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家国卫士——内战内行,外战也内行 1.赢得“海塞”之争,左帅兵发西北

放眼望去,晚清的大臣,用国人评价就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遍观曾国藩、李鸿章等几个高官权臣,在打压太平军、捻军等农民起义的时候,都算是独当一面的好手,但到了和洋人一争高低的时候,就集体委靡了。曾国藩在同治九年(1870年)的天津教案中避战求和,对外赔银子,还到使馆道歉,引得骂声一片,最终曾国藩郁郁而亡;李鸿章的淮军对内作战时凶猛异常,自己却在国际战场上屡战屡败,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经由他来签订的。而也正是这些个封侯拜相的重臣屡屡在国际战场上马失前蹄,才能反衬出左宗棠在军事上“内外兼修”的卓越才华。

边疆的问题,历朝历代都有,自古道“天高皇帝远”,帝王权力覆盖不到的地方,自然就会有人打这里的算盘。新疆作为远离皇都的边陲之地,自然也常常受到野心家的觊觎。早在西汉时期,新疆就被划入了中国版图,称西域。后来历经大唐盛世,新疆再一次被确立为中国国土。宋元时代,新疆也和“中土”往来密切。明清交替时节,北方游牧民族攻取了新疆,1775年,乾隆皇帝再次收复新疆,并将“西域”改名为“新疆”,即“故土归新”的意思。

这一次新疆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新疆毗邻的浩罕国在军事头领阿古柏的带领下,取得了俄国的支持,一举突入新疆,建立了“哲德沙尔”王国。为了换取沙俄的支持,阿古柏向沙皇称臣,哲德沙尔成为了沙俄的附庸国。随后,俄国借口新疆动乱,直接派兵占领了伊犁。英国也在这个时候看上了阿古柏这个代言人,不断向阿古柏示好,并为他输送大量的兵器火药,还利用自己手下的殖民地土耳其与阿古柏共同信奉伊斯兰教大做文章。在土耳其苏丹的拉拢下,阿古柏将土耳其认做“上国”,并且接受了土耳其国王的封号。这样一来,英国也顺理成章地和这个哲德沙尔签订了条约,规定英国可以在哲德沙尔通商、驻使等。

新疆危机闹得沸沸扬扬,传到了京师,慈禧有些犹豫,因为朝臣意见分歧比较大,此时曾国藩已经亡故,朝廷上主事的是李鸿章。李鸿章认为,新疆一带实属不毛之地,人迹罕至,比起东南海岸上缴的赋税,这里对朝廷贡献也并无多大,而且这天高地远的,难以长守且耗费财力。左宗棠认为,新疆是国土的一部分,土地辽阔,而且地下藏有丰富的矿产,实在是聚宝盆。此外,这个时候应当是东南海防、西北塞防一起抓的。

慈禧思之再三,还是觉得,就这么把那么大的一块土地扔出去不管,有失体面,朝廷的脸面不能丢,祖宗的基业也不能毁在她手里,于是同意了左宗棠的建议,出兵新疆。

1875年,朝廷正式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命令是下了,但是钱却拿不出来,朝廷连年用兵,国库欠银,只能让各个省出钱“协饷”。这个“协饷”也不是什么高明的办法,就是从各个省的经费中扣钱,补给西征军。另外不足的地方,左宗棠就只能自己解决。还好有胡雪岩在,左宗棠找到胡雪岩,让他出面帮自己借钱。以胡雪岩的千万家产,当个保人借钱是很容易的事。于是,在胡雪岩的帮助下,左宗棠用关税、海关作保,共向外国银行借来五百万两银子的高利贷,这一方面为他解决了兵饷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因为大借高利贷、西征花费太多而颇遭诟病。

待一应钱粮都到齐之后,左宗棠鸣炮出征,率领精心挑选的部众七万余人,浩浩****向西而来。这个时候,左宗棠已经六十四岁了,早已不是初入张亮基幕时候的左师爷,那时的他年轻气盛,因为一点小事就跟人大吵大闹。这个时候的左宗棠深知自己已经到了垂暮之年,做事也谨慎了许多。实际上,早在自己做了巡抚之后,左宗棠的脾气就渐渐小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