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正式走向麦哲伦公司

在彼得·林奇服兵役期间,乔治·沙利文也没有放弃对彼得·林奇的关注。尽管那时候,乔治·沙利文也不知道彼得·林奇会不会被派遣到没有希望的越南战场上去,但是当他知道彼得·林奇被派到韩国服兵役的时候,却大大地松了口气。1969年,彼得·林奇终于服完兵役。刚刚回到波士顿,甚至还没来得及跟自己的妻子卡罗琳见面,彼得·林奇就被乔治·沙利文接到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并要他成为公司的一员。尽管彼得·林奇是个没有工作经验的退伍军人,但是由于乔治·沙利文的看重,依然被破格任用了,并且根据彼得·林奇的特长,把他安排到了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的市场研究部,依然做彼得·林奇实习时候的工作——市场调研。但是当时的彼得·林奇却没有想到,这是乔治·沙利文为了自己以后的发展埋下的伏笔。

因为彼得·林奇在暑假的时候,在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实习过,所以公司里很多人都认识他,大家都对这个给公司带来了丰厚收益的年轻人寄予了厚望。而彼得·林奇刚刚被任命,家都没有回就投入到了对上市公司的研究工作当中了。

彼得·林奇的工作主要是对基金经理选择好要投资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行详细调查,并且根据这些调查作出分析,判断这家公司的股票是否有发展潜力,这家公司的运营状况是否合理,是否稳健。而基金经理再根据他所作出来的分析选择是否投资。

彼得·林奇的调查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上市公司在它所处的行业中的地位、产品分布区域和市场占有率,还包括公司的经营状态、经营氛围、是否有兼营业务、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是否乐观,以及该公司的研发团队、研发能力、产品定位等等方面的调查。而这些调查,可以使基金经理判定这个公司是否能稳定发展,是否有潜力,是否有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能力。

除了这些公司要求调查的内容以外,彼得·林奇所作的调查报告中还有对上市公司基金投入的项目建设情况及进度的跟踪,以及对这个项目预测所产生的效益的大小,同时他还对未来市场作了精细的分析。

在彼得·林奇的报告中,最吸引基金经理人的是,他的调研报告中有对他所负责的上市公司的最新动态的调查分析,并且通过对这家公司新项目的投资情况作出未来收益的预算,能够对这家企业实际所能产生的价值作一个合理、科学的预计。然后,根据这家上市公司最新发展的醒目的进程和产生利益需要的时间,使得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的投资人员可以在投资上抢先一步,提前用极低的价格收购二级市场上有巨大升值空间的廉价股票。彼得·林奇的这种投资分析方式,可以使投资者提前认识到股票的未来价值。

不仅如此,彼得·林奇还会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股市走势,分析出适合购入股票的时机,并且他还研究了那些散户所购买的个股。因为只有研究了个人股票后,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主力股所剩余的情况,对那些已经派发完主力股的股票,在个股上仍处于低价的进行集中收集,从而避免犯被第三者得利的低级错误。

彼得·林奇是在越南战争这一特殊时期来到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的。当时,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了美国华尔街的整体投资趋向。因而,越南战争也成为了彼得·林奇研究的对象。

通过对越南战争的研究,彼得·林奇发现,这场战争不仅使美国国内的经济极为动**,激发了美国人民的反战情绪,使得美国的政治危机爆发,而且随着越南战争愈演愈烈,美国战时经济的情况也陷入了困境。因此,越战失败会成为美国从世界霸权地位衰落的重要原因,也是重要标志。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的军事支出为1 347亿美元,其中1965年的军事支出最少,为70亿美元,而1969年的军事支出最多,为288亿美元,每年平均军事支出为149.7亿美元。越南战争中的军事支出占同期美国国防总支出的21.2%,这期间的1968年和1969年,这一比重甚至高达34.4%和36.7%,最少的为1965年,仅占美国国防支出的10.2%。越南战争自1965年开始,军事支出开始增加,在1969年后开始逐步减少。

美国经济因为越南战争,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进入了停滞发展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有所缓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开始有所交往。但是在这种缓和的局势下,美国的军事支出不减反增。到1979年,美国的军事支出增长幅度已经高达11.9%。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的国内计划极为庞大,越战虽然转移了美国人民一定的注意力,但是国家总体开支对国内项目的支持却是相当微弱的。

越南战争造成的影响直接引起了美国通货膨胀的发生。自1965年到1970年,美国消费物价指数连年上升,1965年仅为1.6%,到1970年就已经高达5.9%,增长了4.3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的趋势愈演愈烈,也成为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阻碍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此期间,美国国民反战情绪空前高涨。虽然在战争开始之初,因为投资者对战争中的利益的狂热追捧,使得股票市场形成遍地开花的局面,但是随着战争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人们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意义,而这种怀疑直接在股市上被反映了出来。

彼得·林对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所得作出的报告为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在股票市场上投资的方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和证据。正是由于彼得·林奇的调查分析,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在越战期间才没有栽跟头,而是始终保持着一个相当高的投资回报率。这期间,彼得·林奇所用的调查方法遭到了同事的嘲笑,因为彼得·林奇对股票市场的专家预测根本不屑一顾,而他这样的态度在整个华尔街都没有人认同,但是彼得·林奇却用自己的成功告诉了别人,他的方法、他的看法是多么正确。

