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救黎民李泌出山 赴国难助主平叛

1

这是天宝十五年(756年)七月下旬的一天。

近些年来,大唐帝国北方地区的天气,就一直有些反常。

尤其是六七月份,表现特别明显。

或者是酷暑难耐,赤日炎炎,或者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大雨倾盆,甚至常有冰雹洪灾降临。

而当太阳出来时,天气常常是一片火热,整天都没有一丝凉风,让人畜狂躁不已。

尤其是天宝十五年七月下旬的这些日子,酷暑难耐的反常气候,尤其令人忧心忡忡,烦躁不安。

太阳刚刚升起不久,大地上一下子就变得骄阳似火,干燥气闷,酷热异常。

这一天上午,灵武到颖阳的驿路上,早已经是人声鼎沸。

虽然天气炎热难耐,但局势的发展,令人更加不安,迫使人们不能够像太平岁月那样,安静祥和地呆在各自的家里,避暑休憩。

太阳直射,燥热难耐,也难以阻挡人群前进的步伐。

道路上的沙石滚烫,热气腾腾,穿鞋走路湿热难熬,光脚踩在地上,烫得人直跳,让人更加难受。

接近正午,驿路上依然是人呼马叫,熙熙攘攘,嘈杂异常,涌动着一股股南向的人流。

在太平日子里,这一段靠近终南山山区,有些偏僻的驿道,常常是行人寥寥无几,显得寂静安详。

这些惶惶不安,担惊受怕的人流,大多是向南出奔的逃难百姓。

他们全家出动,拖儿带母,艰难前行。

全家老老小小,都强忍住饥渴酷暑的折磨,在向前匆匆地赶路,以求保命。

家境殷实的百姓,驾着马匹、车辆,拖着家里值钱的家当和粮食饮水;家境贫困的百姓,就只有一家老小,背负财物,食物、饮水,拖着疲惫的脚步,匆匆前行。

他们一个个栖栖遑遑,拖儿带母,身心憔悴。

这伙逃难的百姓,无可奈何地顶着炎炎烈日,冒着酷暑,惊慌失措地向着南方的郡县,漫无目的地逃离。

不多久,不知道何故,走在队伍后面的一大股逃难百姓,突然间惊扰了起来。

“乡亲们,快逃!快逃!快逃啊!盗贼追上来了!盗贼追上来了!盗贼追上来了!”

在驿道上慌慌张张赶路的百姓,听见后方百姓的慌乱吆喝,就如惊弓之鸟一般,越发惊恐不安了起来。

逃难的人群,无论是老是小,尽管他们连盗贼的一点影子,都还没有看见,一个个也都还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就都跟着后方百姓的吆喝,人云亦云地大声呼喊了起来。

听到盗贼到来,百姓们恐惧不安,立即手忙脚乱地忙碌了起来,招呼、吆喝着自己的家人,向山野或者偏僻处疾行。

尤其是家族的男人们,更是着急。

男人们一边跟着众人,大声呼喊,一边惊慌失措地招呼、寻找着自己的六神无主的家人。

一家人聚拢以后,家人们才松了一口气。

男人们立即手脚麻利地牵着马儿,赶着马车,领着家人老小,向着荒僻的山野小路,草丛树荫中飞奔而去,躲避着可能出现的盗匪。

2

“先生,大事不好!听后边逃难的百姓吆喝说,大股盗贼追上来了。我们还是到山林草泽中,去避一避吧?”

一个仆人模样的年青人,侧转身子,有些惊慌无助的样子,急急地向着身边的中年男子大声地喊道。

这个年轻人,长相还十分稚嫩,大约只有十四五岁的样子。

“瑞儿啊,你空有一身武艺,也跟着急慌慌地干什么呢?

你不要听风就是雨了。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道路上的百姓是人多势众。

就是有一小股盗匪出现,又有什么值得恐惧的呢?

据我所知,叛逆安禄山的大股贼兵,如今还在潼关的附近徘徊,离京师还远着呢!

不会那么快就追到南山这里来的。

我们这里,离潼关前线还很远很远。哪里会有什么叛贼匪徒出现呢?

