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唐灭亡于干旱

引子:唐灭亡于干旱

一群穿梭于水泥丛林的现代人,用精密的仪器,分析一块78000岁的“石头”,以此追逐季风的强弱,并揭开一个1000多年前的谜底——中国最辉煌的大唐盛世因干旱而灭亡。

这当然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取自广东省湛江市西南部的湖光岩玛珥湖。在这个14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湖泊中,沉积着60米厚的火山泥,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气候环境信息,是宝贵的“天然年鉴”和“自然档案”。

研究人员表明,通过岩芯样品的磁属性和钛物质,可以揭示东亚古代冬季季风强度。而这,直接影响了一个朝代的兴衰。

他们认为,公元751年唐朝军队与阿拉伯大军激战于中亚重镇怛逻斯,唐军大败,此后唐朝开始衰落,这恰好处于季风异常的少雨干旱期。长期干旱和夏季少雨导致谷物连年歉收,激起农民起义,并最终导致唐朝在907年灭亡。

通过同样的方法,还发现了另一个惊人的秘密:同样的气候变化也曾在中美洲出现,公元9世纪左右,加勒比海地区出现了持续100多年的干旱,著名的玛雅文明也因此消亡。

学者研究表明:唐朝兴衰与气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唐朝统治的300年中,大雪奇寒和下霜下雪的年数都比较少,冬天无雪的年数竟达19次之多,居中国历史上各朝代之冠,属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温暖期。“木棉花开锦江西”,说明唐代成都有喜温暖的木棉生存。随着气候变得温暖,加上一些人为的因素,唐朝传统的农牧业界线北移,这使唐朝的边防有了当地的给养支持,军事防御更稳固,北方游牧民族也不敢轻易南下。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与阿拉伯大军激战于中亚重镇怛逻斯,唐军大败,此后唐朝开始衰落,这恰好处于季风异常的少雨干旱期。长期干旱和夏季少雨导致谷物连年歉收,激起农民起义,并最终导致唐朝在907年灭亡。

907年,梁王朱全忠篡唐称帝,国号为梁,建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期间909-913年建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史称后梁,唐朝正式灭亡,中国历史进入战乱纷纷的五代十国时期。

而我们的故事,正是从梁太祖朱温开平元年的那场干旱开始。

绑架

夏日,一条光秃秃的官道。

官道两旁只有或深或浅,少得可怜的野草。

三季连旱,就连历来雨水充沛的楚汉大地也难逃此劫。干裂的土地,庄稼萎靡不振的抗争着。官道尘土飞扬,就连山边的树木也灰黄灰黄的,只要一把火,估计能烧上一大片。

在路旁,时不时还会看到一些逃荒人的尸体。说是尸体,实际上也基本被野狗野狼吞噬得只剩下一些残骸。整个场景呈现出天下大旱,百姓流离的样子。

就在山南东的一条不知名的官道上,一群人骑马狂奔,一路扬起一条灰尘飞扬的壁垒。当头的一个青年后生,书生打扮,使劲的抽打着马,边回头看后面的人群。他身后紧跟着数名大汉,红装紧身,腰间还挂着一些绳索,紧紧的追赶着。

哒哒哒,驾驾驾。

一转眼就狂奔出数里。这个时候正当午后,天上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骑马的人和马匹的体力都到了极致。红衣追赶着的一匹马忽然摔倒,马上的人飞出好几丈,其他着红衣的人也没有停留,而是继续追赶前面的书生。

看样子,他们不抓住书生誓不罢休。

前面书生虽然会骑马,但是显然骑术一般,只是半趴着,使劲抽打着马。也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惧怕被抓住,抓住很可能就会没命似的。

过了这个山头,前面就是襄州地界,青年书生想,到了襄州人多,红衣人就算想抓自己也未必敢堂而皇之的抓了。

事与愿违,眼看襄州城郭在望了。在一个转弯的地方,青年书生一个不留神,就从马匹上摔了下来,直愣愣的滚了几个跟头,吃了几口灰,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红衣人抓住,反绑了双手。

“你们凭什么抓我,我和你们无冤无仇”

话才说完,嘴就被一块布堵上了。书生见没有其他办法,也就没做过多的挣扎,被红衣人架上马,马被其中的一个红衣人拉着。

“师兄,我们是沿路返回还是?”

“不,我们继续前进,在襄州和师傅汇合。二师弟,你去找一下刚才摔下马的五师弟,我们到襄州檀溪迎隆客栈见。”

说话的人微胖,三十多岁。

“是!”

襄州,又称荆州,这里东临楚汉大地,西靠蜀国,北接南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襄州的檀溪位于汉江北侧,三国时候刘备马跃檀溪故因此得名。迎隆客栈位于檀溪旁,距离汉江也就是百余步的距离。

门口一棵大树,一杆旗帜飘在空中,上书四个大字“迎隆客栈”。七八个红衣人带着书生,进了客栈,要了几间客房。掌柜看绑着一人,问是什么情况,红衣人说是他们师弟,犯错了师傅惩罚,警告掌柜别多管闲事。掌柜也不敢多问,众人进了房间,关上房门,并不准小二打扰他们。

客栈天字号的一间房间里,一个清瘦的中老年人坐在椅子上,微胖的中年汉子低着头,旁边还有参与抓捕书生的其他红衣人。

“师傅,我们抓到这小子了!”

