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密谋

“执政聚议,枢密副使王庶见之,大呼曰:‘并后匹嫡,此不可行。’鼎以问桧,不答。……明日,桧留身奏事。后数日,参知政事刘大中参告,亦以此为言。故鼎与大中俱罢。明年,璩卒授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宋史·秦桧传》”

“高宗曰:俱是童稚,姑与放行。鼎执奏不已,高宗乃留御笔曰:俟三数月议之。”——《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

临安,普安王府,普安王赵瑷秘密召见了宋青玉。

赵瑷和宋青玉并肩走在长廊至少,赵瑷开口说道:“辛苦了,宋大人。正是因为你在溪洞查明真相,力挽狂澜,史浩老师才能留在朝内。”

“应该的。”宋青玉轻笑一下。

赵瑷试探性地问道:“我听说,溪洞案件其中的一个凶手,似乎不是什么坏人啊。”

宋青玉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表情:“您说的那个人叫李河洛,他确实不是什么坏人。我是一个执法者,我不在乎是他是不是坏人,对我而言,他只是一个嫌犯。”

其实,一向狡猾的秦桧支开史浩,算是走了一步废棋。即便是宋青玉没有破案,史浩不得不离朝前往溪洞,事情也不会对秦桧多有利。因为你要清楚,主战派是以赵瑷为首,他们的目的扶赵瑷登基,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对敌国态度强硬的君王。换句话说,赵瑷才是主战派的灵魂,史浩只是辅佐赵瑷的大臣中的一个。虽然他的能力在主战派的大臣里属于佼佼者,但是,这样的大臣还有一大把,少了史浩,还有周吴郑王浩。只要赵瑷还是皇位候选人,主战派就不会退出舞台。

赵瑷假装不经意地问道:“你之前和我说过,溪洞的赈灾粮款似乎是出了一点问题,是吗?”

宋青玉立刻回答:“不错,年初多地饥荒,朝廷发放了赈灾粮款,其他的地方都能对得上数目,唯独荆州的数目不对。春耕费少了大半,赈灾粮也被掺入了糠麸。”

赵瑷面色凝重:“这筹集和发放赈灾粮款的事情,可是秦桧负责的啊。”

宋青玉点头:“但是现在还不能声张,因为只是怀疑,没有证据,不过我会暗中调查的。这件事很可能和秦桧有关系,荆州知州王文元,是秦桧的学生!年初的饥荒,荆州的灾情远没有其他地方没那么严重,如果秦桧借助自己的学生,在荆州这里做一下手脚,不是没有可能。”

赵瑷叹了一口气:“别查了,查了也没用。秦桧权倾朝野,官家对他十分宠信,这样的人,你是得罪不起的。而且,光凭荆州赈灾粮款贪污这一点,我们是扳不倒秦桧的。”

宋青玉拱手说道:“普安王,我不是为了扳倒秦桧。我只是想查到——是谁从快饿死的灾民的嘴里抢救命的粮食!我是一个执法者,我不在乎秦桧是不是权倾朝野,对我而言,他只是一个嫌犯。”

赵瑷的心情很复杂,史浩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如果是几年前的他,也会和宋青玉的想法一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是非对错再也不是那样简单明了,他也开始学会了“大局为重”。宋青玉有时会显得不近人情,不对权贵胆怯,不因贫弱怜悯,他比任何人都能分清是非对错。正是因为如此,让赵瑷更加确定,宋青玉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

“宋大人,你说得很对。”赵瑷转身说道:“不管贪污了救命粮款的人是一个芝麻小官,还是一个一品大员,这件事一定要追查到底!宋大人,小王有一个忙,你愿意帮我吗?”

宋青玉:“殿下请讲。”

赵瑷:“杀人祭鬼一案,宋大人的表现举朝有目共睹。所以小王决定,请求官家让你代表大理寺寻视天下刑狱,洗雪冤屈。宋大人,这个忙你愿意帮我吗?”

宋青玉为难地说道:“这……如此重任……”

赵瑷轻笑一下:“宋大人,天色不早了,你回去考虑一下。考虑好了,我就去向官家提议。”

……

恩平王府,恩平王赵璩也找来了秦桧。朝内主和派,就是以这两个人为首。两人同气连枝,秦桧一直拼尽全力帮助赵璩。

几年前,赵瑷是建国公的时候,皇上突然下旨,封赵璩为吴国公,这样一来,两人的地位就一样了。枢密副使王庶见这种情况,很不高兴,两个人虽然都是皇子,但长幼有序,哪有皇弟和皇兄地位一样的?大家一起商议,和秦桧同级别的赵鼎问秦桧,这是怎么回事?明摆着赵鼎怀疑是秦桧促成了赵璩封吴国公的事。秦桧一句话不说。

