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豪门寒士

俗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谁家里出了一个大牛人,他身边的七姑八婆全都跟着吃香喝辣,从古至今,莫不如此。在王鳳的打理下,老王家已经稳稳当当把持了朝廷大权,王氏子弟遍及朝廷内外,各居高官要职,甚至连王鳳同母异父的兄弟苟参都能当上了水衡都尉这样的肥差。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虽然老王家现在牛气冲天,但并不是王家所有的人都有福分享受到这块肥肉。比如说王鳳同父异母的兄弟王曼,这一支王氏就没有从王鳳那里得到什么好处。

王曼虽然和王鳳同一个老爹,但毕竟不是一母所生,而且平时两人关系就比较疏远。在王鳳还没有发达的时候,王曼的小日子其实过的还不错。虽然王曼能力一般,但也分到了老爹王禁的一份田产,平平淡淡地带着一家老小度日。

王曼的老婆也姓王,名叫王渠。虽然王曼为人比较老实,但他的婆娘却从来就不是个省油的灯。王渠是个爱慕虚荣的女人,她不喜欢过平淡的生活,经常窜到妯娌堆里,喝酒玩乐,经常半夜醉倒在自家门前。

摊上这样的老婆,王曼直叫晦气,但毕竟几十年夫妻一场,感情很深了,何况王渠还给自己生下两个招人喜欢的儿子:大儿子王永,二儿子王莽(字巨君)。不过因为王渠经常在外面鬼混,所以街坊邻居就怀疑王永兄弟可能是王渠在外面勾引男人生下的野种。

男人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却最怕老婆给自己扣绿帽子,男人都是要面子的。当这些闲言碎语传进王曼的耳朵里,王曼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打击,加上本来身体不好,没多久他就病倒了。还没有等到大哥王鳳发达的时候,王曼就死了。所以王鳳后来给兄弟们封侯的时候,就没有王曼什么事。

公、侯、伯、男、子是封建时代的五种爵位,且不说封公了,如果能封上侯,那就是一步登天,富贵等身。其他王家兄弟都封了肥侯,个个腰缠万贯,享尽了荣华富贵。而王渠带着两个孩子,眼馋地看着妯娌们吃香喝辣,心里很不平衡,暗地里没少骂王曼这个死鬼。

王曼这一支的王氏确实是王氏豪门中最不幸的,还没等王渠骂完死鬼丈夫,又一个巨大的不幸砸到了她的头上。此后不久,家中的长子王永突然病故,抛下了妻子和幼小的儿子王光。本来王永在朝中谋了个诸曹尚书的差使,虽然不是大富大贵,至少凭这份俸禄,家人都能吃上饱饭。可随着王永的突然离世,家里的顶梁柱倒塌了。次子王莽这年只有十九岁,还在上学,还没有赚钱的能力。家里除了得到朝廷象征性的一点抚恤金,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这家人的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刚开始,这一家老小还能吃朝廷的救济,可时间一长,这点钱也花完了。他们现在可以说家徒四壁,除了几条命,家里什么都没有了。眼看着全家人就要活活饿死了,当家的王渠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哭哭啼啼地闯进宫里,去找大姑子王政君求救。

王渠厚着老脸,求皇太后可怜一下他兄弟王曼的子孙,好歹赏孩子们一口热饭吃。王政君为人善良,何况又是他哥哥留下的遗脉,她自然要伸手帮的。她安慰这位穷嫂子:“你别怕,只要我还在,你和孩子们就饿不死!”傍上了皇太后这棵大树,王渠一家人的吃穿总算有了着落。

王渠并不好打发,还要继续讨甜头,这下王政君为难了。但既然答应了她,就得把好事做到底。王政君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在除了给王渠每月生活费之外,同时还另外拨了一笔款子给她们家。但这笔钱却没有打到王渠的户头上,王政君知道王渠这婆娘历来不会过日子,平时花钱大手大脚,要是把钱都交给了这个婆娘,只怕两天就花完了。王莽却为人谦和孝顺,很得邻里赞誉。王政君听说侄子王莽有恭俭贤名,心中很是欢喜,故而就把这笔钱交给王莽保管。

自从姑姑伸手帮了他们家后,王莽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一门心思扑在了学习上。套用现在相当流行的一句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王莽知道,他比不得那些坐享富贵的同族兄弟,他除了扛着一块豪门子弟的镀金招牌,什么都没有。