“好,抓住很好,不过离五月十五还有十天时间,你们可要看好了,别放跑了,每天好吃好喝的给我伺候好!”

“是!师傅!”

第二日,这伙人变离开了迎隆客栈,往南阳方向去了。就在这天午后,一个中年男子进了迎隆客栈,竟直走向柜台,对老板说:“张掌柜,今年清明前的信阳毛尖给我来两斤。”

“哟,是童老板啊!好说好说!”

一会,毛尖包好了,童老板付了钱,正准备走。这时候张掌柜悄悄凑近,说:“童老板,昨天我们店来了一伙人,绑着一个年轻后生,我看那个有点像你的表弟,之前你表弟和你来过我店里,我有点印象。但是又拿不准,你抽空去看看你表弟在不在家?”

“有这种事情?哦,谢谢掌柜的!”

中年人匆匆离开。

武当

从襄州往北两百里,汉水发源地,这里有山有水,风情独特。天下大旱,汉水浅了很多,水面上货船基本都很难前进,但在这样的年时里,汉水环绕着群山,水边有着难得的一些水稻谷物。

这里群山怀抱,延绵数百里达汉中、巴蜀。历代道家名仕都喜欢选择在此修道。而在这些群山中,最为知名和风水秀丽的,莫过于武当山。

武当山历代有“太岳”、“玄岳”和“大岳”之称。方圆近百里之内就有七八十峰,三四十岩,还有四五十飞流的山涧和上百的山洞。峰奇谷险,风景独秀。唐太宗贞观年间曾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曾在此修建了五龙祠。

盛夏时刻,天下大旱,而山中却好像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山里鸟语花香,山道清幽。童遥虽然身体发福,还背着一筐东西,但是在这陡峭的羊肠道上,小跑着似乎一点也不累。

绕过数个山腰,穿过多个野桥,在一个向阳的山坡上,一个茅草建的院子,在盛夏时刻,门口竟然还盛放着数株桃花。真可谓“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童遥在门口横敲三下,竖敲三下,门哐的一声开了。童遥径直走了进来,直奔厅堂。

“怎么慌慌张张的?全无道家修的淡泊?”一位身着麻衣布鞋的道士背对着童遥说道。

“童遥鲁莽,扰了先生清修。”

“倒谈不上扰不扰,天下大旱,就算山里再清静,也怎会无扰?”道士接着说:“对了,怎么这次去襄州采买货品会多了数天?我见你急匆匆,五神少主,莫不是路上遭遇了什么麻烦?”

“先生高见,我在襄州迎隆客栈拿毛尖的时候,客栈老板说见到了我表弟。”童遥喝了口茶,接着说:“原本我以为见到我表弟也没啥,本来新野距离襄州也不远,难说去走亲或者采买物品。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你表弟与人争斗还是被人绑架?”

“先生高明啊,怎么猜到?”

“客栈老板一般很少会外出,基本的都是在店里,他告诉你无外乎就是客栈发生的事情,客栈里要么就是打架,要么就是被人绑架住客栈,这也没什么奇怪的。那到底是哪一种呢?”道士问。

“我那天按照您的吩咐,去迎隆客栈拿了毛尖,您说那个老板才能拿到信阳最好的毛尖,我正准备离开,老板叫住了我,之前见到过我带我表弟去过迎隆客栈,老板就有点印象,但不敢确认。就告诉我,说看到一帮红衣人绑着一个青年书生,有点像我表弟。”

“你后来去了你表弟家,并且你表弟也失踪了?”道士问。

“没错,我后来急忙赶往新野,我姑妈说,我表弟外出游学,已经一个多月没和家里联系了。”

“那你就去了县衙?”

“是的,我去了县衙,报了个失踪案,县官根本不理睬,说成年男人外出,单凭客栈老板的话根本无法证明失踪绑架,再说绑架的话会要赎金,到时候才能立案。”

“但是你了解你表弟,深信客栈老板说的话?”

“先生明鉴,我和表弟虽然谈不上深交,但是他极为孝顺,经常陪伴在姑父和姑母身边,经常和我讲父母在不远游的话。断然不会连去那里都不告诉父母的。”童遥接着说:“而客栈老板,您也是知道的,他眼神毒得很,基本上见过一次的,下次见面都能叫出对方的姓氏,也能找到对方是哪里人。断然不会看错。”

“于是你就准备让我帮你找人?”道士说。

“童遥本不敢打扰先生清修,但这种事情想必除了先生,实在无法解救表弟了!”童遥跪了下去。

“童遥,你跟了我多年,这些凡俗之礼以后就不要再让我看见了!”道士说:“反正修为不在乎山中世外,山里无非是躲点凡事罢了,既然出了这样的事情,那我们就走一遭吧!”

“多谢先生!”

道士转过身来,清白的脸庞上,漏出一丝诡秘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