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雍正帝的陵寝

今天,我给大家讲解雍正帝的陵寝。

泰陵为雍正皇帝及其后妃的合葬墓,位于河北易县之永宁山下,是清西陵的主陵,也是其境内的第一座帝陵。在这里,我讲三个问题。

第一、煞费苦心的风水选择。

入关以后的清代帝王,自顺治选择遵化昌瑞山营建孝陵以后,康熙大帝也在其左营建了景陵。这正符合中国古代帝王葬制: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递分左右。按这一规律,雍正帝万年之后,理应在孝陵之右选择吉地,建造陵寝。

于是,在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十日,雍正帝派出精通风水的官员术土到孝陵附近相度。但都没有相中。雍正帝思虑再三,又派出怡亲王允祥到遵化相度,终于发现了一处风水佳壤。这处宝地即九凤朝阳山,位于遵化州东北约40里处。雍正帝非常高兴,连忙下了一道谕旨:“将此所奏之地交与钦天监备记档案,并行文该地方官不时巡查防护,禁止伐木挖掘及诸所毁碍之事。”

随后,为陵寝工程大作准备,备办了许多建筑材料。据档案记载有:沙城砖70万块、沙滚子砖50万块、尺七方砖750万块,同时运往的还有各式琉璃瓦件等。并谕令全国各地为吉地工程效力,其金砖由大运河沿岸的苏州府烧造,木植中楠木由江南、浙江、湖广、广东采办,杉木由湖广、浙江、江西等采办,铁梨木由广东专供。其它石料、瓦料、金属件等均各有分工。可是,开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穴中之土含有砂石,就是经过刨验土质,发现土中有一些大的砂石颗粒,不利于建筑地基的稳固;二是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就是在山势的大范围内也存在不足,实地踏勘得知,九凤朝阳山后靠之山与其左右之山有断层地方。存在诸多缺点,自然就不可再用了。

于是,心事重重的雍正帝再下谕旨,遍选天下风水宝地。这次选址就不再拘泥于遵化境内了,甚至还到东北选址。经过反复挑选,他终于有了满意的答案。

这处吉壤在京西易县永宁山下的太平峪。关于太平峪,历史文献资料中多有溢美之词,称这里“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山脉水法,条理详明,询为上吉之壤”。这是风水官给雍正帝的奏折中,对此地的极力吹捧。还有史书这样描述,“泰宁山雄高群巘,抽脉自管涔恒岳而来,襟带百川,分水以拒马、滹沱为界,其间形局,既属大地之凝庥”。“向东延伸进入易县连接黄土岭,再向东北至五回岭,再向东北经车儿岭、蝙蝠岭、龙门岭,约五十里而至易县紫荆岭,由此向东北二十里为云蒙山,再至东北二十里为官座岭,再向东北三十里为奇峰岭,再向东北为龙潭顶,再向东稍南为洪崖山,又向东北为天堂山,至此入涞水界”。

时任直隶总督、雍正帝的亲信大臣李卫更是细心地将泰宁山的风水夸赞了一番:“钦为易州泰宁山太平峪,乾坤毓秀,川岳钟灵,恭建万年吉地。臣于七月初七日敬诣瞻仰,细度山水形胜,龙蟠凤翥,源远流长,左右回环皆系天造地设,前拱后卫。实如玉笏金城。自广昌分为三枝,由插箭岭高起南来,从浮图峪盘旋东转,悉皆起伏连绵,有关风水发脉。”

今天看来,这些人的吹捧并不为过。泰宁山作为陵寝后靠,稳重厚实,元宝山作为朝山横亘于南,富贵逼人,蜘蛛山悄然安卧于前,成为案山。东、西华盖山遥相呼应,更有九龙山和九凤山左右夹持,形成一个天然门阙,拒马河水由此奔涌而出,是为陵区的天然陵口。南面尚有易水河缠绕流淌,真是山环水绕,妙趣横生。

