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档案室阅档桌前,杨帆一边扫视着眼前的笔记,一边心里默念着:一、二、三……二十一……三十。我要图形,任何一个都可以,或者是一些描绘性的文字。

他读到这一页的末尾时,林静抬起刮刀准备翻页。当她试图将刀子插入下一页时,她的刀子差点儿割进他的手指。原来,他已经急切脱掉了手套,直接用手指翻页了。

手指的汗渍会腐蚀书页!他隐隐觉得有些对不起母校。由于必须尽快找到需要的东西,他顾不得那么多了。

“快要下班了。”林静看到杨帆用手指翻页时说。

“你看看这里面还有些什么?”杨帆把牛皮纸装订的手抄本拿出包裹,里面还散落着一些布条、碎纸屑之类。

林静快速地抖了一下里面的东西。“没有一张绘着图形的纸。”

杨帆继续阅读着他的资料,越翻越艰难。并不是他的古文功底不好,细小的字体和淡化的笔迹使他进展缓慢。林静比杨帆先看完包裹里的东西,脸上露出沮丧的神情。

她索性将包裹里的东西都倒在地板上,开始更仔细地检查。

杨帆看完最后一页,嘴里小声地咒骂着。他打量着林静,只见她愁容满面,正眯起眼睛看她那沓碎纸和布条上的东西。“那是什么?”他问。

林静头也不抬一下。“这几排大字下面有一行小字,看不太清楚。”

杨帆尽力去看她正在看的东西,但只认出稿纸右下角的注脚,却是页码。他沉吟片刻,想找出其中的巧合。但有限的历史知识,令他无法理解历史撰写者神秘的思维。“第八页补”?是对第八页的补充吗?杨帆想知道,这里是否隐藏着第八页提示建筑的图案。在稀薄的空气里,杨帆感到一线微弱的希望。

“能看清是线条图案吗?”

林静摇摇头。“是文字,只有一行,字体很小,几乎认不出来。”

他的希望又消失了。“应该有图案,即使是文字说明。”

“我想也是。”她犹豫着,“不过,我好像认出来了。”

杨帆能听出她语气里的兴奋。“念。”

林静把布条平摊在掌心,乜斜着眼睛,盯着那行小字念道:“唯有重返深邃的源头,才能躲避现实的黑暗。”

杨帆一点儿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话。“白话文?”

林静又把这句话念了一遍。“唯有重返深邃的源头,才能躲避现实的黑暗。”

“‘深邃的源头’?”杨帆不由得挺直了身体。

“就是这样写的,‘重返深邃的源头’。”

“唯有重返深邃的源头,才能躲避现实的黑暗。”他不知道这句话能帮上什么忙,但他想到这句话直接提及“躲避现实的黑暗”“重返深邃的源头”,一定跟起义、跟地宫有关。他的脑子像生锈的机器,吱吱嘎嘎地运转起来。“你确实没有认错字,翻译错?”

林静皱着眉头瞥了他一眼,说:“我是一字一句念的,没有空字,也没有随意改字。”

杨帆以为自己听错了。“用现代汉语写的?”

林静将布条递给他。杨帆读着页面底部那行极小的毛笔字。“唯有重返深邃的源头,才能躲避现实的黑暗。”竟然是现代汉语?虽然明代白话文已经通行,但整篇文稿都是用古汉语写的,中间插注一句白话文,始终让人感觉不伦不类。

林静做了个鬼脸。“也许那时已经有用白话文翻译的外国著作,这句话有点儿像国外哲学或神学书里的语句。”

“那时的翻译著作也都是用古汉语。”杨帆反驳道,“不过——”他突然打住话头,意识到自己见识浅薄。明代已经有洋人官员,他们对汉语的精通超过了普通的汉学家,甚至有研究者推论,白话文的推广得益于洋人的汉文著作。这个推论听起来似乎有点儿道理。但用来说明这篇文稿里出现白话文,还是奇怪。

“别管它是古文还是白话文。”林静辩驳道,“‘唯有重返深邃的源头,才能躲避现实的黑暗’,究竟是什么意思?”

她说得没错,杨帆揣摩着。

林静却抓起那些布条全都撒在地上。他顿觉心头一紧,“别——”

却见她把布条再一字儿排开。“看看还有哪些布条上有小字。”

“哦,这里面肯定有玄妙之处。”

“我想也是。看看……”她还在排列那些布条,每张布条在她手里转来转去。

“转什么呢?”

林静抬起头。“布条上的字怎么颠来倒去的。”

“你不是在找穿插的小字吗?”

“整篇大字文里插着不一样的小字。有的仰面,有的倒头,有的似乎是回文。不过,读起来像一句一句的古诗。”

“古诗?”杨帆激动起来,古人总喜欢把重要的东西隐含在诗里,“我看看?”

林静却没有给他,继续颠来倒去地摆弄布条。“我先前没有注意到这几行小字,因为它们太小了,插在整篇大字里,像是花体字。”终于,她停止摆弄,大概读完了所有小字,抬起头,“哈哈,确实是一首七言律诗。不过,恐怕不是这篇文稿的作者写的。因为,这个人的名气很大。”

“什么!”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时期的工部尚书周叙。”

“周叙?”这位总结和完善明代执法维法制度,写出文献专著《钦恤录》的法律专家,对警察等与法律打交道的人来说,并不陌生。

但周叙是当时的大官僚,怎么会与起义者有关呢?

周叙先是在大理寺任职,历任右评事、右寺丞,寺正等,执掌朝廷刑律,审理各类刑事案件。后因与人联名上书反对皇帝荒**无度,被谪贬为永嘉县丞。明世宗登极后,周叙被超擢为韶州知府,转四川按察副使,历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左右布政使、辽东巡抚。在鞑靼军两次侵扰宣府,又攻榆林之时,周叙以国家民族为重,临危受命,身先士卒,击退了来犯之敌。战功显赫,晋升为大理寺卿,户部、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等。

从时间上来看,云端起义的后期,也就是修筑地宫期间,周叙已经告老还乡,纵情山水,优游林泉。

“周叙的家乡离云端并不远,是不是?”林静说着,把布条递给杨帆,却在她起身站立时,瘫倒在地。

杨帆慌忙蹲下身,扶着林静,却不敢立即扶她起来,因为缺氧和血压的原因,他怕一下子让林静站着,反而会令她又晕过去。

林静缓了口气,咬紧牙关,慢慢站起来。杨帆关切地问她有没有事,她则催着他赶快工作。他把布条平放在桌上,看了一下前面的小字句,颠倒一下,看见了下一句,然后翻到另一张小布条,旋转过来看见了第三句……如此翻看了三十几根布条,发现十六句七言诗,结合布条下面的页码,规律出现。

杨帆完全呆住了,又按页码顺序把布条排列起来,诗句都出现在双数页码上,二至十六页,出现八句诗,十八页、二十页却是空白。再是二十二页至三十六页出现八句诗。他反复读了两遍,吐出一口气,心里再没有什么疑虑。

“玄机应该就在这里了,我的福星美女。”杨帆忽然开玩笑地说道。

林静羞涩地笑笑。“太好了,我们终于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我把这两首诗抄下来,回去慢慢参详。”杨帆说,“给我找纸和笔来。”

林静在档案桌上翻了一下,摇摇头。“事急从权吧,哪还有时间抄?外面响起放学铃声了呢!”她从桌上一把抄起那些布条,塞进口袋里,径直朝门口走去。

杨帆站直身子,说道:“你不能拿出去,会损坏的——”

却哪里还有林静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