王莽一边照顾老娘和寡嫂、侄子,一边刻苦学习,他虽然在名义是豪门子弟出身,但他和那帮知知道成天掏鸟窝、遛狗的纨绔兄弟不一样。成年后的王莽身高七尺五寸(合今1.76米),面白如玉,平日喜欢戴高大的帽子,脚上穿着厚布靴,身着氂装衣,一副当时标准的儒生打扮。王莽腹有诗书,气质厚重,人品端庄,深得上流社会的称赞,人人见了都夸这个青年有君子之风。

王莽小时候因父兄早亡而家境贫寒,加之老娘又不争气,使得家声恶名在外,街坊邻居们的闲言碎语更是让他抬不起头,一直在心中感到深深的耻辱。如果想飞黄腾达,他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

其实,王莽经历过这种事也不是坏事。他从小在逆境中生存,这反而是他的幸运。孟子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王莽从小就钟鼎玉食,长大后会是一个什么模样?看看他的那帮不成气的叔伯兄弟们的德性就知道了!

像王莽的五个叔叔王谭、王商、王立、王根和王逢时,如果不是托姐姐王政君的福和大哥王鳳的上位,以他们半吊子的功夫,别说封侯了,能当上太守就算他们天大的造化。说难听说,这些人都是吃软饭的,不过是王政君飞黄腾达后的副产品而已。

虽然王鳳也是凭王政君上位,但王鳳确实有真本事,只要有本事,靠什么上位的都不重要。卫青不也是靠着皇后姐姐,才从奴隶到将军的么?王家兄弟中,除了王鳳以外,其他的几乎都可以在脑门上贴上“饭桶”的标签。

王鳳的几个弟弟是典型的小人得志,他们平空捞到了富贵,倒不怕树大招风,而是怕招的风不够大。这帮人靠着王鳯、王政君得势后,开始在朝廷中拉帮结伙,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把朝廷搞的乌烟瘴气。

最可气的是,这帮饭桶不但四处咬人,连自己人他们都要咬,兄弟之间谁看谁不顺眼了,扑上去就是一通乱咬。兄弟间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暗中却互相算计,今天一记勾心拳、明天一通窝心脚,王氏家族的关系彻底乱了套,王鳳看弟弟们如此胡闹,气的在旁边吹胡子瞪眼,却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王鳳虽然为人还算清正,能力也没的说,但他却挡不住兄弟子侄们的放纵奢侈。时间长了,他心里焦急,要是这样下去,王家的名声早晚要被他们给败光了!树大真的招风,王氏家族的突然崛起,自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重点关注,他们的一举一行,都被人盯着呢!

好在这一切,暂时都与王莽无关。

王莽其实心里并不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也想过上这样的豪华生活,但他也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王莽要想出人头地,只能“先求名后搏利”,通过在社会上搏得贤士的名声,然后通过舆论给自己大造声势,慢慢爬上他心中的那座高山。

王莽是一个很要强也自信的人,他不怕吃苦和寂寞。耐得住寂寞,往往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他为了学有所成,省吃俭用积攒学费。他拜了沛郡名士陈参为师,专攻《礼经》。在陈参门下的几年中,王莽表现的很出色,“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与平民出身的陈咸、耿况等名士的交往密切,颇得时人赞誉。

学成之后,王莽开始有计划而不动声色的朝政界靠拢,这才是他的最终目标。虽然家贫,但毕竟他出身天下第一豪门,可以近距离接近当时的天下名士,比如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闳、上谷都尉阳并、中郎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此公说的)等人,渐渐都成了他的至交好友。

而对于那些权势显赫的伯父、叔父,王莽更有办法对付他们,说白了就一个字:孝!王莽没事就在叔伯们身边走动,想尽办法讨他们的欢心。尤其是对位高权重的大伯父王鳯,他更是特别孝顺。在学习闲暇,他从来忘不了定时到伯父家请安。

对于这个穷侄子,王鳯并没有高看一眼,觉得他不过是寻常人,只不过看到亡弟王曼的薄面,就给王莽在他府中安排了一点杂事。从此,王莽就在王鳯府中“上班”了。

虽然在伯父府中不过谋了个寻常差使,但能靠近天下第一权臣,这对王莽来说就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王莽可以偷师伯父,学习王鳳的政治手腕,这对王莽日后成为天下第一人,起到了异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