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预判了你的预判
如果不是作弊了,那这样深谙人性的人,为什么会被称为废物呢?
费段庸是最好奇的。
因为,他是这里面最清楚,这些话的份量的。
别看这里的,都是大官,可他们,都是喜欢钻研诗词歌赋的。
对于官场、人性,他们单纯的像一张白纸!
他们当然不清楚,周棣的几句话,有多厉害。
说白了,就是段位太低,压根看不懂高手的招数!
第二个反应过来的,是周明启。
他心头一惊。
这真的是周棣说的?
真的是一个草包说的话?
根本不可能!
就在前几日,这个草包废物,还被他耍的团团转。
大考在即,他还叫人,故意不去传话。
这样的哑巴亏,周棣吃过不少。
这样的蠢货,居然能说出刚刚那番话来?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周明启听懂是听懂了,可他拒绝相信。
他甚至怀疑,费段庸这个家伙,故意透题了!
对!
一定是这样!
敢作弊……看我怎么教训你!
周明启立刻刁难道:
“太子只说了疏通,那怎么解决呢?”
费段庸马上竖起耳朵,满脸认真的等待回答。
谁知,周棣却开玩笑似的说:
“二弟,你喝过掺土的米汤吗?”
周明启觉得莫名其妙。
“我喝它干什么?”
周棣意味深长。
“你不喝,那些富得流油的官员,难道会喝它吗?”
“办法很简单,以粮代银!”
费段庸呼吸一紧。
其他人一开始都一头雾水。
可当慢慢琢磨一下,这对话就有深意了。
灾患迟迟没有解决,无非是部分官员谋私,不肯用心治理灾患。
毕竟赈灾越长,他们赚的越多。
可若是将现银,拨付成现粮,那可就好办多了。
周明启听后,忽然轻轻一笑。
“太子才思敏捷,是常人不能及,可臣弟有一问请教。”
“但说无妨!”
“以钱换粮,一两银子最多可以买三石一般大米。十两银子,便是三十石,朝廷若是拨付三十万两,那便是九十万石大米!”
“这多出的重量,需要加派人力、物力去运输。我小算了一下,其损耗,大约在五万两白银!”
“赈灾一次,便要花费三十万两,如今按照太子的办法,还要多出五万两来,试问,到了年底,朝廷哪来的钱抚恤边关的将士?哪来的钱,拨付各个地方,解决不同程度的旱灾、涝灾、虫灾?”
众人哗然。
纷纷觉得太子的办法,反而扩大了朝廷的损失。
费段庸心中沉思。
周明启所说,并非不可解决之事。
纵然他已经有了办法,可他还是想听一听太子的见解。
周棣轻轻一笑。
“这些,本太子早已有应对之策。”
“其一,以银换粮,不需要朝廷拨付,只需挑几个就近的省,设置目数,叫他们把当季的税收粮送过去即可。”
“其二,灾患地方的运送,可叫当地灾民担任,以工代赈。”
“如此,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运输成本哪里能花费五万两?”
周棣说完,殿中静了一会。
费段庸忽然大笑出声,连声叫了几个好字。
“太子所说,堪称无懈可击!”
费段庸甚至隐隐有种直觉。
太子好像是一个经验老道的高位者,面对的是一群南村小童的提问。
这些对他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
“老叟戏顽童……”
费段庸笑上了眉梢。
周明启咬牙切齿。
他想要迅速找到,能反驳周棣的话。
但他冥思好久,竟然找不到一点地方反驳?
果真应了费段庸的“无懈可击”。
这简直是见鬼了!
所有人都又惊又奇。
朝廷拖了一年都解决不掉的事,竟然被太子三两句话解决了?
这番见识,实在不是寻常人能有。
居然是从太子口中说出来的!
匪夷所思!
皇帝同样也是满脸震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几天前,太子就连说话,都是细弱蚊蝇的。
而今日,说话时铿锵有力,充满了自信。
简直像换了另一个人一样。
一个截然不同的人。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太子,才是真正储君该有的风范!
皇帝震惊之余,也多了几分复杂。
皇帝眼中意味不明。
“太子,越来越有个表率的样子了。”
这句话,同时让周明启和周明武,心头一紧。
他们俩明明都是,生怕太子出风头。
可太子,怎么就被夸了?
周明武到现在,还没明白,周棣说的是什么意思。
周明启虽然明白了,但也更加怀疑人生了。
他是不肯相信的。
周明启咬着后槽牙,继续出难题。
“太子不愧是太子,见识过人。既然下一幕是诗词,不如太子继续赐教,也好叫我等学习。”
周棣露出为难之色。
周明启看到,欣喜若狂。
“太子,为什么脸色不好,难不成是觉得太难了?”
“其实,只要太子直说,不会吟诗作词,对你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
周明启一脸得意。
他等着周棣接下来的选择。
周棣若承认不会,那正好如他的意思。
周棣如果死鸭子嘴硬,那他就亲自出题。
保证是,答不上来的那种。
这样,也避免其他人,给周棣透题!
看到周棣的神情,他就知道,这个周棣,还是从前那个草包!
周明启在心里,早盘算好了一切,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深。
谁知,下一秒,周棣的一句话,险些气死了他。
只见周棣满脸认真的问:
“诗词,会不会显得,我在欺负你们?”
周明启:“???”
周明武:“???”
所有人:“???”
周明启咬牙切齿,险些吼出来:
“欺负?你年年考最后,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周棣淡定的耸了耸肩。
“好吧,我问过你们的意见了。既然拒绝,那开始吧。”
既然这些人不觉得,那他就心安理得的使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结晶了。
周棣这幅嚣张样,看得周明启牙痒痒。
“太子,那就你我各以菊为诗,然后交由父皇和众位考官点评,分出高下,你看如何?”
“好,我先来。”
在诗词方面,周棣怎么可能会怕。
要知道,他脑海里所存在的,可是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