大家遭受安禄山等叛贼的劫难,担惊受怕习惯了,都成为了惊弓之鸟,一定是以讹传讹,没有什么担心的。

你仔细看过没有,那里并没有飞扬的尘土出现,一定不会有大队人马前来的。

安禄山的胡人大军将士,虽然残暴猖獗,骁勇善战,但他们的模样奇特,与唐人相貌迥异,很容易分辨。

正因为如此,胡人将士们害怕遭到唐人伏击,心虚胆怯,都不敢单独行军作战,常常是成群结队,仗势着人多势众,为非作歹。

山人以为,一定是潼关溃败逃下来的散兵游勇,或者是小吏地痞,又趁着形势混乱,百姓惶恐,在做骚扰百姓,打劫财物的勾当了。

你不要害怕,拿好你的武器。

我们赶快倒转马头,迎上前去,打探一下,看个究竟,也好让百姓安心!”

镇定自若地大声说话,责备、安慰着年青的仆人的,是一位壮年男子。

这位壮年男子,大约三十五岁左右的年纪,他相貌文雅,身穿白衣,骑着骏马,身背宝剑和弓箭。

他的身边跟着的,就是那一个全副武装,背着弓箭、手拿横刀,有些担心的年青仆人。

“先生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出门在外,我们还是小心为妙啊!

万一真的是安禄山的叛军将士或者是大批盗贼来了,我们可怎么办呢?

叛军残暴,杀人如麻。我们不要出师未捷身先死,还没有找着皇帝和太子,为朝廷建功立业,就一下子被叛军盗贼抓去,冤冤枉枉被杀,空负了先生一生的抱负,那岂不冤哉了吗?”

年轻的仆人,忧心忡忡地劝主人道。

“哈!哈!哈!哈!想不到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瑞儿,居然被一伙小小的蟊贼吓坏了。

瑞儿啊,你年轻胆大,武艺高强,惧怕什么呢?

你一直相信山人的话,难道今天你就不相信山人的判断了吗?

瑞儿啊,不用担心!你不见我们俩,还骑着剽悍的骏马吗?

真的看见盗贼来了,我们撒开脚丫逃跑,都还来得及啊!”

壮年男子依然满不在乎,笑嘻嘻地安慰着年青的仆人道。

“先生一向料事如神,瑞儿一直敬若神明,瑞儿怎么敢不相信先生的判断呢?

我不是贪生怕死,而是为先生的安全着想啊!

先生一家,对我瑞儿是恩重如山,瑞儿死不足惜,誓死都会保护先生的性命。

先生都不怕,我瑞儿还害怕什么呢?

好吧,先生,就按照你说的去办吧!

既然先生一身是胆,瑞儿怎么会是懦弱胆怯之辈呢?”年青仆人带着敬佩的神情对主人说道。

“山人怎么不明白瑞儿的好意呢?好孩子,这才是好样的!瑞儿不愧是男子汉大丈夫,视死如归。

反正是祸躲不脱,躲脱不是祸。

前面不管是怎样的艰难险阻,无论何等艰险,我们也要向北而去。

前方路途遥远,盗贼更多,要是才看见的第一股小撮盗贼我们就怕了,我们怎么能够去找着太子殿下,去对付穷凶极恶的安禄山的大批叛逆将士呢?

我们迎上前去,看个究竟,仔细了解了解事情的真相,好给老乡们一个确切的消息,以免乡亲们担惊受怕的!”

主仆俩拨正马头,与逃难百姓相反,不慌不忙地顺着北向的驿路,迎了上去。

3

壮年男子所骑的是一匹非常出色的骏马,据说是出自西域。

显然,马儿已经经历过长途的奔驰跋涉,显得十分疲惫了。

马儿虽然已经有些困顿劳累,但还是精神奕奕。

马儿似乎知道主人的脾性,它不顾主人催促,自顾自地懒懒地行进着,还不时抽空啃食一下路边鲜美的青草充充饥。

壮年男子也似乎一点不着急,很纵容自己的马儿,任由骏马凭着它自己的意愿,或快或慢地行进。

壮年男子一边不慌不忙地催促着马儿前行,一边在马鞍上默默地沉思,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那壮年汉子的装束简洁,朴素,极像一个游方道士,又有些像赶考的书生。

