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被卷入战争的投资天才

1961年5月美国开始介入到越南内战当中;1964年“东京湾事件”爆发,美国全面介入越南战争。此后,美国向越南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1967年,按照当时美国后备军官训练队的征兵要求,彼得·林奇成为军人,军职是炮兵部队少尉。从此,开始了他两年的军队生涯。刚刚进入部队,彼得·林奇就被授予少尉的军衔,他所在的部队有意把他培养成一名炮兵军官。一名金融专家在进入部队后要成为一名炮兵专家,听起来似乎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但是在战争时期,无论你是什么职业,只要国家召唤,一步入军队就只能是一名普通的军人。

尽管彼得·林奇去参军了,但是国家也不会浪费人才,把他送到前线去送死——这些各行各业的精英虽然参军,但是他们却只是被安排在后勤部队服役。所以,彼得·林奇那个时候并不担心自己会被派往前线。与彼得·林奇一起参军的还有体育明星、大型机械研究专家、影视明星等等各行业的精英。因此,这些人凑到一起,尽管是初次见面,却不像普通部队那样压抑,每个人都很活跃。

彼得·林奇在服役期间,先是被派往得克萨斯州,待了三个月后又被派往韩国,并没有像很多年轻的军人一样被派往战火连天的越南去。跟在越南的军人所过的日子相比,彼得·林奇在韩国的日子就像是在天堂一般美好——韩国没有战争,更不会看到死亡。

因为对股票的执著,尽管彼得·林奇此时是在军营生活,但是他依然还在参与着股票的投资。

在这期间的投资中,彼得·林奇出现了一个重大失误。在他的投资中,彼得·林奇购买兰杰石油公司的股票赚了一笔,于是彼得·林奇便把这笔钱投资购买了缅因糖业公司的股票。在购买前,彼得·林奇已经对这家公司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家公司的股票一定可以为自己带来收益。因为当时的市场,糖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市场上升空间很大。虽然彼得·林奇的设想并没有任何错误,但是有些事情是会出现一些状况的,而这些状况就是造成彼得·林奇这次投资失败的原因。

事情的原因是彼得·林奇投资的那家公司看到糖业发展的前景很好,所以为了能够扩大公司的生产,公司鼓励农民大量种植甜菜。为此该公司特意和农民签订了收购合同,并且为农民种植甜菜提供了一部分的预购款。但是农民却没有按照缅因糖业公司的要求大面积种植甜菜。因为缅因公司缺乏原料,机器无法运转开工,公司被迫倒闭,股价更是直接跌至6美分一股。但是此时,彼得·林奇在韩国服役,韩国那时候还没有证券交易市场,因此这次的投资让彼得·林奇惨遭滑铁卢。

尽管彼得·林奇在这上面交了学费,但是因为这件事彼得·林奇却总结出来了几个教训。第一,彼得·林奇告诫自己不能再犯因为个人原因而影响投资交易的错误;第二,到实地去调查永远比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更为真实有效;第三,永远不买那种只依靠缅因州农民的所谓的“四平八稳”的公司的股票;第四,很多突发因素往往会决定股票的涨跌。另外,经过这件事情,彼得·林奇对自己说再也不会投资那种看起来“四平八稳”的股票了。

这次的投资失败,使得彼得·林奇认识到,如果想要在股市混得风生水起,对股票行情的分析是最为重要的。而且,在彼得·林奇看来,这种对股票的分析,只有金融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加重要的是社会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因为依此作出的分析才更加准确。

尽管彼得·林奇给自己得出了这么多的结论,但是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赚得的钱就这么白白打了水漂,彼得·林奇还是十分郁闷。因为他人在韩国,所以他只能明知道自己在遭受着巨额损失却无力去挽救。但是在彼得·林奇为自己金钱上的损失心痛的时候,在军队里倒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在美国国内,人民的反战情绪高涨,各种反战的游行活动在美国各州爆发。

越来越长时间的战争使得众多的美国人开始恐慌,他们不明白国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前线送死有什么意义,他们更不知道美国在越南的这场没有希望的战争中能带给他们什么好处。他们只能看到亲人的死亡,受伤致残,他们感受不到任何好处,每天没日没夜地担心。因而,他们再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个每天充满着死亡和鲜血的可怕战场,也不愿意自己的物资再无休止地浪费在异国的土地上。

1966年5月,美国各个州开始爆发反对越南战争的活动——学校学生停课组织游行,工厂工人罢工,甚至有时还会发生暴乱。在美国白宫,无数的温和抗议者席地而坐,期望总统冷静下来,能够从越南撤兵。

虽然彼得·林奇同样反对这场没有任何意义的战争,但是他却没有像一些美国人那样用逃避服役来抵抗美国政府,而是安心地在国外服役。因为在他看来,服兵役是他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