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苦难与坚守 玉米饼

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贵州省镇宁县,他的父母在一个偏远贫困的山区任教,生活条件异常困苦,任正非兄妹七个,他排行老大。

那时,一家九个人,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生活,有时候连孩子几块钱的学费都交不起,经常要到处向人借钱。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任正非的父母依然坚持让孩子们都上学读书,没有让他们放弃学业。

在任正非的心底,20世纪五六十年代留给他的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每天早上母亲塞在他手中的一块玉米饼,而这是“从父母与弟妹的口中抠出来的”。2001年2月,任正非在《我的父亲母亲》一文中写道:

我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极度贫困中度过的。我在19岁之前没穿过一件新衣服,直到高中毕业从没有穿过衬衣。直到上大学时,妈妈给我做了两件衬衣,我当时拿着新衬衣,真想哭。因为,我知道我有了衬衣,弟妹们就会更难了。因为上学的孩子多,每到新学期母亲就开始为子女的学费发愁,经常要到处向人借钱。

在那个物质极度缺乏的特殊年代,最让人难忘、难以忍受的就是饥饿了。我从小到大,最深的记忆就是吃不饱,我最大的梦想是能吃一个白面馒头。

虽然为饥饿所折磨,作为长子的我不敢随便动家里的存粮,因为我知道父母也一起挨饿,而且还要留给弟妹们吃。

在高三那年,母亲经常早上额外塞给我一个小小的玉米饼,支撑我上学读书。

1963年,我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合并为重庆大学),但此时家里的经济状况更加捉襟见肘,弟妹的处境也更加艰难。母亲竭尽全力为我准备了两件衬衣和一条拼接起来的被单,陪伴我度过了四年艰苦的大学生活。

其他弟妹有些高中、初中、高小、初小都没读完,他们后来适应人生的技能,都是自学来的。

任正非时常想起这段往事,感慨地说:“我能考上大学,小玉米饼的功劳巨大,这个小小的玉米饼是从父母与弟妹的口中抠出来的,我无以报答他们。如果不是这样,也许我创办不了华为这样的公司,社会上可能会多一名养猪能手,或街边多一名能工巧匠而已。现在回顾来看,艰苦的生活以及心灵的磨难是我人生的一种宝贵财富。”

【故事点评】

任正非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极度贫困中度过的,从小到大,他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是吃不饱,最大的梦想是能吃一个白面馒头。饥饿贫寒的经历让任正非养成了不自私、不贪婪的品性,让他常怀感恩之心,并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而这些基因,都是他从父母那里传承下来的。家庭对他的性格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理由相信:任正非身上的企业家特质主要是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塑造的,而这些特质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任正非,让他明白“活下去”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