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登堂入室——个人职场的顶峰 1.初任军机大臣,先得罪几个权臣

1880年,左宗棠奉旨从新疆入调回京。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就是中俄和谈在即,慈禧不想让左宗棠惹出什么乱子来,大家只求安安稳稳地把事情办了;另一个也是看到左宗棠这些年南征北战,多立战功,手握重兵,还是请回京来,免得再出一个阿古柏。

偌大的北京,左宗棠也是来来回回走过好几遭的了,这一次却不一样,朝廷把左宗棠请回来,是想赐给他个京官当当,把他收在宫中。此前左宗棠一直在外领兵打仗,做的是地方官吏,这次见过两宫太后之后,终于得了个军机大臣的位子。

军机处始设于雍正朝,当时青海战事不断,为了快速传达战报、讯息,处理军报,设立了军机房。到了乾隆三年,正式有了军机处这一个称呼。对于臣子们来说,军机处就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机构,一旦有谁荣幸得到了“军机处上行走”的机会,那就算是很有面子的了。只是细细想来,军机处不设官署,军机大臣们也没有专职,除了奉命办事之外,他们自己是不能作决定的。也就是说,虽然军机处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但是没有很实际的权力,左宗棠这一次入京任军机大臣,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被夺去了实权。

据说左宗棠入京觐见天子,到了崇文门外,甚至还遇到了明目张胆讨要宫门费的太监。自古历朝历代,太监群体都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因为这些人围绕在皇帝身边,连宰相家奴都为“七品官”,所以长期盘踞皇都服侍帝后的太监们,更是惹不起的。

左宗棠到了崇文门口,当下就有太监来向这些自外省入京的官员索要宫门费,左宗棠一听,勃然大怒,呵斥道:“我是出入百万军中无人敢挡的人,怎么会巴结你们这些鼠辈!况且那些俸禄我自己都不够用,哪有钱来给你们!”继而又愤愤说道:“我是奉旨入宫的,问我要银子,就让皇帝给我交吧!”这些太监听了后面面相觑,知道碰了块硬石头,也不敢再多纠缠,夹起尾巴将总督大人放了过去,事后一打听,原来这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左宗棠。虽然说是没有折财,但是左宗棠这还没见到皇帝就把宫里的太监给得罪了。

进了皇宫,恰巧当时慈禧太后生病,朝政就由慈安主持,左宗棠也是东太后慈安接见的。朝廷对这位老臣子很是关照,当时慈安见到左宗棠,先是一阵嘘寒问暖,询问一路行程及身体状况。慈安本人也是素有德行,左宗棠一见东太后如此对待自己,十分感动,不禁流下眼泪来。并说自己是多年驻扎西北,经风沙吹打,常常会掉眼泪,只有戴上眼镜才行。慈安听罢,就让他取出眼镜来戴上。左宗棠认为失礼,不敢从命,但是慈安一再坚持,左宗棠就取出眼镜来戴。但是没想到他手一抖,把眼镜给摔坏了,慈安就让人把咸丰皇帝用过的墨晶眼镜拿来,赐给左宗棠,左宗棠更是感激涕零。第二天,左宗棠就被封为军机大臣,算是高升了。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先前太后赐眼镜,这回又得封军机大臣,就少不得和公公们打交道,类似这样的喜报,更是应当大家“同喜”的,但是左宗棠还是那个牛脾气,根本不打点这些读旨传诏的太监,等人家读完了诏书,左宗棠谢恩毕,就吩咐来人自己去了,所以这些欢欢喜喜来宣诏的太监又碰了一鼻子灰。如果前一次堵在宫门口要宫门费算是“恶报”,那么升任军机大臣则是喜报,结果无论这些太监是报喜还是报忧,在左宗棠那里都是不讨好的,这样,左宗棠和宫中的太监群体算是彻底闹掰了。

清朝的宦官权力到底有多大?仅仅从慈禧身边的头号太监安德海身上就可以略知一二。说起这安德海,最让人震惊的就是同治七年的“太监娶妻”一事,当时安德海在北京最大的酒楼天富堂张灯结彩,迎娶徽班旦角马赛花,这慈禧非但没有怪罪,反倒发下赏赐,以示恩宠。皇帝们养太监最初的考虑就是,杜绝成年男子秽乱后宫,如今安德海明目张胆地娶妻,就无疑等于证明自己净身不彻底或者干脆就是个假太监,单单是他以一个假太监的身份服侍慈禧这个罪名,就够株连九族了。然而安德海非但没有脑袋搬家,反而得到了慈禧的支持,可见这些宦官备受宠爱,恣意妄为。而左宗棠得罪了这一帮人,要在宫中长久待下去,就更难了。

果然,左宗棠的军机大臣,前后只做了不满九个月时间,一方面是由于他和宫中太监交恶,另一方面,他在群臣当中也不受人待见。因为地方龙头做惯了,左宗棠早已习惯了别人都对他俯首帖耳、毕恭毕敬,这一次到了京城,却处处受人辖制,因此浑身不自在。

左宗棠去报到的军机处,分满汉两班,满族大臣批示满文奏报,汉族大臣批阅汉文奏报,这些大臣中间有一个首席大臣,称做“揆首”,当时的首席大臣是恭亲王奕。按照惯例,这些军机大臣都是按一定的资历、能力划分的,像左宗棠这样刚刚来的,只是个“在军机大臣任上学习行走”之人,但是这个新人很少遵守新人的规矩,常常越权办事,因此恭亲王心中很不是滋味。当时有这样的规矩,就是军机大臣们上朝前,都要把自己要上奏的事先汇报给首席军机大臣,最后再由首席大臣报告给皇上。等这位首席军机大臣说完了,其他大臣也不能随便说话,而是要等皇帝点名说话,但这时候的话,也不过是补充而已了,而左宗棠刚一去,却不管什么顺序,想说话的时候就说了,并且是一口湖南老腔,在字正腔圆的北京话面前显得很不入时。在等级森严的官场,这种做法是很让人排斥的。只是大家对左宗棠的性格早有耳闻,所以在慈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大家也都不好说什么。

左宗棠自己却觉得什么都没有,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很正常,抱着这样的想法,越加我行我素,对别人偶尔表现出来的不满毫不介意。不久,他又越权给部将王德榜请差事,慈禧一开始也很不高兴,但看在左宗棠的面子上,就同意了这个事。没想到左宗棠一下朝,就要让王德榜上殿来谢恩,恭亲王当时就不满意了,对他说:“谢恩?还是等诏书下了再说吧!”确实,这个时候就谢恩很是不妥,假如慈禧临时又改主意就显得自己十分不懂规矩了,而左宗棠就是这样一个性格,冲动直接。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左宗棠总是这样游离于体制之外,必然招来同僚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