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清太宗皇太极 一 皇太极生平

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出生地是费阿拉城。努尔哈赤第八子,母亲为叶赫部酋长杨吉努之女,名孟古姐姐,即孝慈高皇后。

皇太极出生时,正是其父努尔哈赤征战南北,草创大业的艰难岁月。他十几岁时,就能帮父亲料理家业。他聪敏机智,又细心过人,深得父亲的信赖。大金国建立后,皇太极与其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被立为“四大贝勒”。皇太极掌控正白、镶白两旗,参与大汗国的重大政治和军事决策。

皇太极骁勇善战,又足智多谋,在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中,他身先士卒,尽显军事才干,倍受其父的信赖和宗族内部高层的推崇,他在爱新觉罗家族中继承人的地位已初步确立。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崩后,皇太极在众王的推举下,于九月一日继承汗位,改年号为“天聪”。

皇太极继位后,一面加紧改革以往的制度,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一面调整对临近蒙古、朝鲜的策略,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攻打明政权,以便最后夺取天下。

皇太极首先采取的是缓解其与汉人的矛盾,改革对汉民的高压政策。如:严格制止满族官员擅自勒索汉人财物,减少汉人的劳役负担,用汉官管理汉人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其次,皇太极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加强了中央集权。如,仿照明制度建立六部,设立八大臣、十六大臣与诸王贝勒共同议政,削弱了原有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大贝勒的权力,从而确立了皇太极一人独尊的局面。

对临近地区政权的政策调整,也是他巩固实力的重大举措。首先是对蒙古,采用“慑之以兵,怀之以德”的策略,对蒙古各部施以不同的办法。采取友善通婚和馈赠的办法,拉拢科尔沁部、喀尔喀部,而对察哈尔林丹汗部则采用武力征服。最后,使蒙古十六部全部归顺。

对于朝鲜,由于其一直附属明政权,皇太极便决定武力征服,分别于天聪二年、崇德元年两次用兵朝鲜,迫使朝鲜国王与之订立君臣之盟,称臣纳贡。

进一步完善八旗制度。皇太极出于政治的考虑,先后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一方面扩充了八旗组织,一方面又以军政合一的形式,将两个八旗组织控制在自己手中,满、蒙、汉联合专政的局面初步形成。

部署完这些,皇太极认为征服明王朝的时机已经成熟。早在天聪三年十月,皇太极就率大军,进入明朝腹地,攻下蓟州、三河、顺义,逼进通州;同时,又攻占了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天聪五年、八年,又不断在辽东与明军激战,取得胜利。

天聪九年,皇太极获元传国玉玺,这使他大喜过望,认为是天赐良机与他。于是,他去掉汗号,建立清王朝,年号“崇德”。

崇德初年,他主要军事行动是打击明王朝。不断用兵,不断取得胜利。崇德四年,在锦州战役中,俘获明将洪承畴,明13万大军覆没殆尽,皇太极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为进军关内,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皇太极在清宁宫“无疾而崩”,享年52岁。谥号全称为“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太宗在位17年,有后妃14位,皇子11人,公主14位。其中,皇后2位,继妃以上5位,侧妃2位,庶妃5位。后宫秩序雏形已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