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老道的信

张晓峰随小道士去到居所。道观外部略显陈旧,但住宿却出人意料的好。张晓峰住的东室有8间素雅客房,连成一排。

张晓峰的房间名字是“知足”,旁边肖华的房名是“上善”,其他的房名都是类似“常乐”、“无碍”、“若水”、“厚德”、“载物”等名称。

屋内的装饰与整个道观的主体建筑风格相得益彰,陈设质朴洁净,色调以浅灰、暗白色为主。

“咦?”肖华惊讶道,“今年新修了客房,去年条件可没这么好。”

张晓峰走进“知足”房间,刚进门就感到油然而生安的宁静谧。房间内也不是完全没有现代气息,比如房间内不但通了电,还配有手机充电器,不过WiFi估计是没有的。

张晓峰的房间正对着路上经过的那片竹林,郁郁葱葱,是一层层望不完的绿色。远处则连绵的山峰,山间云气若隐若现。

孙瑶发来信息,约张晓峰和肖华到侧房的茶室见面。张晓峰不知道茶室在哪,就一间间找,好在道观的房间也不算多,而且每间房间外面都挂了牌子,写明了房间用途。

在走过一间写着“修炼室”的房间后,就是茶室了。孙瑶正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桌上沏了一壶茶,放了几个杯子。

“刚在大厅里喝了茶,现在又喝啊?”张晓峰问道。

“解渴的清茶和静心的香茶是不一样的。”孙瑶提起茶壶给杯子都倒满了茶水,“听说这是道观自己茶园里采的茶,也是自己烘烤的,我特意找小道士要的。”

张晓峰喝了一小口,“很香啊,茶不都是苦的吗,这个怎么这么香?”

“茶香主要来自嗅觉,本身茶水不会有香味的,你是被嗅觉影响了味觉。”孙瑶对茶杯吹了吹气,

“刚才我想问老道的情况,你干嘛阻止啊?”肖华问孙瑶。

“你傻啊,跑到别人的地盘蹭吃蹭喝,结果还是为了找另一个在这里蹭吃喝的僧人,换你会高兴吗?”孙瑶抿嘴笑了下。

“孙瑶说得不错,我们自己去找老道就可以了。”张晓峰也笑了。

“那我们干嘛还要住客房呢?”肖华还是不解,“找完老道就回啊。”

“刚才听道衍大师介绍仰山观的来历,我想起来了,这个道观在道家圈子里名声很大的,或许和张中有关,测算极准。”孙瑶说道,“既然来了,就顺便调查下。”

“要调查什么呢?”张晓峰问道。

刚才我通过熟人问了些这里的情况,“我们现在所在的厅叫三官殿,又称无尘殿。因为这里四季无尘无垢,无蛛无网。”

“四季都无尘无垢,无蛛无网?好神奇,在山林可能无尘,但怎么会无蛛呢?”张晓峰惊奇道。

“记得我们那个‘聚宝盆’吗?我想,这里也放了类似的物品,把虫子都挡在外面了。”孙瑶解释道。

“真好,住在这里肯定能长寿。”张晓峰感叹道。

“呵呵,这里最多招待半个月,可不会让你长住的,想在这里出家当道士的人一大把,但很少有能被接收的,除非是特别能让道衍大师认可的人。”肖华说道。

“这位道衍大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张晓峰继续问孙瑶。

听熟人说,“道衍大师道法精深,医术奇绝,丹道功底雄厚,同时还精通武术、气功、养生等,是现代道家圈子里公认的大师。”

“先不说了,我们去找老道吧。”孙瑶说道。

“好,我带路。穿过后面的院子就是以前老道住的地方了。”肖华说道。

大厅外的院子古朴洁静,石墙石梯错落别致,中间有一口天井、一旁是一个小型鱼池。周围有楠木、银杏、茶树、桂花、紫荆、松柏等花草,都是四季常绿的植物。

张晓峰本想多研究下院子的布局和摆设,但肖华匆匆忙忙地跑在前面,也只好跟了上去。

“咦,老道好像不在这里住了?”到了现场后,肖华见以前的房间空空****的,**只剩一个枕头,被子都没有。不像是有人住的样子。

“那枕头下好像有封信?”孙瑶眼尖,看到枕头下露出半截信封。

肖华从枕头下拿出信,信封上写着四个字:“肖华亲启。”

“这么神奇吗?”张晓峰佩服道,“老道算到你会来找他。”

肖华从信封中取出信,脸色大变,“更神奇的是这个!”

张晓峰结果信一看,也是大惊失色,信上只有一句话,“书已邮寄给张晓峰。”

“他怎么会认识我?”张晓峰甚至感到有些恐惧,“而且还知道我的地址?”

“能测算出你是肖华的同学,以及测算出你需要这本书。”孙瑶说道,“这两点都能算到,去搜你地址反而是最简单的。”

“这个老道真是了不得,这也能测算出。但为什么要把书寄给我,而不是寄给肖华呢?”张晓峰还是不解。

“书已经赠给肖华一次,肖华没收。说明肖华和书无缘,以后也不会再送了。”孙瑶解释道。

中午时分,有一些道士从山下挑了一些物资上来,道士们从极陡的台阶一路走来,却步伐轻快,每人都只是额头微微出汗,神情一点也不显得劳累。

“于景静处修心,于心静时养生。”望着上山的道士,孙瑶感叹道。

“原来我们常说的‘山上一天,山下十年’说的不是时间,而是心境,在这里,感觉时间都变慢了。”张晓峰也感叹道。

“呵呵,就算是时间变慢了,但我们也要吃东西啊,我们去用膳吧,我可是饿了。”肖华说道。

中午吃饭的斋堂叫“听竹小院”,吃饭前,肖华普及了下这里这里吃饭的规矩:吃饭的时候是不能说话,也不能有食物浪费,吃多少,盛多少,自己碗里不可有剩饭和剩菜。

吃饭前,一位道士首先对挂在斋堂门前的一块大木头敲几下,报斋后,众人才能入内。

“听竹小院”内摆了几张小桌,每桌最多可坐6人。

张晓峰这桌上的菜是一碟菌油笋,一盘扁尖毛豆,一盘土豆丝,一盘醋拌黄瓜,一盘青瓜炒粉丝,一盘豆腐汤,再加一碟油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