他的情绪起伏不定,忽而亢奋,忽而沉寂,心中似乎有着强烈的忧思。

壮年汉子的行李非常简单,只带着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好像是一些衣物和银两。

壮年汉子把这一个小小的包裹斜挂在自己的肩上。他的马背上还驮着一些干粮,饮水和书籍,仿佛远行的样子。

这个壮年汉子,就是因触怒宰相杨国忠被贬,而名震天下的李泌。

李泌身上背着的宝剑与弓箭,和他这个壮年汉子一身斯文,儒雅的打扮,似乎有些极不相称。

但在尚武的大唐,又处乱世之中,作为防身之用也不足为奇,他们主仆全副武装的装束,也就没有引起人们过多的惊异了。

那一个年轻的仆人李瑞,身材很高,但还十分单薄。他也骑着马,马上驮着一大包东西,不紧不慢地跟在主人李泌的身边,似乎十分熟悉主人的脾气。

等马儿在路边吃了几把青草,歇息一会,壮年汉子才迁就地拍了拍骏马的屁股,拔出身边的宝剑,带着仆人李瑞,奔跑了过去。

马儿跑了没有多久,李泌主仆二人就看见冲过来了一大群军士。

他们军人模样,大约有十七八个人的样子,一个个衣衫褴褛,精神萎靡,面有血污。

壮士们挥舞着手中的刀剑,蛮横无理地呵斥着驿路上逃难的惊恐百姓,抢夺着无力反抗的百姓们的食品财物,甚至把百姓们的车子,掀到了路边。

4

“嗨,诸位豪杰,请快快住手!”

壮年汉子李泌对着那群肆无忌惮抢夺的的军士,大喝了一声。

军人模样的壮士,听见李泌大声的吆喝,都大吃了一惊,立即停止了手里的抢夺

“你究竟是何人,怎么敢来管我们的闲事!”

很快,一个士卒头领模样的壮士,回过了神,怒声向着壮年汉子问道。

“大路不平众人铲!天下人管天下事!

诸位豪杰,你们作为大唐朝廷将士,怎么敢目无法纪,肆意抢夺百姓的财物呢?你们胡作非为就是不对,你管我们先生是什么人呢?”

那个年青的仆人李瑞发现原来是一群溃兵,心里有了底。

他挺身而出,挡在了主人李泌的马前,理直气壮地大声地对着士卒头领模样的壮士说道。

“朝廷又不发军饷,粮草,我们不抢,吃什么呢?”

那个士卒头领模样的壮士,用有些嘶哑的嗓音,声嘶力竭地为自己辩解道。

“我管你们吃什么呢?反正,你们作为朝廷军人,抢夺百姓的东西就是不对!

这不是跟盗贼安禄山的行径一模一样吗?”年青仆人李瑞理直气壮地教训溃兵们道。

“说得很好!

诸位英雄豪杰,你们没有看见,罪大恶极的安禄山叛贼,正在攻城略地,烧杀抢掠,屠戮百姓,祸国殃民吗?

壮士们啊,你们为什么不去攻打叛贼,为国立功,获得朝廷的赏赐,领取自己的军饷,而要在手无寸铁的百姓目前,耍威风,抢夺他们的财物,违法乱纪呢?”

李泌接着李瑞的话,义正辞严地教训这些散兵游勇们道。

“先生啊,你们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啊!我们如今也是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啊!

如今,潼关失守,长安就将沦落,皇帝太子都逃出了京师。

朝廷都散了,皇帝陛下,太子殿下也都不知去向,朝廷是群龙无首了,我们找谁去索要军饷粮食,找谁去率领我们攻打叛贼,获取功名富贵呢?”

那个军士头领姓张,似乎良心未泯,心里有些惭愧地为自己抢夺的行为辩解道。

这时,一个将尉模样的魁梧军士,见前面吵闹,也急匆匆地从后边走了上来,来到了李泌主仆的面前。

将尉模样的魁梧军士虽然精神萎靡,但却有一种慑人的气势。

他面色涨红,有些惭愧地对着李泌,道歉说道:

“先生教训得很对啊!

不瞒先生说啊,我们兄弟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啊!

张兄弟说得对,我们才从前线下来,没有军饷粮食供应,如果不想法自救,我们只有死路一条。

我们无法可想,只好出此下策自救啊!

先生啊,不瞒你说,正如张兄弟所说的那样,如今,京师即将沦陷,皇帝陛下远幸西蜀,太子殿下也不知踪影。

我们远离自己的方镇,到哪里去领取粮食、财物活命呢?

何况如今,我们是群龙无首,漫无目的。就是我们找到了粮食、财物,想去破贼杀敌,为国立功,争取功名利禄,又能够到哪里去投奔呢?”

将尉模样的魁梧军士,疑虑重重地向李泌解释说道。

“诸君啊,你们天性善良,的确是情非得已,并不是存心作恶。

诸位英雄豪杰,请稍安勿躁,听山人的一句劝如何?

诸位英雄豪杰啊,如今安贼叛乱,盗贼横行,正处国破家亡的混乱年代。

此时此刻,正是考验我们气节的时候啊!

我们万不可因为一点财物的小事,而做出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为非作歹的坏事,败坏了我们的气节,坏了我们的一世英名,让子孙后代蒙羞啊!