事情闹到高宗那里,一番议论,秦桧还是一句话不说。在殿上,赵鼎据理力争,高宗认为赵鼎说得有些道理。他说,当时下诏,只是觉得赵瑷和赵璩都是孩子,没必要非得分个长幼,既然你们不同意,那这件事就先放一放。然后,其他人离开,秦桧自己私下求见高宗,也不知道他和高宗说了什么?这期间,参知政事刘大中也发声,认为皇弟和皇兄地位相同不妥,长幼之序不能乱。

最后……最后赵鼎和刘大中就被罢免了,赵璩还是被封为吴国公。

现在,秦桧赵璩又聚在一起,谋划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

赵璩没有一丝一毫的稳重,抖着一条腿,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和秦桧商量:“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赵瑷身边的智囊团清理干净。之前溪洞的案子没能把最棘手的史浩支出去,实在是可惜,这样的机会不是每天都有的。史浩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大臣,现在很难再找到能让他离朝的办法了。”

秦桧点头:“确实是可惜……殿下,老臣之后有想过。我认为,与其与他为敌,不如把他拉拢过来。史浩这样人很聪明,不那么容易对付的。以他的才学和头脑,担任宰相都不为过,比起与他为敌,还是和他做朋友更好。”

赵璩皱着眉头:“秦大人,您说得倒是很好听,史浩现在明摆着是心甘情愿地做赵瑷的家臣。我们怎么可能把他拉拢过来啊?”

“也未见的。”秦桧轻笑一下:“赵瑷很信任史浩,史浩对赵瑷也很忠心。但是,有一个分歧他们无法解决。那就是在史浩的心里,并不是完完全全地赞成对金主战!如果我们要分裂他和赵瑷,这一点,一定要利用起来。”

赵璩有点不敢相信的样子:“史浩不赞成对金主战?不可能吧。”

秦桧:“也不能说是不赞成,只是他对金的态度,没有赵瑷那样坚定。史浩的想法是,打得赢的话,就夺回失地。打不赢,就放弃,再等时机。同时,他亲眼见证了大宋南迁之前和金邦惨烈的战争,他内心深处,是抵触战争的。因为这一切,使得史浩对金主战的想法,远没有赵瑷那样坚定。因为现在来看,不知道战争恐怖之处的赵瑷,他的想法是,堵上一切,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夺回原本的失地!”

赵璩了然:“也就是说,他缺乏赵瑷那样类似赌徒般孤注一掷的胆量。”

秦桧:“不错,史浩的游移不定和赵瑷的盲目自信,早晚有一天会导致他们分裂,他们的关系,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坚固。”

秦桧这个时候是一个预言家,许多年之后,赵瑷当了皇帝,史浩成为了辅佐他的宰相。赵瑷那时三十多岁,他依旧坚持对金邦主战,而史浩却因为种种原因,提议主和。赵瑷一怒之下,革除了史浩的宰相之职。秦桧确实是个佞臣,但是,他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佞臣。

“拉拢史浩……”赵璩低头沉吟着:“拉拢史浩!这个想法我是真没有想过。如你所说,史浩和赵瑷的关系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坚固,这一点我大致了解了。可是,我们怎么拉拢史浩啊?史浩这个人就是那种所谓的大清官,冥顽不化,不好收买吧。”

“联姻呗,这是拉拢一个人最简单明了的方式了。”秦桧轻笑一下。

赵璩:“联姻?”

秦桧:“史浩有一个女儿,生得颇有姿色。”

赵璩:“秦相爷,小王目前还没有婚配的想法。”

秦桧:“呵呵,这样啊。老臣的孙子秦埙尚未婚配,老臣想促成史浩之女史妍和秦埙的联姻。这样的话,拉拢史浩,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赵璩:“如此甚好,如果联姻成功的话,小王可要讨上一辈喜酒喝啊。”

“哈哈哈哈……”这个时候,两个人一定是像电视剧里反派一样大笑起来。

大笑过后,赵璩眉头紧锁,很难得地认真对秦桧说道:“秦相爷,小王能有今天,多亏了您的帮助。否则的话,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室宗亲,不可能站在争夺储君的舞台上。”

秦桧连忙说道:“殿下,您这是哪里的话,折煞老臣了。”

赵璩站起来,咽了一口气,满面愁容地说道:“秦相爷,昨天……我收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秦桧身形一震,能让恩平王赵璩如此发愁的事情,他能猜到个大概,但他还是小心地问了一句:“殿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赵璩望着门外,用低沉的声音说道:“我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差了,不知道还能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