这样的一处风水宝地,是雍正帝求之不得的。他决心已定,于是,派遣王公大臣,为其筹办吉地大事。

第二、泰陵的建筑。

雍正七年,太平峪万年吉地定下后,雍正帝即任命恒亲王弘晊、内大臣常明、尚书海望、侍郎德尔敏等人为督办陵工大臣,亲到陵工办理大工事宜。到雍正八年八月十九日,开工兴建。

选办物料是陵工最基础也是最难做的事情。因为陵工为国家重点大工,丝毫也马虎不得。在泰陵承办的档案材料中,详尽记录下了各种物料的采办数目、过程和用银情况。

首先是采办金砖。陵寝用金砖要求极严,要指定地点专门烧造。其用料之精、工序之复杂让人难以想象。泰陵金砖在苏州烧造,因为那里的土质粘而不散,粉而不沙,适应制做金砖,金砖的制作要经过选土、炼泥、澄浆、制坯、阴干、烧制等多道工序。光烧制就要以糠草熏一月,片柴烧一月,棵柴烧一月,松枝柴烧40天,共需130天才可窨水出窑。而金砖在铺墁时,更较其它青砖使用为严格。《工程做法》上记载,铺墁时,需抄平、铺泥、弹线、试铺、刮平、钻生、泼墨等。操作时,瓦工1人、壮工2人,每天只能墁5块,可见要求之严格。整个泰陵殿宇内所用金砖数为6000余块,其耗银相当可观。

其次,在墙体、海墁等处要大量使用青砖。这些砖虽然不象金砖要求那样严格,但也要指定地点,专门烧造。泰陵城砖选在山东临清烧制。前后共5次烧造,成品砖有1577770块,用银5万多两。琉璃瓦件是陵寝所用的大宗物料,朝廷指定北京琉璃厂专制。档案记载,泰陵用过琉璃瓦件共392920件,连同运输费用,共销银近7.5万两。

陵在修建中,其石牌坊、石五供、循栏、石像生、各建筑基座及神路石、地宫券顶及地面石等,均要使用大量石料。这些石料不仅要质量好,而且体量又大。泰陵所用石料基本为两种,一为青白石,一为豆渣石。青白石采自北京房山大石窝,豆渣石则采自北京昌平。毛石料的采办固然很难,但要将其运到建筑工地就更难了。石料的加工,基本都在工地进行,量材使用。

泰陵木料的使用共分3种,一为楠木,一为杉木,一为铁梨木。楠木作梁柱使用,需直径3尺2寸、长3丈5尺,共164根;圆杉楠木,直径2尺2寸、长2丈1尺,需用4886根;铁梨木按重量计算,需用256万多斤;杉木,一般用作搭架子用,大小不等,计需4855件。这些木植的采办相当艰难。大部分采自闽、粤、江、浙、川、贵、滇等地。这些木料采下后,还要进行粗加工,千里迢迢运到工场使用。

大量的砖瓦石木料,运到工地,需要妥为保管。《工科史书》记载,为保存这些物料,在工地上搭建棚厂达500间,可见用料之多。

从雍正七年到乾隆元年,陵工前后持续近8年的时间。在长达2500米的神道上,共建有76座建筑,占地近127亩。

泰陵的建筑既取法于孝陵,又承袭景陵制度,大红门、石牌坊、具服殿、龙凤门等建筑式样,明显源于孝陵的图纸;而自宝城、宝顶、五供、大殿、门座、神道碑,迄大碑楼等建筑,明显取法于景陵。尤其是圆式宝顶、大碑楼内的石碑由一统改为双碑并立,则更是如出一辙。

此外,泰陵的建筑细部,还有许多创新处理,比如大、小碑亭增饰了青白石券脸,石拱桥各券洞上的吸水兽头装饰,方城前月台台明全用青白石成做等等,都是前代孝陵、景陵所没有的。