诸位英雄豪杰,你们面临的问题,其实是很容易解决的。

叛贼不过是一时侥幸,占了几个北方重镇,但后方并不稳定。

山人已经听说,皇帝陛下虽然远幸西蜀驻跸,但并没有放弃反攻中原,收复京师。

皇帝陛下已经任命太子殿下为天下兵马元帅,并训令太子殿下,率领皇家禁卫军精锐部队,转移到了朔方郡一带,图谋东山再起。

如今,太子殿下正在朔方郡一带,招兵买马,召集朔方,河西以及西域诸镇精锐之师,准备积蓄力量,剿灭安禄山逆贼,收复京师。

山人以为,其实诸君如今有几条路可供选择,都可以为国建功立业。

你们或者去西蜀投奔陛下,保护圣人安全,或者回归你们各自的镇方镇,保境安民,或者去朔方郡投奔太子殿下,协助平定叛贼。

这几条路都行,怎么能够说无处投奔,不能够为国立功呢?

山人私下以为,虽然如今盗贼横行,山河破碎,国家动**,生活不易。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此时此刻,却正是诸君把握时机,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

山人希望诸君,千万不要一误再误,步叛贼安禄山等盗贼的后尘,走上反叛之路,让祖宗英灵受损蒙羞!

如今,正是朝廷用人之际,英雄豪杰大展宏图之际。

如果诸君觉得西蜀遥远,道路崎岖,无法去追赶保护圣人,那诸君回归各自的藩镇,或者去朔方投奔太子殿下,都是很好的途径啊?

诸位英雄豪杰,你们以为在下的意见如何呢?

至于诸位英雄豪杰,路途所需的粮食,钱物,我们大家,帮助壮士们筹措一些,就可以解决了。

诸君何必为了一点小小的粮食财物,去做那些犯上作乱,违法乱纪之事,让亲者痛,仇者快呢?

诸君以为,山人的建议如何呢?”

壮年汉子李泌,有理有节地告诫溃兵们道。

“先生所言,真是如雷贯耳,让我们如梦初醒。

差一点,我们也成了安禄山那样的盗贼乱匪,犯下终身难以改悔的罪过!

先生说得很对,我们谨遵先生的教诲。”

头目模样的魁梧军士,毕恭毕敬地对着李泌答道。

“诸位英雄豪杰深明事理,以苍生社稷为重,真是朝廷之幸,百姓之福啊!

诸君稍等。”壮年汉子李泌赞扬军士们道。

李泌一边把自己的宝剑插回剑鞘,一边对着身边的仆人李瑞吩咐道:

“瑞儿啊,你把我们携带的财物、粮食,从口袋里统统拿出来,分一大半给诸位壮士,我们留一小部分就够了。

他们人多,需要的更多一些!”

壮年汉子李泌带头,拿出了自己身边携带的财物和粮食,分给了这些散兵壮士。

路边逃难的百姓,也群起响应,纷纷效仿起李泌主仆来,慷慨解囊,拿出了自己的财物食品,堆成了一大堆。

散兵游勇们见大家如此,心存感激,顿时收敛起了骄横无礼的态度,对李泌主仆和乡亲们毕恭毕敬起来。

“够了,够了,够了!你们大家也需要!我们已经足够了。

感谢先生主仆和诸位乡亲的慷慨馈赠!

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们兄弟对天发誓,哪怕是战死沙场,也要报答乡亲的深情!”

将尉模样的军士,感激地带领士卒,向李泌主仆和四周的百姓行礼,向大家道谢道。

5

“诸位乡亲,再次感谢你们,我们告辞了,后会有期!”

将尉模样的军士,几声号令,很快就集合好了自己的小股队伍。

军士们向李泌主仆和众乡亲行过军礼后,在将领们的带领下,就准备转身离去。

突然,将尉模样的军士,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转身向着壮年汉子李泌问道:

“先生啊,你看起来是那样的面熟,我们莫非在哪里见过吗?

哦,末将终于想起来了。

当初,我们方镇兄弟到京师长安戍守,末将曾经有幸,被分配到太子殿下的府中去侍候太子。

先生啊,莫非你就是太子殿下府中,那个名闻天下的李泌先生吗?

先生少年之时,就曾经以一首诗感动圣人,太子殿下也很早就十分尊敬和信任先生。

不想先生栋梁之才,最终却怀才不遇,因奸相杨国忠的嫉恨陷害,而无辜被贬。

先生啊,真的是你吗?”将尉模样的军士兴奋地问李泌道。

“不瞒壮士,正是山人!山人时运不济,一直未能为国建功,一直心怀惆怅。

难得壮士还记得山人的贱名!

