皇家眷属一行,终于慌慌张张地抵达了金城县驿站。

金城县(陕西兴平县)距离西京长安,大约有八十五里的路程,离叛贼的威胁,似乎稍稍地远了一些。

经过一整天的紧急逃亡,随从的禁军将士,宫女,宦官,以及那些皇家男女,个个是又饥又渴,又累又困。

因为早上逃亡的时间,十分仓促急迫。逃亡人群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从酣睡中被惊醒,根本就来不及准备足够的食物和饮水。

幸好老天保佑,那天是一个阴天。天气阴霾,阳光并不十分炽热,只是有些闷热。这些一向锦衣玉食的人们,才没有因中暑而死。

恐惧,抱怨,悔恨,绝望,揪着他们的心。

他们已经顾不上他们自己的面子,自己的身份,虚伪的客套了。

在金城县驿站内外,随意地抢占到一个位置后,他们就在安顿好老小以后,横七竖八地躺下休憩了。

到处都是孩子们的哭喊、吵闹声。

贵人们不管这些,躺在地上,不停地大声地喘息,抱怨,大声地呻吟,没有了平时的排场和架子。孩子们闹腾了一会,疲倦已极,就忘记了饥渴,呼呼地睡着了。

李隆基也疲惫地躺在驿站的内庭里休息。他粗声地咳嗽,痛苦地喘息着。

年老体衰的皇帝,已经被长途逃亡,折磨得没有了暴虐的脾气,没有了天子的傲气。

侍从们都不敢大声地讲话。

他们有的在静静的休息,等待圣人或指挥官发布的命令;有的已经开始执行上司的命令,在四处寻找和搜查食物,准备向民间百姓乞讨饮水食物等等;有的在为圣人一行,寻找准备休憩的衣物被具等等。

5

贵妃的姐妹们,大姐韩国夫人,三姐虢国夫人(贵妃八姐秦国夫人754年去世)等,带着孩子们,在金城县驿站里,一个靠近皇帝的专门安置的房间里休息。

这时,一个雍容华贵,气质高傲的女人说话了,打破了暂时的寂静:

“萍丫头,艳丫头,你俩赶快去看看,陛下和宰相大人歇息了没有?给他们送些水去!”

“谨遵贵妃娘娘的吩咐!

娘娘,跑了一整天,你们也累了,又饥又渴,该歇息了吧!

奴才俩去看看,有没有干粮和牛奶,给大家弄一些来!”

“两个丫头真懂事!你们也累了,去了之后,就回来歇息吧!不用忙乎了!”

那个声音悦耳动听的女人,很体贴地对侍女们说道。

“多谢娘娘的关心,我们去去,就来侍候贵妃娘娘!”一阵脚步声出了房门。

“妹子啊!你也累了一天了!赶快歇着吧!不知道我们京师的家,究竟怎么样了呢?”一个稍稍有些苍老的声音说道。

“好吧!多谢大姐关心。大姐,三姐!你们带着孩子们,先去歇息吧!

大姐啊,如今国难当头,我们跟着陛下就是了,我们京师的家,就先不要管他了吧!

反正有奴仆给我们守着,怕什么呢?

就是安禄山那个叛贼,到了京师,也不会怎么样的,他们又不能够搬走!

钱财是身外之物,只要我们跟着陛下,何必担心没有家,没有荣华富贵呢?

大姐,三姐,你们先睡吧,小妹只有等陛下睡下了,我才能够安心!”

那个高贵的声音安慰姐姐们道。

“好吧,妹子,你也要早点休息!陛下太忙,你还是先去歇息吧!”

一个豪爽的声音,也接着说道。

“好的!三姐!”回答的声音依然十分温柔镇静。

慢慢地,内室里静了下来。

6

喘息片刻,李隆基终于定下一些心来,恢复了一些皇帝的威严和理性。

李隆基立即下旨道:

“传朕的旨意,命令金城县令,立即前来接驾。”

“谨遵陛下旨意!”

侍从们立即摸黑,分头前去传旨,四处搜寻金城县令前来接驾。

7

然而,寻找的结果,却是大失所望。

侍从们是一无所获,没有找着金城县任何一个官吏,只得硬着头皮,回来汇报道:

“禀告陛下:

金城县县令,及县衙其他大小官吏,闻听官军败绩,潼关失守的消息,早已经弃职逃亡,没有了一点踪影。

就连金城县全城的市民百姓,也早已在惊恐中逃亡一空了。

甚至连他们家里煮熟的酒菜,饭食,以及食品用具等,都来不及带走。

官吏百姓已经带着全家男女老少,向他们自认为安全的山林沼泽,逃去了。”

“什么?”李隆基十分惊异。他此时虽然是恼怒异常,却又有些无可奈何,无计可施。

“这些人都是官府中人,见过世面的。怎么会像愚民百姓一般,惊慌失措、没有方寸呢?”

