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英雄末路——志未尽,人已亡 1.再任军机大臣,白发尚且能饭

左宗棠再一次出任军机大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和中法战争有关的,而中法开战,中间必然绕不开一个越南。

越南在当时是中国的一个藩臣国,一方面是作为大清抵御外侮的屏障,另一方面也受到清政府的保护。早在道光年间,法国人就看上了越南,不断派出传教士、探险队奔赴越南,伺机行事。咸丰八年,英法联军攻打津京,法国趁这个机会一举攻克了越南的交趾、昆仑岛、西贡三省。由于越南和中国的藩属关系,黑旗军将领刘永福率领部众援助越南,在同越南军联合之后,黑旗军在河内西郊大败法军,打死了法军安邺上尉,越南国王十分高兴,封刘永福为三宣副提督。消息传来,群情振奋,朝中一些主战派也奔走相告,希望朝廷尽快出兵,对法宣战。

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清政府对外作战,鲜有胜绩,因此很多大臣都持反对意见。很快,法国人凭借自己船坚炮利的优势,在1874年威逼越南国王签订了《构和同盟条约》,宣布越南为独立国,从而否定了越南与中国的藩属关系,也暗地里为自己掌控越南扫除了障碍。中国曾派出公使曾纪泽与法国交涉,但是法国屡屡推诿搪塞,丝毫没有诚意,中法关系日渐紧张。

当时朝中的主战派首推醇亲王奕。他跑去与恭亲王奕及其他军机大臣商讨抗法事宜的时候,虽然慷慨陈词,说得很涨提士气,但不料待他说完后,大臣们个个若有所思,都沉吟不语。甚至于主持军机处的恭亲王,也模棱两可,既不说战也不言和,态度极为暧昧。恭亲王的态度代表了朝廷的想法,这个时候,确实没有必胜的把握,打不赢就又要给人赔款割地,但是这个越南,很久以来就是国家的“友邦”,就这样看着被法国人霸占了,也不合适。因此是战是和,慈禧举棋不定。

而左宗棠对于这些洋人根本就没有妥协的意思,他立即上书,请彭玉麟以五只军舰、十只小兵轮加强两江、南洋防务,还从淮盐税中筹措了许多银两支给彭玉麟,叫他安心筹备军事。

1883年,左宗棠再次上书,指出法国人是“得陇望蜀”,主战之意溢于言表。他还派出王德榜,让他到湖南去招兵,以备前线调用。王德榜来到湖南,拉起左宗棠的大旗,称“左恪靖侯”,招募来的兵勇,也叫做“恪靖定边军”,很多人看到左宗棠的旗号,都慕名前来投军,几个月后,恪靖定边军开到广西南宁驻扎。

光绪九年,左宗棠生病,总督的职务交给了曾国荃来打理,他自己得到了四个月的假期。但是当他看到法军步步逼近,清政府欲罢不能,便自行取消了休假。此时朝廷也有了战心,对外宣战,就得起用左宗棠,于是慈禧颁下懿旨,令左宗棠赴京来见。

在此前,慈禧迫于舆论压力,命令广西巡抚徐延旭率军出镇南关,协助黑旗军作战,还同意了左宗棠的建议,派王德榜出关抗法。此外,她还从广西府库中拨出白银十万两,支给黑旗军,并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1400万法郎用做军费,还向德、美买来上万支快枪和120门钢炮,积极准备抗法。

但是前线的战事却并不如意,1883年底,法军攻打山西,结果原本应该驻守山西的云南巡抚唐炯跑到云南去了,大军群龙无首,山西失陷。1884年,法军又攻克了北宁,紧接着又占领了太原。

眼看战事不利,慈禧有些心慌了,在主和派首领李鸿章的劝言下,她又同意与法国人和谈。说到和谈,李鸿章就成了赴法谈判的不二人选。1884年5月11日,李鸿章和法国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其中协议主要有三:第一,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承认越南独立;第二,允许在中越边境开商埠;第三,撤回中国在越南的驻军。

当李鸿章和法国人签订条约的时候,左宗棠正在来京的路上,一听到这个消息,可把他气坏了,他立马向朝廷递了一份《时务说帖》,力劝对法开战,并要求亲赴中法战场领兵作战。左宗棠抵达北京,慈禧仍旧任命他为军机大臣,并管理神机营兵事。神机营是皇城禁军的主力部队,一律使用西洋火器,装备精良,战斗力远比地方军高。但是左宗棠这次来北京不是为了宿卫京师,更不是为了指挥这样一支火枪队的,他想要出兵抗法,所以得到这样的差事自然不会满意。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墨迹未干之时,法国人又开炮了。这一次,打的正是左宗棠苦心经营的福建造船厂。当时法国军舰在中国海域往来游弋,中国政府却严禁军人“率先开火”,违者虽胜必斩。这样,到了8月23日,法国军舰对停泊在马尾的福建水师发动突然袭击,中方一败涂地,福建造船厂也在敌方军舰的炮击之下化为一堆瓦砾,《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宣告破产。与此同时,农历6月28日,是光绪皇帝的寿辰,寿宴当日,左宗棠身心俱疲,没有给皇帝上寿,于是立马有人写本子弹劾左宗棠的“不敬”,还好有醇亲王奕保奏,慈禧也没有深究左宗棠的意思。这件事放到别人头上就是大罪,但放到左宗棠身上,也就这么过去了,算是一个小小的涟漪。8月26日,看到呼声越来越高,再想和谈也不大可能,于是在左宗棠、奕等人的一再恳请之下,慈禧太后终于决定对法宣战。左宗棠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敌前统帅的不二人选;9月7日,朝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9月15日,左宗棠正式离京南下,临行前,奕为他设酒壮行。《申报》也赞扬左宗棠说道:“左相以闽事吃紧,慷慨请行,所谓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方之左名臣,曾多不让!”又有后人作挽联道:“决口不提和谈事,千秋独有左文襄!”

此时的左宗棠,已经是72岁高龄,长年累月的军旅生活、久经西北风沙的侵蚀,让他原本就不甚健壮的身体更加衰弱。早在一年前,他的左眼就失明了,但就是只有一只眼,左宗棠也敢和敌军一较高下。

12月14日,左宗棠抵达福州布防,一面搞防守,一面还要试图援助台湾清军,因为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之后,清政府丧失了制海权,台湾也被封锁了起来,守台驻军孤军奋战,粮食、军火都十分稀缺,情况很不乐观。由于沿海都有敌军的防线,大队人马开不过去,左宗棠就派王诗正带领恪靖军,趁天黑扮做渔民,偷偷溜进台湾。在恪靖军的支援下,法军屡次攻台都未能得手,只能转移目标,将重点放在了越南战场。这个时候,李鸿章密令淮军将领、驻守谅山要隘的潘鼎新“战胜不追,战败则退”,就此,清军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处处被动挨打,谅山、文渊皆尽失守。法国军队直指镇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