难怪山人对壮士也是似曾相识,好像在那里见过。请问壮士高姓?”

李泌有些惊异地问将尉模样的军士道。

“末将达奚抱晖!有幸再次聆听先生的教诲,末将达奚抱晖是三生有幸啊!

哎呀,真是奸佞当道,良人不兴啊!

先生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对大唐朝廷忠心耿耿,竭尽忠诚,谁人不晓,谁人不知呢?

可惜,先生却受到奸相杨国忠的排挤陷害,无缘报国,令人怅恨不已。

请问先生,现在贼势汹汹,道路不宁,叛贼很快就将率军南下。

先生主仆,却要向北而行,此去是危险重重。

先生啊,你们究竟是要去哪里呢?”达奚抱晖十分关切地问李泌主仆道。

“达奚大人,如今安禄山逆贼反叛,国难当头,盗贼横行。

所谓朝廷兴亡,庶民有责。

不瞒大人,山人准备前去朔方,寻找拜见太子,看太子殿下,有没有能够用上山人的地方,效山人的犬马之劳。”

李泌谦逊地对达奚抱晖说道。

“我大唐帝国有救了!末将虽孤陋寡闻,也深知先生的大才和忠心。

末将预料,只要皇帝陛下,太子殿下,能够重用先生,听取先生的建议,何愁叛贼不灭呢?

先生啊,北行之路,盗贼泛滥,旅途不宁,需要我们兄弟,护送先生主仆一程吗?

我们兄弟,一定竭尽全力,顺利地护送先生到达目的地,再回我们的方镇。”

达奚抱晖殷勤地对李泌说道。

“多谢大人以及诸位壮士的好意!

山人主仆,白丁一个,又没有什么财物,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不值得盗贼光顾。

国难当头,朝廷用人之际。皇帝陛下、太子殿下正在四处搜罗壮士,寻找勤王之军,准备平定叛贼。

山人以为,诸君还是速速上路,回归各自的藩镇,召集队伍,早去为国勤王,建功立业为宜!

山人主仆一路北行,不仅仅是投奔太子殿下,还要随便探听一下京师长安附近盗贼的动静,以备殿下的咨询。

一路之上,可能还要耽误一些时候,恐怕会耽误诸君的行程。

请诸位豪杰先去吧!但愿我们能够在朔方与诸君早日相会!”

李泌推辞道。

见李泌不同意,达奚抱晖也不再勉强,率领着大汗淋漓的散兵们,向李泌主仆挥手告辞。

6

李泌和他的仆人李瑞,躲在树荫下,目送着达奚抱晖率领散兵们渐渐远去。

一直到散兵们走过了那道山梁,李泌主仆才准备继续前行。

早在潼关陷落的时候,李泌在河阳节度使虢王李巨那里,就接到了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召唤的消息。

虢王李巨也很快知道了消息。

李巨了解太子需要李泌辅佐的急切心情,他不敢怠慢,马上心急火燎地为李泌主仆准备行装。

一番紧急准备以后,很快就诸事齐备。

在李巨依依不舍的送别中,李泌带领仆人李瑞,冒着酷暑,匆匆忙忙地想要前往灵武郡,去辅佐太子李亨,为太子出谋划策。

溃兵走后,驿路上,又重新恢复了平静。

躲到山野树荫,草泽荒野里的百姓,看到道路上没有危险之后,又从树丛中,山角处钻了出来,重新领着家人,冒着烈日酷暑,继续向南方赶路。

7

冒着烈日,又走了一段路程,炽热的太阳,更加猛烈地照射在了身上。

李泌主仆浑身,都感觉燥热了起来。李泌主仆开始口干舌燥,有些精神疲惫了。

李泌精通岐黄之术,害怕中暑,急忙与李瑞交谈了几句。

主仆两人就各自牵着马,同逃难的众百姓一样,躲到了树荫底下,去歇息乘凉。

李泌主仆打算,等太阳稍小了一些之后,他们主仆再继续往前赶路。

喂完马儿,喝了几口山泉,吃了一些携带的干粮以后,李泌与李瑞觉得越发疲惫,就躲在树荫下休息,打起盹来。

然而,大家虽然头脑昏沉,昏昏欲睡,却因为燥热异常,大汗淋漓,大家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无人能够酣然入睡。