泰陵最值得一提的有两座建筑。一是石牌坊,一是石像生。

泰陵石牌坊在大红门南,共3座,一座面南,两座东西相向,与大红门共同组成一个围合的空间。这3座石牌坊,无论在建筑大小还是在建筑式样上,均毫无二致。每座高12.75米,面阔31.85米,五间六柱十一楼式样,采用木结构的雕刻和构造方法,楼顶雕有大脊、兽吻、瓦垄、勾滴、斗拱、额枋,并施以不同颜色的彩画。其6根巨大的夹杆石上,分别雕有腾龙、祥凤、雄狮、瑞麒麟等吉祥图案。精美的石雕再加上绚丽的彩画,整座石牌坊就是一件艺术珍品。

泰陵的每座石牌坊,与东陵的石牌坊在大小和式样上并无独特之处。但泰陵一改孝陵的一座石坊为三座石坊,一定有它的重要原因,因为陵前设有3驾石牌坊,并不多见,包括明十三陵都是一驾石坊。今天看来,泰陵的这种做法,可能与风水有关。

另一组建筑就是石像生。泰陵的石像生原本没有,若按雍正帝的说法,自然是冠冕堂皇,“(石像生)需用石工浩繁,颇劳人力”,这是档案中的记载。实际上,皇家的工程不会考虑节约与否,一定是与风水有关。果然,当乾隆帝极力想为其父添建石像生时,户部员外郎洪文澜极力反对。他在奏折中陈明,“泰陵甬道系随山川之形势,盘旋修理,如设立石像生,不能依其丈尺,整齐安供。而甬路旋转之处,必有向背参差之所,则于风水地形不宜安设。是泰陵之未议石像生者,实由风水攸关,非典礼所未备。”

理由说得再清楚不过了。然而,怀有私心的乾隆帝却一心要为泰陵添建石像生。于是,他命王大臣再加考寝,看有无补救之策。王大臣再奏,“大红门正在龙蟠虎踞之间,护北面随龙生旺之气,纳南面特朝环抱之水,前朝后拱,天心十道,实天造地设门户,不便展拓向外。况石像生之设,古制未详,无大关典礼之处。似可毋庸添设。”尽管王大臣言之凿凿,一些善于察言观色,溜须拍马之徒,仍然在伺机上书,捞一把政治资本。果然,在雍正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监察御使玛起元即上书乾隆帝,“伏思大行皇帝所以不用石像生者,必以景陵未经设立,不忍增加。此诚我大行皇帝仁孝之至意也。但石像生虽非风水所关,实系典制所载,万年缔造,有此更可以永肃观瞻。且景陵旁附孝陵,同一大红门,并未分两处围墙,是以圣祖仁皇帝不肯设立石像生者,亦出于孝思之深心。后世子孙欲竭追慕之诚,凡于典礼所载无不典尽,方觉毫无遗憾,今奴才愚见,请于景陵前应照典制敬为添设。而现今万年吉地亦另为敬谨建立,以备从前所未备。如此,始于典制无缺。

玛起元的这番谬论,真是极尽心力,巴结得头头是道。然而,中国古代帝王陵寝最重视的就是孝道和风水。出于孝道,景陵不建石像生;出于风水,泰陵不建石像生。玛起元为了讨好当朝天子,而胡说八道一番,实在丧心病狂。然而,这正是乾隆帝想要做的事情。所以,不仅泰陵添建了石像生,景陵也如法炮制地添建了石像生。泰陵石像生共5对,分别为马1对、象1对、狮1对、文臣1对、武士1对。

泰陵的建筑洋洋大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圣德神功碑亭。其建筑规制、法式与景陵完全一样,用清汉两种文字,在两座石碑上记录下了雍正帝一生的功绩。

第三、泰陵的内葬人物。

泰陵地宫内,除葬有雍正皇帝外,还陪葬了孝敬宪皇后,祔葬了敦肃皇贵妃年氏,共3位墓主人。

雍正帝,名胤禛,康熙帝第4子。他出生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寅时,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三月二日,被封为多罗贝勒,康熙四十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封为和硕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崩于京西畅春园,胤禛继位,第2年改元雍正,时年45岁。