由于彼得·林奇表现出色,为公司赢得了丰厚的回报,所以在1974年彼得·林奇就被任命为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市场研究部主管。可以说,如此年轻以及这么快就被升职的情况,就是在整个华尔街也是非常少见的。

成为市场研究部主管后,彼得·林奇并没有像别的领导那样只是指派自己的属下去做调查研究工作,还是一如既往地自己去作实地调查,甚至和妻子去做系统分析的工作,并且随着彼得·林奇在化工、钢铁、纺织、铝业及包装等不同行业作出市场分析后,使得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的业务扩展了很多,而在此期间,彼得·林奇更是积累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

在此期间,彼得·林奇为了深入了解证券业务,不断走访了很多知名公司,写了大量的笔记,收集了许多人获得不了的大量真实可靠的情报,并且从这些情报中筛选出了那些有前途、有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进行跟踪研究。

在1974年,30岁的彼得·林奇被任命为市场研究部的主管时,强大的“彼得·林奇法则”又一次生效——就在他上任当天,华尔街股市便因美国停止介入越南战争而开始大跌,这种下跌的情况一直到彼得·林奇出任市场研究部主管后三个月才停止。而这三个月里,道·琼斯指数下跌了整整250点。彼得·林奇在回忆的时候,常常说:“每次我一被提升,股市就开始下跌,简直就是屡试不爽。”后来彼得·林奇把这一现象称为“林奇定律”。甚至当时在华尔街流传这样一句话:“要看股市跌不跌,就看彼得·林奇升不升。”

彼得·林奇在工作的时候,自己也会购买一些股票,当然这些股票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而他和卡罗琳婚后的生活也非常幸福美满,并且他们的家庭里还添了三个美丽的小天使。

在当时的华尔街,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股票市场的预测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认为没有预测就没有最终的投资的依靠,更无法为投资者提供任何的投资参考信息。但是彼得·林奇认为,预测根本就没有任何用途,对投资起不到任何帮助作用,而且这世上没有一个专家可以准确地预测出股票的走势来,就更不可能有人能预测出那些零散的个股的波动了。因此,在彼得·林奇看来,预测是一个没有任何用途的浪费时间的把戏。

彼得·林奇还从不相信那些所谓的股市专家的话。在彼得·林奇看来如果这些专家真的能够预测出股市的走向,那么他们就不用在办公室里研究股市里哪只股票会涨,辛辛苦苦去赚每个月几万美元的钱了,他们就会直接坐在家里预测股票获得巨大的财富了。其实,专家所给的意见,也不过是让投资者坚定自己所选择的投资罢了,最后是赔是赚完全凭运气。因此,彼得·林奇从来不认为那些专家的话可信,他们的结论不仅不能给股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甚至会把股民引入歧途。

因此,彼得·林奇要求他的属下必须要到上市公司当地去调查,收集上市公司最新的一手资料,并且在证券交易市场上询问股民对一些股票的意见等等。显然,这样的工作繁重且琐碎。因此,一开始富达公司里还有人和彼得·林奇发生冲突,但是后来看到公司因为根据彼得·林奇所要求的方法进行分析,然后投资获得了丰厚收益,又看到自己以前坚信的预测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再也没有人质疑彼得·林奇的工作方法了。正是由于彼得·林奇这一方法在公司广泛使用,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才避免了很多错误投资发生。

为此,彼得·林奇甚至曾经很刻薄地说:“如果全世界的股票投资专家都辞职,这对于股票市场来讲并不是一件坏事。”除此之外,彼得·林奇对华尔街出现在投资理念中的“美国经济每五年都将会出现一次经济衰退”的理论嗤之以鼻。彼得·林奇说:自己翻遍了美国宪法,都没有发现上面哪一条、哪一款写着美国每五年就要遭到一次经济衰退的说法。如果真要遭遇经济衰退,希望有人能够提前预测出来,发出警告,这样他便能调整他的投资量,只是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人能够提前预测出经济衰退,而都是在经济衰退后开始清醒。显然,这大有事后诸葛亮的意味。

彼得·林奇说自己对股票的见解就是没有见解。因为股票市场的涨跌都是处在一种非理性的操作当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人为是无法控制它的涨跌的,即使有人利用一些手段控制了一只股票的涨跌,也只是在一段时间内,过了这段时间,真相就会被揭穿,那个时候,股票就会陷入极大的下跌中。通常,对股票影响巨大的因素就是公司的业绩和公司的发展前景。

彼得·林奇坚信,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实际考察,获得上市公司的第一手资料,自己才能掌握股票市场的起伏跌宕。

在彼得·林奇担任市场研究部主管不久,由于他在股票调查分析上的成功,彼得·林奇很快便被乔治·沙利文提拔到富达麦哲伦投资委员会中。这一提拔,使得彼得·林奇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到公司投资决策当中了。

在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工作,彼得·林奇一直都是兢兢业业,这不仅是因为他要报答乔治·沙利文的知遇之恩,还因为这是他从小就立志要有所成就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