突然,李泌有些兴奋起来,情不自禁地大声地吟诵起诗句,引起了树荫下惶惶不安的逃难百姓的共鸣。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躲荫的逃难百姓,不由得暂时放松了紧张的心情,注视着李泌主仆,跟着两人一道,咏颂、唱和了起来。

唐王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人们对诗歌艺术,都有很高的欣赏和鉴别水平。

这首杨炯的《从军行》,可说早已经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8

吟诵着杨炯诗歌,李泌的心中,越来越不平静。

李泌主仆和逃难百姓一样,大家的心里,实际上都十分清楚当前的大唐局势。

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此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摇摇欲坠,形势非常危急。

国破家亡的灾难,正在各地上演。

潼关失守以后,安禄山的叛军,就迅速逼近了京师长安附近。大唐帝国的平叛形势,一下子急剧地恶化起来。

不久,继东京洛阳以后,西京长安三辅等地区,也相继被安禄山的叛军占领。

叛军号称“百万”,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逃难百姓不知所措,惊惶不安,不知哪里是平安之地,藏身之所。

各种各样的谣言,也在四处传播。官吏百姓一个个人心惶惶,更加如同末日降临。

驿路之上,到处都是向南逃亡的官吏和百姓。旅途上还不时出现,官军的散兵游勇,以及土匪强盗,劫夺妇孺,抢劫路人财物和粮食衣物的情形。

面对着这样的混乱局势,朝廷的未卜前途,个人的窘迫处境,李泌心里,怎么能够不心潮澎湃,忧心如焚呢?

9

去年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十一月,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诛灭奸相杨国忠为名,在范阳发动了军事行动。

安禄山的真实意图,一时让人难以看清。

起初,安禄山清君侧,诛奸相的欺骗宣传,曾经迷惑了很多对杨国忠专权误国不满的官吏百姓。

天真的百姓,曾经寄希望于安禄山,革新弊政,希望借助外力,能变更浑浊腐败的朝政,让朝政清明。

天下人坐观安禄山的举动。叛乱的局势,顿时扑朔迷离起来。

那一段时间里,李泌正隐居于河南嵩山里,潜心修行。他心灰意懒,两耳不闻窗外事,远离喧嚣,不肯过问朝廷的事情。

当时,李泌带着仆人李瑞,大多数时间住在嵩山的奉天宫里。他一边潜行修道,一边惬意地享受着嵩山的美景。

那段悠闲的日子里,李泌在那些旧游之地徘徊流连。他有时兴之所至,也到河南颖阳郊外的鬼谷中,有时又住在嵩山的中岳庙、白鹤观里去隐居修行。

不久,安禄山的气势越来越盛,占据归顺的郡县也越来越多,就连东京洛阳,也收入安禄山囊中。

安禄山开始认为,大唐土崩瓦解,他是人心所向,快要大功告成,天下已经不足为虑。

于是,安禄山撕开伪装的脸皮,野心毕现,凶相毕露。

在攻城略地中,安禄山开始不顾人心向背,抢掠烧杀,肆意屠杀无辜的官吏百姓。

安禄山残害官吏百姓的恶行,迅速传遍了全国。天下震动,人心胆寒,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见局势如此迅速地演变,李泌也彻底放弃了幻想,不禁为朝廷的未来忧心忡忡起来,开始谋划起安邦定国的大计。

李泌的行踪虽然依然是忽东忽西,飘忽不定,但那时他的心情已经是越发焦虑。

他四处打听朝廷的各种消息,准备伺机而动,等待着朝廷的召唤了。

10

嵩山的奉天宫里,李泌开始失去了往日的镇定与悠闲,不时与仆人李瑞谈论起国家大事。

这一天,回到屋子里,李泌没有像往常那样摊开书卷,潜心研读,放任李瑞贪玩游逛,而是情不自禁地招呼李瑞坐到身边,与李瑞谈论起来。

“瑞儿啊,坐到我的身边来,跟我摆谈几句。

瑞儿啊,近段时间,你关心过如今朝廷的诡谲局势没有啊?你的看法如何呢?”

李泌有些性急,不等李瑞坐好,就迫不及待地讲了起来。

不想,热锅遇见冷豆腐,死不来气。

李瑞满不在乎,带些埋怨地说道:

“国家大事,是那些肉食者操心的事情。

先生啊,你是闲(咸)吃豆腐,淡操心。

你已经被赶出了朝廷,又不是什么达官贵人,朝廷重臣,过问这些国家大事干什么呢?”

“瑞儿啊,你的想法错了。安禄山反叛,国家危急,生灵涂炭,我辈怎么能够熟视无睹,漠不关心,甚至苟且偷生,无所作为呢?

