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豪门内讧

先贤有言: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有道是“盛极必衰”,别看王氏家族在王鳯这只“头羊”的带领下无比风光。要是一旦王鳯的身体出了问题,王家内部潜伏的问题马上就暴露出来了:王鳯之后,谁来接班?

王鳳首先排除了他那几个不争气的弟弟,指望王谭、王商这几个饭桶草包?还是省省吧,老王家还不想被别人做馅包饺子!本来王鳳有意提拔王莽,他也观察了王莽好几年,发现这孩子在政治上很有天赋,是个根红苗正的好料子。可他太年轻了,资历太浅,现在恐怕还不是他出头的时候!

王鳳又想到了外甥淳于长,淳于长虽然和王莽一样年轻,甚至比王莽在朝中更有人脉,皇帝皇太后包括百官那里都能趟得开。但淳于长有个最大的缺陷:他不姓王!人心隔肚皮,谁知道淳于长心里想什么。而且如果要用淳于长,王氏家族里肯定通不过,最后淳于长也他被否定了。

想来想去,王鳳只有一个选择,这就是堂弟王音。王音虽然和王鳳不是一父所出,但好歹也是同一个祖父,在血缘上很亲近。最重要的是王音为人机警干练,性情忠厚,又对王鳳百分百忠诚。因为王鳳实在别无选择,王鳳只得最终做出决定:让王音出头接班!

阳朔二年(西元前23年)三月,王鳯的私党、御史大夫(副丞相)张忠病死在任上,随后王鳳就让王音出来顶了张忠的缺。王鳳深谙官场规则,不能让王音直接上位。饭要一口口的吃,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由于当时朝廷早就被王鳳牢牢控制在手上,虽然台上还有一个丞相张禹,但油滑的张禹早就抱住了王鳳的粗腿,完全成了王鳯的应声虫。大丞相尚且做了王鳳的狗,更不用说其他官儿了。他们都在跟着王鳳混饭吃,自从王音当上了御史大夫后,他们就知道,这下辅政的位子可能要“改朝换代”了。

一年后,王鳯的病越来越重了,眼看着没几口气了。到了阳朔三年(西元前22年)夏,王鳯开始进入了人生的倒计时。在他病重的这段时间里,只有王音、王莽和淳于长三人能贴身在王鳳身边轮流伺候,这三人表现的很积极,他们要么亲口尝药喂送,要么跑腿办事,要么干脆端屎送尿。这些孝行就连王鳯的儿子都做不到,更别说王谭王商、王根等几个兄弟们了。

三人对王鳳的忠诚,让他深受感动。他觉得,眼前伺候他的这三个人将来肯定会有大出息的。本来王鳳对王家的第二代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但看到王莽等三人的所做所为,王鳳长喘了一口气:“老王家有救了。我可以安心地去了!”

王鳳现在半死不活的就这么耗着,消息早就传进了宫里。刘骜听说大娘舅快要咽气了,心情很复杂。他一方面希望王鳳现在就完蛋,自己好收回最高权力。另一方面,他又希望王鳯能再坚持几年,继续帮自己打理朝务,自己也好有闲心吃喝玩乐。

虽然刘骜对王鳳有满肚子的不满,但毕竟还是他的舅舅,好歹面子上要做的圆满一些。刘骜经常去大将军府去看望舅舅,实际上他也是去侦察敌情的。

因为刘骜对王鳳已经内定王音接班并不知情,所以他在慰问王鳳的时候,提到了接班问题:“将来谁接着干?”刘骜告诉王鳳,如果舅舅百年之后,朕就提拔三舅王谭接任。

让刘骜意外的是,他的话音刚落,王鳳差点没从**蹦起来。他情绪激动地告诉外甥:“陛下说的是谁?王谭?不行!绝对不行!他没有接班的能力。为大汉天下计,臣死后,陛下万不可用王谭!”王鳳这时已病入膏肓了,情绪有点激动,一口气没喘上来,憋得满面通红,差点让他咽了气!等王莽等几人上来,七手八脚地伺候的他消停了一点,他这才泪流满面的拉着刘骜的手,交待了后事:“臣死后,可由御史大夫王音接班。王音为人刚正有才学,臣以百口性命担保王音必可大用。至于五侯,这些人除了会吃喝玩乐,什么都不会。陛下可保其富贵,但万不得让他们上台执政,否则天下必大乱,大汉危矣!”