雍正继位后,宣布三年内清补钱粮亏空,设立会考府稽核财赋,严行追赃,减少绅衿滥免差徭之弊,整顿财政与吏治。

期间,在全国推行摊丁入地、耗羡归公及官给养廉银制度。下令解除乐籍、惰民、世仆、旦民、丐户等贱籍,与良民一视同仁。

他注意兴修水利,大力垦荒,劝农,解除海禁。增设八旗养育兵额,试图解决八旗生计问题。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立驻藏大臣。创立军机处,代内阁为中枢机构。与沙俄签订《中俄布连斯奇界约》、《中俄恰克图界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抵御外国宗教侵略,残酷打击异己及政敌,不论兄弟,大行文字狱。确立秘密建储制度,取消诸王对下五旗的统治权,建立秘密上折制度。雍正帝博学多才,精通满、汉文,熟谙儒家经典,热衷佛教,书法娴熟,诗文俱精,著有《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

雍正八年,雍正帝自感身体不适,便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五月初四日,他命人将两盘数珠,一件玻璃鼻烟壶交与自鸣钟处收藏;五月十四日,命将一件金托碟白玉杯交给自鸣钟处收藏;五月十五日,将一部日课经忏交给自鸣钟处;五月十八日,又将古钱一枚交给自鸣钟处……这些东西,都准备将来入葬地宫之中。

可是,这一年他并没有死去,直到雍正十三年八月他58岁这一年,才死于圆明园。档案这样记载当日宫中情形:“八月二十日,圣躬偶而违和,犹听政如常,廷玉每日进见,未尝有间。二十二日漏将二鼓,方就寝,忽闻宣诏甚急,疾起整衣,趋至圆明园,内侍三、四位待于园之西南门,引至寝宫,始知上疾大渐,惊骇欲绝,庄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公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海望先后至,同至御榻前请安。出,候于阶下,太医进药罔效,至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矣”。

关于雍正帝之死,有说服丹药而亡,有说心肌梗而死,在此不作探讨。他终年58岁,在位13年,谥号全称为“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孝敬宪皇后,满洲正黄旗人,乌喇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之女。那拉氏早年被康熙帝赐婚给雍亲王,康熙三十六年生皇长子弘晖。雍正继位后,于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册立为皇后。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皇后死于畅春园。皇后死后,初暂安于京西田村殡宫,乾隆二年三月初二日,葬入泰陵地宫。其谥号全称为“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敦肃皇贵妃,年氏,汉军镶黄旗。父亲为湖广巡抚年遐龄,兄长是川陕总督年羹尧。年氏早年嫁入雍王府为侧福晋,雍正帝继位后,册封为贵妃。她先后有过4次生育: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康熙五十九年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生皇九子福沛。频繁的生育,足见年氏在宫里是得宠的。雍正三年十一月,雍正帝降旨礼部,晋年氏为皇贵妃。“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朕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疾尽礼,实能赞襄内政。妃素病弱,三年以来,朕办理机务,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确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躭延日久。且今渐次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贵妃著封为皇贵妃。倘事出,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

这道诏旨表明,雍正封年氏为皇贵妃时,她已病重不治。果然,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年氏死于圆明园。其金棺初暂安于阜城门外十里庄殡宫,乾隆二年三月初二日葬入泰陵地宫,谥号为“敦肃皇贵妃”。

在泰陵大碑楼内,两统石碑上,分别用满汉两种文字,雕刻着雍正帝一生的“丰功伟绩”,现在,将汉文部分录制如下:

大清泰陵圣德神功碑碑文

洪惟我圣祖仁皇帝统承三圣之谟烈,奄奠万方,抚临天下六十有一年,实兼开创与守成之事。爰自绥靖南荒,翦除三孽而后。惟务以深仁厚泽,沦浃中外,俾涵泳优游,四方人欲,而励精图治,悠久无疆。晚岁之政,尤欲申严庶务以正官方,纠诘敝民以清礼俗,以明济惇大,以节制保丰享。故我皇考嗣承丕基,凡诚孝中正宽仁之大原无一不与圣祖同揆。至用人行政规模,则稍有变通,以求继志述事之尽善。惟皇考神圣之姿默契圣祖,是以膺付托之重任而宏开夫万年有道之长。惟皇考诚敬之德简在帝心,是以致嘉祥之骈臻,而即验于四海于变之盛,虽十三年之忧劳,无一日一时少释于宸衷。而所以贻我子孙臣庶亿万禩之乐利无穷者,诚如天地之无不帱载也。