如今,叛贼势大,国家危急,朝廷极需用人。

看样子,我报效朝廷的机会就要到了,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才是啊!你说呢?”

“呵呵呵,先生修行多年,依然看不破红尘。

先生没有受够奸相的窝囊罪,还想做官被贬吗?”李瑞带着嘲讽的语气问道。

李泌笑了笑,故意装作没有听出李瑞的嘲讽。

“也许江湖朝廷上的确有一些庸碌之人会嘲笑我,说我李泌贪恋富贵,沉迷升官发财,梦想做官。

瑞儿啊,我李泌是那种人吗?

难道你,也不能够知道,我李泌报国救民的心思吗?

当初,奸相杨国忠多次向我暗示,如果归顺他,定会有高官厚禄,可是我李泌动心,卖友投敌了吗?

如今,国破家亡,我是多么迫切地希望,能够得到陛下或者太子殿下的召唤,贡献我的才智,能够拯救帝国啊!”

听了李泌的话,李瑞觉得自己的话有些过火,急忙向李泌道歉解释道:

“先生啊,瑞儿说错话了。先生并不是贪慕富贵,贪求高官厚禄的人。

说实话,如果先生当初投靠宰相,依靠先生的才干本领,不说当上朝廷的一品大员,至少不会像如今这样落魄失意啊。”

听了李瑞的宽慰,李泌心情好了许多。

“还是瑞儿了解我李泌。

可是如今,局势如此危急,朝廷这样急需用人,陛下和太子殿下却似乎已经忘记我李泌了,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

瑞儿,你知道是什么缘故吗?

瑞儿啊,你说说,我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够有施展自己生平抱负,报效朝廷的机会呢?

难道陛下和太子殿下,为国操劳,公务劳碌,真的已经忘记李泌了吗?

为什么一直到现在,叛贼已经逼近了西京长安城,我还没有得到朝廷召唤的旨意呢?”李泌问道。

“先生啊,人都是这样的,安乐时,不会记得友人,只有危难时,才亟需帮助。”

李瑞安慰李泌道,“也许陛下和太子殿下认为,朝廷如今的局势,还不算危急,或者是陛下和太子殿下事务繁多,一时疏忽,觉得没有必要麻烦先生出山吧!

先生啊,你不要着急啊!朝廷这样急需先生这样运筹帷幄,扭转乾坤的大才,怎么会忘记了先生呢?

先生放心,陛下和太子殿下,一定会召唤先生的。”李瑞猜测宽慰李泌道。

“哎,也许如此吧!但愿宰相大人等达官贵人,能够看清当前险恶的形势啊!

但愿哥舒翰将军等大人,能够守住潼关,平叛局势不要再恶化下去,就好了了!

如果真是这样,安禄山的叛乱能够迅速平定,我李泌出不出山,又有什么关系呢?”

李泌叹息着自我安慰道。

11

然而,平叛局势的发展,却让李泌一次次地失望了。

官军无所作为,节节败退,叛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潼关很快失守,叛军逐渐逼近了长安三辅,兵临西京城下。

不久,又传来了晴天霹雳。

一天,李瑞急匆匆地跑进房间,报告李泌道:

“先生,大事不好。我听见山下百姓传言,皇帝陛下率领皇家眷属,在京师的官员将士的护卫下,已经逃离了京师长安,向西蜀逃去,听说长安已经沦陷。”

听见这些消息,李泌越发焦虑,回应李瑞道:

“糟糕糟糕,这可怎么办呢?百姓要倒大霉,遭大殃了!”

见朝廷大势已去,李泌一反常态,失去了往日的镇定。

他神情忧郁,不时拉着李瑞,谈论起朝廷的局势。

12

这时的李泌,不仅没有得到大唐朝廷的任命,就连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的音讯,也全无了。

坏消息却如雪片般,纷至沓来。

李泌主仆耳朵里听见的,全都是一些令人失望悲痛的消息。不是叛贼攻陷了某某城池,就是某地百姓惨遭叛军屠戮。

李泌越发焦虑不安,忧心忡忡,愤怒、无助折磨着李泌。

李泌常常是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身心越发憔悴。

李瑞见状,也时常在心里生着闷气。他既为朝廷君臣的所作所为愤懑不已,也为自己主人的境遇打抱不平。

一天,见李泌又重提起安禄山叛军占领城池,屠戮百姓,而自己依然没有被朝廷启用的话题,李瑞有些愤愤不平,再也忍不住了。

李瑞不假思索,言语激愤地对李泌说道:

“先生啊,叛军屠戮百姓,没有哪个人心里好受!