原来王鳳准备让王音接班,刘骜对王音还算了解,这个表舅比那几个饭桶亲舅确实强了不止一点半点,王音是个不错的人选,刘骜也就答应了。

过了几天,王鳳实在撑不住了,在弥留之际,王鳳口授遗表,让王莽执笔书写。除了开篇将刘骜吹捧了一通,随后王鳳正式提名王音为大司马人选。除了王音外,王鳳还提到了淳于长和王莽,认为他们都是可用之才,陛下日后可大用。

八月二十四日,王鳯死于大将军府。九月二日,按照王鳯的遗愿,刘骜下诏任命王音为大司马、车骑将军,晋升黄门郎淳于长为校尉诸曹。而多年吃素的王莽也癞蛤蟆跟着月亮,沾了一回光,他被任命为黄门郎,也获得了入宫任职的机会。

眼看着堂弟王音飞上枝头做凤凰,平阿侯王谭在旁边流尽了口水。在这次分封中,王音吃到了大头,而根红苗正的王谭却只捞到了一个特进的虚缺,另外就是被安排负责统领长安十二城门的城门兵。

这样的安排,对吃惯了肥缺的王谭来说几乎就是莫大的人格羞辱。王谭虽然能力平庸,但野心却不小,在大哥王鳳还活着的时候,王谭就开始做起了首席辅政大臣的清秋大梦。哪知道诏命下来,居然让他当了“守门员”,而且还要守十二个门!王谭平时散漫浪**惯了,哪能吃得起这份苦。王谭满肚子的不痛快,大骂哥哥王鳳薄清寡义,胳膊肘朝外拐。再加他的狗腿子、安定太守谷永在旁边扇阴风,王谭终于坐不住了。一怒之下,他退回了朝廷的任命,拒不到任。

王音刚刚上任,王谭就公然给他甩脸子,分明是在向他挑衅嘛!王音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哪里容得下王谭在他面前撒野放刁。虽然王音暂时没动王谭,那是他顾全大局而已,但在心里却给王谭记下了这笔账。

王音现在最重要的事是稳定朝局,他要让天下人看看:他的这个新任大司马可不是全凭凭裙带关系爬上来的。事实也证明,王音比王谭等几个草包更有能力驾驭着大汉帝国这艘百年巨舰。不过王音因为是直接从御史大夫任上被王鳳提拔上去的,所以他没有爵位,光棍一条。刘骜感觉有些亏欠王音,三年之后的鸿嘉元年(西元前20年)六月,刘骜下诏封大司马王音为安阳侯。

虽然刘骜能给王音的都给了,但他毕竟是一国之主,大权实际上控制在王音手上。刚开始刘骜还能忍受,时间一长,刘骜就有些沉不住气了。本来王鳳死了,刘骜觉得是时候收回权力了。哪知道王音丝毫没有归政的意思,既然王音不识相,那刘骜就只好自己想办法了。

刘骜的心思,被他的老师丞相张禹看出来了,张禹是个随波浮沉的人物,他不懂治国安邦,但深歆权力的潜规则。张禹知道自己霸在道上有些碍事,不用刘骜直说,张禹就明白了。

张禹以年老体衰为由,向朝廷提出了辞职。刘骜自然明白张禹的意思,立刻准奏,胡乱给张禹封个了特进,并封了安昌侯,踢回家养老。一个月后,刘骜任命了新任丞相的人选,就是原御史大夫薛宣,薛宣的原职则由京兆尹王骏接任。

薛宣威严持正,望重朝野,尤其精明法律,用刑深刻。王骏是宣帝朝名臣王吉的儿子,在京兆尹任上,王吉用法严肃,京兆一郡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等待王骏接任京兆尹后,也是大有父风,深得民心。除了薛宣和王骏这两个京城官场上的著名刺头,还有一个丞相司直(丞相助理)翟方进,此人器宇恢弘,与薛宣也是至交好友。

听说薛宣和王吉上位,旁边还跟着一个翟方进,王莽暗暗叫苦。虽然王音虽说能力出众,但薛、王二人更是不好对付,以后王家可有苦头吃了。果然,薛、王上台之后,开始有意无意地开始于王氏家族过不去,时常找茬。

王莽对此异常担忧:单单薛、王这两人,就足够大司马王音喝一壶的了。再加上一个翟方进,王音岂能招架。他还发现,薛宣、翟方进、王骏等人与淳于长的关系很好。尤其是翟方进,此人与淳于长来往极为频繁。王莽暗想,遇到这三位“黑面”人,怕是我们王氏子弟怕是要倒灶了!王音的威严、气度以及手腕,远不能与王鳯相比。他根本对付不了薛宣、王骏,肯定会被其掣肘。王氏子弟们骄纵惯了,哪里晓得这些利害?真是凶多吉少!

王莽的担忧一点没错。随着王氏集团的内讧,朝廷格局与王鳯辅政之时大不相同。以前王鳯活着,刘骜还不敢过分胡来。王鳯死后,刘骜头上少了一根紧箍咒。再加上王音、薛宣、王骏他们几人在忙于“内斗”,没人能对他形成威胁,他也就省心多了。刘骜顿时像没了王的蜂,变得更加**不羁。

这一下,朝野内外就要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