皇考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第四子也,母孝恭仁皇后在妊时,梦月中仙娥授以神子,既觉而诞生皇考。皇考幼而徇齐,天性仁孝,圣祖恩眷异常。八岁时患腹疾,皇祖方巡狩塞外,闻之遽驰归,一昼夜而至,其笃爱有如此者。奉侍庭帏数十年,深爱悫敬,无一言一动不允当皇祖之心,每语众称为至孝。先是旧皇太子赠理亲王之未得罪也,皇考小心承顺,恪尽臣弟礼,而王恐圣祖眷爱日隆,有防于己,遂至以非礼相加,皇考每顺受之,而刚正之气亦不为少屈,律已则笃谨有加焉。及岁戊子,王以罪废,居常进谀者多背离,相忌者率倾陷,祸且不测,皇考多方保护,以悃忱恻怛,感慰圣祖之心,面曲为王解,始获矜容,王乃愧悔自失。东宫旧属咸洒泣惊颂圣德。方是时圣祖违和,又以允禔、允禩等屡作非彝,以干天怒,居常郁郁,病势增剧。皇考竭心孝养,凡百躬亲,靡昼靡夜,逮四阅月,圣躬乃安。及理亲王再废,圣祖春秋益高。诸王中私怀觊觎者往往矫饰名誉,私树党援,而皇考绝不以一事自表异。友于兄弟,均平如一,莫不同其忧喜。轸共疾痛。其自取咎殃者,亦不避嫌疑,力为调剂。自内外族婣,左右大臣以及近侍宿卫,无一人往来亲密者。圣祖用是灼知圣德渊懿,大义明著,无党无偏,足以膺宗社臣民之付属也。及遭大故,水浆不入于口,以乾清宫东庑为倚庐,素服斋居养心殿,三年如一日。每遇朔奠殷祭及献食寿皇殿,悲不自胜,哀动左右。躬送梓宫,安葬景陵,仁寿皇太后升遐,哀诚一如初礼。凡太庙、郊壇必躬必亲。致斋致悫,观者罔不肃然起敬。每遇水旱之祲,輙愀然曰上天谴责朕躬。命直省旬月奏报雨雪。苟应时则喜动颜色,或过期即减常膳。元年五月京畿旱,虔祷于宫中,自晨至夕不膳,霖雨立沛。盖皇考深念所任受于皇天暨列祖者。惟兹天下之丞黎,故休戚相关,如保赤子而民之所以安者,存乎政。政之所以举者,存乎人。故宵衣旰食,日有孜孜,尤以是为先务焉。念民所苦病者,莫如赋重而刑滥,有司遇灾祲而不恤,巧法侵渔。或惰侈以自耗,致民俗之日,逐奸利,纵**乐,聚徒斗狠,若是者皆盗贼之源也。皇考即位之元年,即大免直省之逋赋。陕西、甘肃二省以军兴运饷,其所供赋税,无岁不蒙豁免。七年至九年,轮蠲各省赋税有差。自元年季张士诚据苏松嘉湖,陈友谅据南昌。袁瑞与明太祖苦战于江东西,横敛以给军,终明之世,故籍未改,特命永除数郡浮粮,著为令典。凡直省报灾,朝闻发不待夕,夕闻发不待朝。每语近臣:“朕蠲租发赈。如救焚拯溺,犹恐灾黎之鲜有济也。彼视民之伤,与已若无与者,独何心哉?”常念水土为农田之本,而救荒之政,莫要于兴工筑以聚贫民,遂博求海内水利,修川防,俾各省河渠湖泽,岁久或淤塞为连州比郡农商害者,咸开濬之。京畿则命怡亲王、大学士朱轼经营水利农田,官开水田数万顷,听民自占者不与。十余年中,费数百万,贫民皆取食焉。洪泽湖都受淮流,广数百里,特高家堰为关键,以束淮而漱黄,下河七州县,民命系焉。发帑银百万,尽改石工。浙江松江海塘,经潮水屡涨,修筑相继,费数百万,滨海之民始得安衽席,无为鱼之患。往者,封疆大吏好因事以自为功,有司承迎以速进取之路。凡有兴作及赈灾动称捐助,或曰小民乐输,皇考再三谕禁,以苏民困。州县巧取有禁,门关苛索有禁。而民隐之万难上达者,莫不在皇考洞鉴之中。每遇重囚即深厪睿怀,屡饬法司必三覆奏。好生之德发于不能自己者如此。念刑罚所以济政教之穷,必修礼正俗,乃可清其源。详注圣祖仁皇帝谕旨十六条,亲制劝农种树之诏,御书刊示四方。命九卿详定贵贱服色、兵民婚丧礼制,实举寿义贞节。分遣御史巡行直省,常恐所任非人,则虽有良法美意,德难下究,教不虚行,故搜扬俊乂,立贤无方。自唐宋以后,秩禄不足以赡庶官,不肖者各以他途取之,用此苞苴盛行,不可遏止。皇考于外省督抚以及州县亲民之官,各赐养廉,较正禄数十百倍。其在京师卿贰则赐又俸,司旅并给饭费,虽闲曹职官,亦准俸银之数,赐之廪谷。而寡廉鲜耻、巧取而殃民者,法亦有所必行焉。左右辅弼及封疆重臣,忠勤夙著,猷绩彰闻,则推诚倚任,坦然不疑,俾得展尽底蕴,而常戒以面从,责以启沃,优容宠賚,十百于寻常。