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刮目相看

柳寒烟一甩袖子,看向众人,微微施礼说道,“我家相公,若无此大志,断不会再回京城的!”

岳鹏举听了这话,竟然直接大声叫好鼓掌,“公子说得好!要的就是这个气势!”

众人正有些兴奋,突然拱桥前一顶轿子掀开了门帘,“哎哟,这不是韩兄么?”

韩佑定睛一看,居然是那个崔达!

好家伙,他乡遇故知,这还真是不同寻常!

韩佑带着人赶紧从拱桥上走下来,崔达急切的从轿子里走出来,上前躬身施礼,一把拉住韩佑的手,“韩兄,好几个月不见,想死兄弟我了!”

韩佑忍不住哈哈大笑,“崔兄,你我这是他乡遇故知啊,别来无恙?”

其实韩佑怎么可能不知道龙泉县的事情呢?他足足走了将近一个多月,而在走之前他没有和崔达联系过,只是跟马时任告了别就算了事。

不为别的,一是不想引起太多麻烦,避免有人因为自己高调离开李家村和龙泉县,而有什么蠢蠢欲动的不好想法。

另一个他对于龙泉县李家村也有自己的一定规划,原本四大家族实际上变成了新四大家族,多了一个李家村或者多了一个韩而已。

崔达的崔家本身不仅在龙泉很有实力,而且在外头也有不小的发展,所以崔达成为崔家代言人就更加忙碌了,一来二去,韩佑走的时候崔达都不在龙泉了。

没想到居然在这里相见了,当然韩佑知道崔家在龙泉县现在还不错,这一个多月韩佑一直都和龙泉县李家村保持联系,他很清楚。

只是这个崔达让自己还真是挺意外,当然又在情理之中。

正如自己跟李穷马三所说,这京城现在管你是穷人,有钱人都想来,不为别的,起码这里能吃饱饭,能消灾避祸,也更能有发展了。

崔达就差点搂住韩佑抱头痛哭了,人家说的多好,他乡遇故知,这是名言啊!

不过韩佑忍不住发现,崔达这边似乎并不简单,他的轿子在这里应该是在等人,因为两个人寒暄了不到两句,就有人快马扬鞭的赶到了。

这个骑马的人想要通过拱桥,哪里那么容易?

说白了马车和骑马都架不住这种交通堵塞,但是人家挥动马鞭并且一边说一边打,“端王府的,赶紧回避!”

这话一说,自然无数堵塞街道的小商小贩赶紧回避,贵族王爷谁敢惹得起?

但是动作慢了,或者碰巧没听见就算倒了霉,马匹又快,旋风般到了跟前,推翻了你的摊位就只能自认倒霉。

这种事在大康虽然不至于比比皆是,但是贵族身份确实是高人一等,普通百姓尤其是读书的孩子为啥推崇东华门外唱名,就是因为大康有不成文的规矩。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说白了,东华门外唱名,你就成了士大夫,你的身份就可以与贵族比肩,这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挑战,当然也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接连撞翻了好几个摊位的这匹马在桥面上突然停留,那家伙虽然不至于趾高气扬,但是也用马鞭指点崔达,“崔郎,怎么还不走?端王一会就要到了!”

崔达连忙点头,还没等崔达说话,那骑马之人竟然一转身骑着马就原路返回了,那股嚣张跋扈的劲头十足。

不过韩佑却不以为意,原因无非这京城里贵族太多,崔达的身份不过是龙泉县四大家族之一,能在这里得到端王的赏识恐怕相当的厉害了。

崔达嘿嘿一笑,“那个韩公子,改日我请你去瓦舍去玩,京城最好玩的就是瓦舍了,可惜端王那边要回府,我的赶紧陪着,刚才那个人到时候介绍给你认识就是,他是童太尉的儿子童衙内。”

童太尉的儿子童衙内?原来如此,韩佑心里大概有一个数。

可是不过一月有余,这家伙居然就能跑到这京城得到端王赏识,这还真是让韩佑有点刮目相看。

龙泉县那里倒不怎么听说有什么达官贵人在京城,自己也算是借了老丈人的光了,看来这四大家族恐怕是没了办法花了重金攀上大树了。

想想也是,韩佑在龙泉县虽然不能称作横着走,但是老丈人的名号还是管用的,天灾人祸,四大家族思来想去也得走这条路子。

攀上一棵大树,官家也好,地面也罢,自己的日子就能过得去,否则这种吃大户早早晚晚就会被官家和流民吃干抹净。

四大家族聪不聪明不知道,但是崔达还算是个聪明的家伙!

崔达很快带人走了,至于他们是去迎接什么端王,韩佑就懒得管了,韩佑为了避嫌抓紧时间带人过了桥,随后和自己的马车还有牛车汇合准备进入外城。

外城门口就有官军把守,其他人还好说,主要是岳鹏举的东西需要检验身份,毕竟他的马匹和武器都有些侧目。

小头目看了看批文,随后朗声说道,“明年八月开试,现在入京予以批准放行。”

随后他看向韩佑,“公子,莫非是要参加明年科举?”

韩佑点了点头,示意是否也要登记?

小头目摇了摇头,“往日是要的,日前改了规矩,文武恩科都要求去国子监登记,最迟下个月月底为限,莫要忘了。”

原来古代科举考试也是层层选拔,为了便于管理,六月到八月每个月考一级别,而且进京考试要有名额,学子凭借地方给予的名额自备盘缠到达京城还要继续报名。

原本外城可以登记造册,但是明年科举多了武恩科,人员实在太多,所以改了地点国子监去登记了。

韩佑点了点头,古代交通不便,前往京城考试有的何止是提前一年,甚至有提前两三年的,毕竟太过偏远的地方走就要走上一年。

所以有的人带足了盘缠,甚至为了考试可以在京城待上三五年的大有人在。

从经济角度看,来回跑一趟的费用根本不亚于人在京城住上一年半载,最关键的是时间耽误不起,所以提前一年进京赶考的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