先生啊,你不要如此着急了好不好呢?大唐朝廷是他们李家的朝廷,又不是你李泌一个人的,姓李姓安,与你李泌何干呢?

朝廷不用你,你一人干着急,又有什么用呢?

朝廷衮衮诸公,饱受朝廷恩赐、享受种种好处的达官贵人,他们都不着急,你着急又有什么用呢?

安禄山盗贼侵入京师长安,你除了京师的几间祖屋破房子以外,又没有什么大的损失。

说不定安禄山看在你们一同遭受杨国忠迫害的份上,还会留下你的破房子。

到时候,他们就知道厉害了!”

听了李瑞的话,李泌更加烦恼。

见主人脸色不悦,李瑞知道自己的话说得太过激越,急忙缓口气说道,“瑞儿一直知道,先生你生性淡薄,视富贵如敝帚,并不在乎什么荣华富贵。

当初先生你四处奔波,到各地官府去拜访,就是希望,朝廷能够早一些启用你,以便给先生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能够为百姓做些实事。

可是,先生啊,虽然国家危难,急需用人,但你好好想想,奸相杨国忠还在当政掌权,他一向嫉恨你,把你看成太子殿下的一伙。杨国忠在朝廷一天,朝廷怎么可能任用你,你怎么可能有出人头地,为国报功的机会呢?

瑞儿以为,先生你如此焦虑忧郁,也于事无补啊!

虽然先生才高八斗,足智多谋,能够为朝廷出谋划策,出些好主意。

如今叛逆猖狂,朝廷正处用人之际,但朝廷不任用先生,你人微言轻,又有什么办法呢?”

李瑞心情有些激动地对李泌说道。

“哎,瑞儿啊,你说的何尝不是道理!所谓国破家亡,唇亡齿寒,不是没有道理。

大唐亡了,国家祸乱不断,能有我们小老百姓的好日子过吗?

我并不是为我一个人担心忧虑,不是想趁乱谋取我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而是为天下苍生忧虑啊!

如今国难当头,我李泌也并不是想做官想疯了,才这样焦急啊!

我是诚心诚意地,想为陛下和太子殿下做些事情,贡献一点自己的才智,以便对朝廷有所裨益啊!

瑞儿啊,连你都这样责备我,还有谁人能够理解我李泌心中的忧郁和苦闷呢?”

李泌叹息道。

李瑞见主人李泌脸色沮丧,有些灰心丧气,心里有些不忍。

李瑞急忙笑着,安慰李泌道:

“先生啊,你也不用如此泄气,瑞儿是故意气你,激将你的啊!

如今朝廷用人之际,即使陛下一时受到杨国忠的欺骗蛊惑,忘记了你,我想,太子殿下和先生一向交情深厚,殿下一定会记起你,请求陛下召唤你的!”仆人李瑞抚慰李泌说道。

也许,此时此刻,只有小小的李瑞,能够真正明白,主人李泌的焦灼心理。

“哎,如你吉言,但愿如此吧!

如今潼关失守,京师沦陷,国家用人之际,太子殿下也身处危难之中。

殿下一直重情重义,他一定不会忘记我的。

可惜的是,太子做事一向谨慎小心,力求做得周全圆满,四平八稳。

怕只怕太子殿下忌惮宰相杨国忠的势力,不敢向陛下提起此事,我也就没有出头之日啊!”

李泌长叹一声,担心地说道。

否极泰来。这一次,李泌总算没有失望。

一天,仆人李瑞兴冲冲地冲到了奉天宫。

李瑞眉开眼笑,十分兴奋地报告李泌说道:

“先生,大喜!大喜!瑞儿听说,虢王的使节,已经来到了嵩山,正在四处寻找先生呢!

瑞儿私下猜想,恐怕虢王是有皇帝陛下或者太子殿下的旨意,要来告诉先生的吧!”

一听此言,李泌的忧郁尽消,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急忙吩咐李瑞道:

“瑞儿啊,一定是这样!一定是这样啊!这是我很久很久都没有听到的好消息了。

我李泌,今天终于快有用武之地了。

苍天啊,请记住李泌今天的誓言!

我李泌一定要抓住良机,保国安民,匡扶社稷,最终锄灭安禄山叛贼,以报答陛下和太子殿下的知遇之恩。

瑞儿,把我的衣装拿来,快快准备,迎接虢王的使节!”李泌急急忙忙地吩咐李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