其有恃功骄蹇,植党营私者,则法立诛必。而忠直善良,即时有失误,屡被谴诃,卒保其终始。建贤良祠,崇祀累朝硕辅,其余著勋伐,效命疆场者,皆录用其后人。又念士者,民之表仪,而庶官所由备也,故广其登进之途而董之以教。元年,命郡州县学官必用正途。二年,躬诣太学,颁训饬士子文。四年,命直省督学举英才。八年,举通晓性理举人八人,并赐进士。各省会俱特建书院,取之之广,恤之之周如此。兵者,民之卫藩而国戚之所蓄也。故勤其蒐简之政而曲体其情。命提镇考核将校,必察其训练拊循之实,毋得徇私。提镇之优劣,一以整饬将校,训练行伍,和辑兵民定之。士伍则正粮之外,别发帑银,俾军帅营运以恤其婚丧。盖皇考莅官驭将,勤民养士,整军恤众,使文武并励,中外相维,制防曲尽如此。重念八旗乃国家根本,内外大小臣工士民军吏所观式也,故所以教之,养之,取之,任之,察其情而优恤之者,尤详且备焉。元年,即命举人庠生之服公事者,各还家专力于学诵,设八旗官学,各就其方,简其士之秀异者而官教之。命诸王察举孝弟守分力学者,以承平日久,生齿愈繁,取八旗余丁四千八百人为教养兵,岁给十七万有奇,自五旗诸王不得以旗分人员多供差役,擅治其罪。下此正副都统及参领、佐领不得苛索外吏财物。窃尝审究皇考治法之源流,然后古圣王所为,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其规横气象始可得而见焉。皇考自宗亲戚畹勋旧以及八旗之士众,自京师畿辅以及九州四海之军民,惟恐其疾苦之蔽壅,礼俗之衰恶,一如一身之中,毛发有触而必动,虽外藩蒙古皆如家人父子,其职官并予俸禄,兵众咸给月粮。土默特守台站人,岁时有赏。用此凡有征讨,外藩效命,屡谕蒙古王、贝勒,宜爱民惠下,其子弟之俊秀者,或在内廷教养之。赐安南以隙地,减朝鲜、琉球贡物,厚朝鲜、俄罗斯国人之赏賚,给琉球来学者归国之道賚,不独泽流方外,而声教亦渐被于遐荒。十有三年之间,宵衣旰食,无晷刻之宁,不谓天下已治,万民已安而少懈夫朝乾夕惕之皇衷,故以事天之诚敬,昭事百神而神无不格;以法祖之仁孝,锡类万物而物无不孚。至于孔子德配天地,尤加崇礼。王爵之封,上及五世。跪献之礼,首著上丁。详定配享先贤,增置五经博士,皆前古所未有也。教养宗室而宽其拘禁者。自登宸极,则封理亲王子弘晰为郡王,而于理亲王未降一旨,未遣一使,曰“吾不欲受其拜并闻感恩之言也。”锡賚频仍,惟命内监传送,且教以询所从来,勿令告以上赐。及王薨,躬临哭奠,追赠更亲王,命弘晰进袭亲王爵,分封供具特厚。怡贤亲王之丧,躬临哭奠,哀恸久而不已。自戊子年后,允禩、允禟辈莫不妄冀非分,结党树援,尝触怒圣祖。圣祖降朱批,谕皇考及诸王云:“朕与允禩父子之义已绝”。及皇考嗣位,重念兄弟情,且知彼明敏能任事,爰命辅政。加恩信用,冀以感悟其心,密封皇祖旨于内阁,不以宣示外人。乃允禩不但不悔改,且心怀怨望,怙恶不悛,允禟在西宁,多为不法,显悖臣礼,皇考虽申告中外,明正其罪,绝其属籍,而两人犹得以天年终,罚费及嗣。自御极以后,瑞应骈至,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联珠,黄河之青自陕州至邳宿,二旬有五日不变。凤集麟生,庆云甘露,灵芝嘉谷之祥,不可胜纪。皇考每见奏章,必深自警惕,咨戒臣工,苟德政之不修,虽天瑞不足恃也。彰明人纪,更定刑章。凡继母虐杀前子,以所生子抵法。无故杖杀仆婢者,分别轻重治罪。访明太祖本支裔孙,袭封侯爵,以承其宗祀。自明初,绍兴有惰民,靖难后,诸臣抗命者,子女多发山西为乐户,数百年相沿未革。一旦去籍为良民,命下之日,人皆流涕。自准噶尔扰边,圣祖仁皇帝宿兵西北陲,以保旧属诸藩。青海之平也,彼又纳我叛臣,虽屡加训告,袭盗不休,故定议濯征,为一劳永逸计,及十年,大破之于喀尔喀之地。边将争言宜乘时进剿,皇考念彼远处外夷,武不可黩,乃遣使谕告,决意罢兵。西南洞苗,自古为附近州县之害。自平定广乌蒙古州归义,开地二千里,而时戒边疆大吏为善后之谋。

