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初看官场风云之夏言

张居正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如果没有意外发生,张居正此时就真正步入了通往最高权力的道路。为了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张居正密切注意官场的动**,他见到的第一场政治较量便是严嵩与夏言之间的明争暗斗。

正德十二年(1517年),夏言考中进士并担任兵科给事中。这个职位的主要职责是按照内阁首辅大臣杨廷和的指示清查北直隶皇亲国戚霸占民田的劣迹,因为经常与贵族、宦官正面较量,所以这个职务通常是被民间称颂的官职。随后,夏言正式进入内阁,当时夏言的身份是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后来首辅大臣李时病故,身为副级的夏言顺利升为首辅大臣。夏言的官路算是“一路畅通”,他比严嵩早六年进入内阁,其地位也远远超过严嵩,并且还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因此夏言在嘉靖皇帝面前十分得宠。而夏言是如何获得嘉靖皇帝信任的呢?这得从最初的“议大礼”事件开始说了。

嘉靖皇帝是半路登上皇位的,他的前一任皇帝是武宗皇帝。由于武宗皇帝没有子嗣,也没有同母兄弟,武宗皇帝病故后也没有人可以继承大位,于是大臣们就一致推荐武宗皇帝的堂弟朱厚当皇帝,朱厚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人都有贪婪心,虽然这样的好事让朱厚高兴了很长时间,但是朱厚并不满足,他还要给自己死去的父亲安上一个太上皇的名号。当然,这样的做法引起了大臣们的反对,因为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朝廷的立法。但是嘉靖皇帝对此事表现出非常坚决的态度,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意思办就不罢休,而大臣们也不肯作出让步。事情就这样一直僵持着,后来嘉靖皇帝为了让大臣们同意,就用一种被称为“廷杖”的刑罚来威吓大臣,如果哪位大臣与他唱反调,那位大臣就要遭受廷杖之苦。对那个时候的官员而言,遭受廷杖之刑是非常耻辱的。嘉靖皇帝的这种做法不但没有见效,反而让更多的人对此事持反对意见,每天都会有很多大臣冒死进言。当然,夏言不是皇帝的反对者,而是坚决地站在了拥护皇帝的队伍中。开始,夏言也在反对者的队伍里,后来夏言再三琢磨:太上皇只是一个封号而已,可是与皇帝对立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接着,夏言便义无反顾地拥护皇帝的做法,并劝说其他官员拥护皇帝。在他的说服下,很多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也逐渐走向了拥护者的队伍里。这种现象让嘉靖皇帝十分高兴,因为他不再是孤家寡人,有了同盟之后这件事就简单多了。夏言十分懂得见风使舵,也懂得如何才能使皇帝满意。所以在这次事件之后,嘉靖皇帝便开始重用夏言,一直到夏言被任命为首辅大臣为止。

当上首辅大臣之后,夏言开始骄傲自大,再加上他的心性十分傲慢,并且刚愎自用。在跟同朝为官的官员们相处时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看人,因此官场中的夏言没有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夏言的这些缺点正是官场中所忌讳的,一旦没有他人的支持和拥护,夏言就会下台。当时很多人都窥视着夏言身处的首辅大臣的位置,盼他立即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