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西征路上的“左公柳”

话说回来。左宗棠花了上千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收复了新疆,这个代价也不算小了,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费尽千辛万苦才打下来,打下来了,就要守得住。守的话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省,将这里也变成行省单位,并分派官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百姓才能过得安生,才是长治久安之策。于是左宗棠多次上奏,请求在新疆建省。1877年,左宗棠正式向朝廷提出要在新疆建省的提议。在奏折中他这样说:“蒙古是京师的屏障,新疆又是蒙古的屏障。”指出在新疆设立州府是相当必要的。建行省不是什么小事,第一次上奏,朝廷并没有多大表示。因为左宗棠只说建省,这个提议有点让人摸不透,要知道,但凡大将远征打了胜仗,皇帝们都还是有点戒心的,因为这些人手握重兵,占据一方,攻破敌军之后又不知道扩充了多少人马。当初邓艾入川,司马昭紧跟着就密令钟会“收艾”,所以左宗棠这次提议也难免让朝廷有些疑虑,左宗棠不会是想做阿古柏吧?姑且放一放,以静制动吧。到了第二年,左宗棠再次提出这个建议,此时南疆四城已经全部收复,但是折子递上去了,朝廷还是举棋不定,因为这里环境相当艰苦,都是些犯了事的高官被派去充军受罪的,这里清一色都是些当兵的,搞搞防务就可以了,建省?没必要吧。这样左宗棠的提议再一次搁浅了。

朝廷的人没有到过边疆,多是道听途说,对于新疆事务一知半解,便搁置了左宗棠的提议。左宗棠很是着急,到了1880年,他再一次上奏请建新疆省,这一次,他把具体规划都写好了,就等着朝廷批。按照他的想法,总督驻在乌鲁木齐,巡抚驻在阿克苏,伊犁将军不变,塔尔巴哈台改设都统,另外,他设想把新疆划分为五个道,道以下设立府、厅、州、县。这个提议还是比较完备的,但是又被朝廷否决了,理由是伊犁还在俄国人手里,先把伊犁拿回来再说。到了1882年,左宗棠再一次上折子,请求在新疆建省,老部将刘锦堂也在这个时候上了一本,支持在新疆建省,这些人都是在西北摸爬滚打很多年的老将了,所谓三人成虎,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慈禧不想在新疆建省她也得批了,再说以左宗棠的牛脾气,朝廷一天不同意在新疆建省,他恐怕就一天不安生,于是1884年11月,清政府终于同意在新疆建省,刘锦堂被任命为第一任巡抚。从此以后,新疆的行省制度一直延续至今,左宗棠功不可没。

除了上书力争在新疆建省之外,左宗棠对当地还进行了许多的开发,对新疆的生产力提升作了很大贡献。总结左宗棠在新疆的内政,归结成一个字,就是“水”。

新疆地区缺水,天气很干燥。据资料显示,在吐鲁番盆地,平均一年只有11天下雨,降水量12.6毫米;南疆普遍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北疆稍好,但也只有200毫米左右,还不足华北地区降水量的一半。究其原因,就在于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群山挡住了雨水北上,天高云淡,日头暴晒也比较多,再加上西伯利亚的寒风一吹,花草树木都凋谢了,只剩下干巴巴的灌木丛。

要改变这里的环境,就要找水,就得种树。初唐诗人岑参就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句子。

说起西征军种树,其实本意还不是为了搞建设,左宗棠的大军种下的第一棵树,是为了“保路”。当时西征大军刚刚出关,左宗棠眼见面前黄沙莽莽,吹来的风都带着一股浓浓的沙味,再一看去,四处道路狭窄,当即下令“开路”。于是清军将士一面修理路面,一面在道路两旁栽种树木,以此保护路面。由于路面是要用来行军的,修得很宽,最宽的地方有十丈,种一排树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道路两旁窄一点的地方种两行树,宽一点的就种三到四行。因为杨树、柳树的生命力强,不容易死,柳树又是插个枝,稍微用点心就可以活,所以大军选择种的多是杨树和柳树,简单又实效。

这样,大军出关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主干道贯穿陕甘。自入疆后,道路往北一直修到了精河,南路修到了喀什噶尔,树也一直跟着种到了那里。纵眼望去,犹如绿色的长龙,蜿蜒数千里,既挡住了风沙,还保水固土,可谓是一举多得。据左宗棠自己记述,光是从陕西长武县到甘肃会宁这一段600来里的路上,就活了26.4万株树,湖南人隆无誉在他的《西笑日觚》中称赞道:“左恪靖命自泾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柳,绵延数千里,绿如帷幄。”这些树木被时人称为“左公柳”。

当时赋闲在家的杨昌浚受到左宗棠的邀请,接替已故的刘典帮办陕甘军务。他自浙江一路北上,眼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心中很是惬意。随口就问说:“这么大的工程,想来不是一般人做的吧。”左右告诉他,这些树正是左宗棠下令栽种的,杨昌浚一听,还来了诗性,诗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念来一听,觉得不错,赶紧抄写几份,留待见到左宗棠时给他看看。到了肃州大营,杨昌浚将这首诗交给左宗棠过目,左宗棠是别人不夸也要自吹的人,一见这首诗,顿时“拈髯大乐”,喜得一塌糊涂。待看到第一批种下的树大都长势喜人后,左宗棠又让人继续种,到后来奉命受调入京,左宗棠就把这事交给了陕西巡抚冯骥誉。

到了现在,左宗棠当年行军时所种的树已经所剩不多了,但是在很多地方还是可以寻到被保护起来的“左公柳”的。传说当时左宗棠让士兵种树,为了保证存活率,他还让人在树上挂一个牌子,上书某年某月某日,某部官兵某某种下这棵树。虽然从本意上看,左宗棠种的这批树不是为了民生,但是毫无疑问,这为当地防风固沙、减缓旱情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