敬惟皇考自始至终,所以莅官勤民教士恤军安内驭外者,无不体之以诚,本之以孝,用之以中,持之以正,育之以仁,抚之以宽,与圣祖仁皇帝若合符节而更化砥俗,使天政遵道遵路,如优恤宗室,而礼度必谨于防维。爱体大臣而法禁必行于贵近。搜罗才俊,而甄别不漏于昏庸。教育士民,而捕洁独严于败类。盖非此不足以移文恬武嬉、阴私交结之风,革吏蠹民偷、险戾奸欺之习。未尝非圣祖晚年整肃官方,矫除薄俗之遗大府监司,内而阁部院司台垣,不敢以己事干外吏。仓库侵蚀者,所在充盈,庠序鲜嚣陵之士,门关无苛索之兵,蠹吏散朋、奸民徙业。孔子所称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我皇考实克当之。

皇考即位之元年八月,即手书建储事,密封宫廷,布告鲜臣。八年六月,圣躬违和,特召臣及庄亲王、果亲王、和亲王、大学士、内大臣数人入见,面谕遗诏大意,谓:“朕夙夜忧勤,惟体圣祖之心以为心,法圣祖之政以为政。因见人情浇薄,官吏徇私,罔知改省,不得不惩治以戒将来。故有从前条例本严而改易从宽者。乃原议未协,朕与廷臣悉心酌定,可垂永久。有从前本宽而改易从严者,本欲俟诸弊革除之后,酌复旧章。”乃知皇考圣智天纵,灼见圣祖不言之意。以就前功,而随时取中,用建民极。盖圣祖时,疮痍初复,非遍覆包涵,不足以厚生养而定民志。

