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暗潮涌动

王玄和郑哲两位大儒,在国子监手谈,最近两人的心情还是不错的,开到第二局的时候,郭鹏来向他的老师禀告枫园动向。

李逸那个黄口小儿的名声,被逐渐定性,当日在众人面前被顶撞的气,也基本上顺了,打算让郭鹏停止散布流言,以后自然发展。

“李逸悄悄的在西市盘下一间单铺。”郭鹏说这句话的时候,两个老人没有什么反应。

单铺就是没有二楼,面积大却是拐角弧形的门面,连地皮买下来也只要二、三百两,能干什么?

听到河间王府的马车昨天进枫园,老人才皱了皱眉,郭鹏说到商铺卖纸的时候,郑哲手里的黑色棋子掉在了棋盘上。

“他哪里来的纸?!”带着疑问的凝重语气,这件事显然超出了郑哲的接受范围。

前几个朝代,天下战乱不止,特别是五十年前,汉人被屠戮大半,存留下来能造纸的工匠,都在王、郑两家。

王玄示意郑哲冷静下来,放下棋子,一脸严肃的问郭鹏:“你是不是有什么细节,没有如实禀告?”

郭鹏额头隐隐见汗,只好一五一十的将这个月的细节一一上报。

听到枫园收枯草和废木料,王玄没有反应,当听到田麻、野麻等材料,王大儒怒道:“无知小儿,成事不足!”

郭鹏赶紧认错,又继续说商铺卖纸的事,听到商铺里百文五斤的价格,眉头紧锁,郭鹏知道老师有疑惑,从袖袋里拿出一些卫生纸递过去,正是他昨日安排的人买了一提回来。

两人仔细的翻看卫生纸,比他们做的次品麻纸还要粗糙,微用些力气就能破了,听郭鹏说写字不聚墨,这才舒展了一些眉头。

如果是厕纸的话,倒也没有太大关系,怕就怕对方,忽然造出写字的麻纸。

至于说各府拖了许多木制物件回去,这没有引起两人的注意,他们除了造纸之外,在意的只有名声,流言稳定就行。

王玄让郭鹏好好安排人盯着枫园,这已经不是名声的问题了,而是他们家族的根基。

三皇子李勇就一点都不生气,在他看来,李逸做生意是小事,一旦做了商贾,就与官场无缘,李逸赚再多钱,也斗不过他。

正在甘露殿的李济和秦珏也认为,李逸赚钱还行,但是在流言和名望的事情上,无法奈何名门贵族,这场闹剧,可能还需要他们出力。

刚入午时,老张到秦府的时候正好遇到从皇城方向回来的秦珏,拿到了昭国坊一些农家院的地契。

未时正,老张出现在永宁坊,买了一处宅院,申时末,又在孟菲菲的陪同下,买下了东市锦绣楼旁边的商铺。

傍晚,李逸拿着几张地契,将老张、扈仕隆和考生学子中的代表刘玄卿,召集到书房,谈至半夜……

长安城这段时间有几个小改变,刚开始没有多少人发现。

比如西市的一处拐角,有一家还没有挂牌的拐角单铺,每天都有些人过来看看,有普通百姓,有胡商,也有富户下人,都嘟囔着又没开门。

而东市一家旺铺,听说老板搬离长安,商铺已经卖了,也是一直没有开门。

不知何时开始,官家和贵族的一些千金小姐出门时都拿着一柄漂亮的扇子,遮颜含羞,掩面顾盼时都比以前有气质多了。

卖琉璃器的大户王家,偌大的商铺里换了一些称之为桌椅的东西,来往客商纷纷咨询从哪里购买,确实比案几和席地要舒服太多。

越来越多的人在寻找这些东西的出处,而安排好一切的李逸,这天带着丫鬟夏竹,又坐到艺馆,听说书人描述那美人自刎乌江岸的不屈霸王。

柳颜汐心情尚好,甄阔这个富家少爷送了几次礼物,她都推辞了,但今日这柄宫扇,她没有拒绝。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自小被卖到艺馆,十七的柳颜汐有太多的感触,看着诗词下方的“绵泽”两个字署名,她有了想见这个人的欲望。

平复一下心情,柳颜汐不再理会雅间的甄阔等人,坐至琴台旁,习惯性的往外望去,却正好望见云淡风轻的李逸,一阵欣喜之意没由来的涌上心头。

说书人刚说完霸王自刎身死,下一场还要一些时间,听到楼上传出改编的琴曲《阳春白雪》,李逸也不禁赞叹一声,弹的真好!

常来这里,李逸偶尔也会和楼上的女子四目相对,在他眼神的天赋加持下,自然看得清花容月貌,还有女子眼中的惆怅。

可是这些和他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世界有太多悲伤的故事,他只是一个想当闲人的路人。

路见不平、掏银赎身这种事想想就好,他还是个童养婿身份,听说那姑娘洁身自好,李逸也只能在暗地里祝她有个美好的未来。

甄阔还以为是自己的礼物,导致了柳颜汐今日格外开心,总算把买扇子的那口恶气散发了出去。

那日在膳厅,见到姑母和秦璐都拿出宫扇的时候,甄阔顿时觉得自己有东西可以打动柳颜汐了,待知道出处后,一脸愁苦。

思前想后,还是找到秦璐说出购买意愿,谁知道秦璐听了之后说五十两一把,甄阔马上答应,又提出能不能署名的要求。

李逸听秦璐传话后,拿了一把新绣的宫扇,也署名了,只是署的是自己的名,告诉秦璐,收一百两,少一两都不行。

结果扇子出现在柳颜汐手里,过程可想而知,甄阔到此时才有些好心情。

日子在一天天过去,太子成年的那一天,文朝又发了一波天下大赦的福利,第二天开始,五月中旬的天空就连续下了几天的雨,老百姓都说是文贞年间,皇上带来的第一次福泽。

下雨天干什么?老百姓当然是各坊曲巷内的聊天呗,那几天出现了一些学子,拿着几张宽大的纸,在各坊老百姓聚集的地方讲故事。

虽然有些地方听不懂,但闲来无事,听听也好,何况这个“故事会”蛮好听的。

学子们说,故事会有更新,每隔三天的傍晚休息时,他们会来坊间讲故事。

雨过后就是连续的晴,但学子们不曾间断,三天一次,老百姓们渐渐也知道了他们手里的大张纸叫作——《长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