8

无奈地独自沉思了一会,李隆基似乎想通了什么,只好下旨命令道:

“诸位,管他们的吧!

现在事情紧急,你们要因时而变,灵活应对啊,不要拘泥于朕的旨意和朝廷的法令约束。

此时国难当头,危机四伏,你们应该注意大体,不拘小节,保全自己才是!

诸位爱卿,大家都饿了,疲惫不堪,又饥又渴。你们只管到百姓的家中,取来他们做好的饭食、粮米、衣物自用,各取所需吧!

临走时,给他们留下一些钱物,补偿他们一下就是了。”

李隆基的旨意一下,随从人众急忙忙活了起来。护驾士卒、皇家众人的饥渴问题,才得以暂时解决。

9

“你们这些狗官们,你们可都是享受着朝廷重禄,享受着朝廷既得利益的人啊!

在这国危事艰的紧要关头,朝廷最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为什么,要擅离职守,弃职逃亡呢?

如果朝廷不处罚你们,朕怎么能够,继续震慑万民、号令天下呢?”

想到金城县县令,及其他大小官吏逃亡的事件,李隆基就在心里愤怒地埋怨。

10

深夜,金城驿站里,没有一点灯火,到处一片漆黑。

天上的月亮,也躲进了浓云里,没有向栖栖遑遑的人们,再次施舍她的恩惠。

疲惫不堪的皇家男女们,已经全然顾不上什么礼仪规矩,也顾不上讲究什么贵贱尊卑了。

他们没有足够的被褥床铺,只好互相枕着对方的身体,睡觉休息了。

疲累至极的人群,不久就酣然入睡了,似乎已经忘记了身处险境。

幸好此时,已经到了夏季,他们才不至于着凉或者被冻醒。

11

李隆基见众人渐渐地安顿完毕,这才下旨,命令高力士、杨国忠清点随从的官员、侍从。

跟随皇帝出京的官员、侍从,大都已经逃亡了。

连饱受李隆基宠信,一向对李隆基十分亲近,且十分听话的内廷副总管宦官袁思艺等侍臣,也跟着别人叛离,不见了踪影。

李隆基又恼又急。面对如今众叛亲离的局面,他是忧心如焚。

李隆基努力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告诫自己道:

“如今,大事不妙,朕可不能够轻易地生气发怒。

朕十分清楚明白,由于朕的昏聩和失职,如今朕的身上,已经集中了太多的不满和怨恨。

朕自己的举措稍有不慎,不可预料的非常事件,就随时可能发生。

由此带来的损失,也许就将永远也难以挽回。”

无助地聆听着高力士、杨国忠等人的失望、甚至有些绝望的报告,李隆基只好无可奈何地下旨吩咐道:

“诸位爱卿:

今天你们,都跟着朕受苦了。你们大家,各自寻找地方,先行歇息吧。有什么事,明天天亮再说。”

12

金城驿站里,渐渐地传来了疲累的人们呼呼熟睡的声音。

七十三岁高龄的李隆基,躺在侍从们临时铺就的床榻上,却辗转反侧,没有一点睡意。

如今的形势,变得是如此的混乱,如此的不可收拾,是李隆基始料未及的。

展现在李隆基面前的,则是岌岌可危的时局。

半年来,时局的变化,是如此的惊人,让人寝食难安,食不甘味。

朝廷一系列失误的举措,使局势变得越发不可收拾。原以为安禄山的叛乱,不过是疥癣之疾,想不到如今,却酿成了心腹大祸。

躺在侍从们临时紧急铺设的,还算柔软的榻上,李隆基辗转反侧,不停地翻来覆去,却始终也无法安然入睡。

他竟然把又疲又累,年迈体衰,在身边侍候的高力士多次惊醒。

“陛下:

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继续赶路呢!还不知道旅程究竟有多远呢!”

高力士年纪老迈,头脑昏昏,说话有些模糊不清。

“高爱卿,娘娘她们,休息得怎么样啊?”李隆基关切地问道。

“陛下,娘娘先前见陛下疲惫、困倦,已经多次派人来,催促陛下休息了。

此刻,想来娘娘已经安寝了吧!”高力士恭敬地回答李隆基道。

“那好!爱卿啊,你先歇息吧!朕还有些事情,需要考虑。爱卿辛苦了,朕有些过意不去!”

“陛下说什么呢?这是奴才应该做的!陛下歇息吧,奴才先打个盹!”

高力士困倦已极,答应一声,又回到了自己的角落里。不一会,就传来了轻微的鼾声。

李隆基仔细地倾听了一会,发现贵妃姐妹,已经在驿站内室休憩了,似乎进入了梦乡,没有再听见她们姐妹以及孩子们,焦虑无助、吵闹哭泣的声音。

李隆基虽然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大脑极度疲倦,劳累到了极点,但头脑中,却依然是那么清醒。

越是思考问题,李隆基越是显得兴奋,越加难以入睡。李隆基觉得,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么清醒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