皇考继承之初,则政宽而奸伏,物盛而孽萌,非廓清厘剔,大为之防,其流将溢漫而不可以长久。两朝圣治,正如天地四时之运,相推相代,以成岁功。先儒所谓虽有改制之名,而无变道之实者此也。皇考圣意,原欲大加整剔,使弊绝风清,人人皆知理法,而后布恩施德,以培国家万年元气。昊天不弔,未假之年。使十有三年惫精劳神之圣心犹未释于龙驭上宾之日,而广大欲沛之泽不及旁流汪濊,以遂皇考之初志。而亲见黎民遍德之休也。呜呼痛哉!雍正十三年八月已丑,皇考崩,圣寿五十有八。乾隆二年三月庚寅葬泰陵。小子谨拜稽首而献颂曰:

惟天行健,运而不息。阴阳甄陶,万殊一则。

惟圣时宪,建极宜民。其用曷先,曰义与仁。

当丰而亨,蔀亦潜滋。既大且豫,发戒其随。

皇帝继序,履盛持盈。日暄雨润,雷动风行。

皇天所付,惟此嘉师。四圣容保,予承予依。

曰予作君,在厚其生。其灾其害,我躬是膺。

曰予作师,在正其德。其薄其顽,我躬之忒。

设监置牧,惟民之安。苟非其人,虑为民残。

以膂股肱,信贤不贰。庶司百吏,开诚以示。

片言心录,小善必登。耳提面命,无或荒宁。

官箴之败,交以贿成。贤奸可易,白黑可更。

植党背公,涛张谲诳。上下相蒙,斯民曷望。

重增秩禄,用绝苞苴。私涂既闭,邦经可胪。

旌廉擢能,俾钦俾慕。诛恣惩贪,俾愧俾寤。

九官承式,庶事寡愆。大府整躬,百城晏眠。

敬刑明罚,乱狱无滋。岁会月要,出纳无欺。

救荒拯溺,家霑户浃。增防滩川,役均廪给。

兴礼明教,以示之则。禁暴诘奸,以除其。

煌煌帝京,政肃风清。豪强屏息,奸究潜形。

博戏斗嚣,鹑茵鸡栅。奇技**声,儿童莫识。

近自畿甸,周于海隅。山行野宿,刁柝无虞。

曷占政成,官称其职。曷占民安,鼓腹作息。

皇帝政治,身为表仪。由中达外,诚一无私。

郊庙明禋,洞洞属属。阙廷莅政,雍雍穆穆。

大孝备矣,昭哉嗣服。眷旧亲贤,久而弥笃。

近承德意,远树风声。父勉其子,弟祗其兄。

未明求衣,日昃不食。一日万畿,是匡是饬。

天现其光,珠联璧合。地效其灵,河精川翕。

亩穗丛歧,陵芝结纽。凤翔麟游,近在郊。

皇帝曰咨,毋安毋豫。我群我臣,惟戒惟惧。

遇灾而惧,灾可为祥。以祥为常,志将日荒。

重道崇文,德以是懋。张皇六师,武不敢究。

天衢如砥,万国朝宗。开我明堂,四裔来同。

盛德之气,生物之元。于时为春,在人曰仁。

尊严之气,物以凝闭。于时为秋,在人曰义。

巍巍圣皇,是则是效。雨露雷霆,罔非至教。

德厚于地,智崇如天。仪我后昆,亿万斯年。

乾隆四年七月二十四日孝子嗣皇帝弘历敬述

雍正皇帝,这位具有争议的一代帝王,作为“康乾盛世”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或流芳百世,或骂名滚滚,就连他平静后宫的那些甄嬛们,也备受世人瞩目。甄嬛们的生活情趣、爱恨情仇、最终归宿,都被人绘声绘色的加以演绎。这就是雍正帝的人格魅力,也是历史带给我们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