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战前准备

陈安回到工棚,宋文谦带着所有的学子们,呼啦啦跪了一片,把他弄的很懵。

“先生大才,请受我等一拜!”

陈安把他扶起来。

“宋师这是何意?”

“先生前些日子说要带着大伙实现大汉的强军梦,实不相瞒,当时我的心里是不相信的,百年了,咱们失了东京就再也没打回去过,咱们大宋越大越弱,如今已没人相信咱们还能回到从前了,北边已经不想了。

但是今天,先生的话我信了,先生就是上天派到我大宋拯救汉室江山的。

这些前所未见的机器,还有这威力强猛的近卫一型步枪,就是我们富国强军的依靠,就是我们收回北部江山的资本,先生是我大宋的恩人,是我大宋千年难遇的定海石,只要有先生在,我大宋就亡不了,不仅亡不了,恢复鼎盛也指日可待,我宋文谦今日发誓,此生此世永远追随先生,永不背叛,如有违誓,天诛地灭!”

随着宋文谦再次跪下,工棚内所有学子个个瞪着血红的眼睛高呼:

“追随先生,永不背叛!”

声音山呼海啸一般,振聋发聩。

陈安心中一股热血忍不住沸腾,时至今日,这些热血青年终于被他调动起了**,给了他最深的信任,这个混乱又充满机遇的时代,渐渐让他有了归属感。

“好!我就带着你们,杀出个黎明,我们一起打出一个新世界!”

学子们兴奋异常,对陈安的这些机器,他们掌握的越多越惊叹,每一种机器都宛如神话传说一般,尤其不能理解的是柴油这种从没见过的**,是怎么让那个叫做发电机的大家伙整日整夜的吼叫的,又是怎么输出一种叫“电力”的能源驱动其他机器运行的。

所有的这一切,都只能用神迹来形容,太不可思议了。

陈安当然没有时间给他们解释,不过面对学子们的好奇心也不能置之不理,干脆从系统里买来各种物理书、化学书等等,甚至买了很多科普读物,统统发给宋文谦,让他在工作之余,规划时间,给学生们统一上课,普及科学知识。

宋文谦看见这些书,惊为天人,如获至宝,激动的浑身颤抖,险些又要给陈安磕头。

从此以后,宋文谦就在钱塘岛上,每天开设课程,将陈安交给他的这些科学知识,不断传授给这些精英学子们。

有了科学的认知,各种机械的操作便更加的顺畅和安全,枪械的制造速度也大大提高。

陈安对“近卫一型”要求很严,他的要求是要像处理工艺品一样优化每一个细节。

人多力量大,他充分调动起每一个人,充分发挥人才多的优势,最大程度的提高产量和精度。

对“近卫一型”他一边造一边改良,先是制造统一的模具,让每一个零部件的尺寸都保持统一,枪管要经过多道复杂固定的程序,保证厚度均匀,无沙眼,膛线清晰,重量一致。

枪身选用优质木材,精细打磨,涂刷防腐油漆。

最后,陈安考虑到战场的实际使用需要,统一在枪口下方安装了折叠三棱枪刺,枪刺长五十公分,不用时,向下折叠隐藏于枪身下,使用时打开锁扣,向上一甩,即可弹出枪刺,尖锐的枪刺杀伤力惊人,一般的铠甲,一刺就透。

陈安总算对近卫一型稍稍满意了一点,唯一不满意的是子弹的生产速度太慢。

没办法,这涉及到火药化学,能在这方面帮助他的学子很少,大部分时候他不得不亲自上阵,毕竟是最危险最关键的环节,稍有不慎,整个岛子都能炸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示范下,终于带出了两个像样的徒弟,一个叫吉尧,一个叫郭良。

吉尧是原本司天监里学习测量的,对于实验材料的精度把握上很有天赋,一学就懂,操作动手能力很强。

值得一提的是郭良是契丹族人,他曾经是军队里的“炮手”,这里的所谓炮手,和现代意义上的炮手相近,却又不同,契丹士兵冲锋的时候会先鸣炮,就是在铁桶里塞上火药,弄出一个炸响来,炮声一响,士兵们便嗷嗷叫着冲锋,他就是负责鸣炮的。

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和火药打交道,对爆炸物很熟悉,他在陈安的示范下也很快学会了新型火药的装配。

这两个人最起码都知道要在安全的环境下装配火药,比其他人强了不知多少倍。

陈安幸亏有这两个人的加入,才让他有机会逃脱无止无休的火药生产,毕竟还有好多事等着他决断处理呢。

枪有了,现在困扰她的是护具的问题,在打击别人的同时,难免不会受到敌人的反击,所以,他必须给自己的士兵们配备防具。

陈安在系统里发现了一种质量轻又特别坚硬的合金钢板——钛钢,这种钛钢不是那种被当做饰品的316L不锈钢,而是一种真正的钛合金,是高强度的轻合金。

据说这种钢板仅需十毫米厚就能防御7.62机枪弹的射击,2.5毫米就能防普通手枪弹的射击。

陈安当然不需要那么厚,他选择3毫米厚的钢板来做全身护甲,这样生产出来的盔甲不仅重量轻,而且防护能力超群。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贵。

一百副盔甲需要的钢板,花费了他将近六十万两银子,买完这批钢板,他又变穷了。

士兵们加紧训练,只不过在训练枪械的时候使用训练弹练习装填,实弹每天只给五发,同样统计成绩,成绩不好的要惩罚。

在训练过程中陈安也发现了这把枪的一些小毛病,最严重的就是退弹的时候有退不出弹壳的情况发生,遇到没有趁手工具的情况下,这种单发枪一旦卡壳基本上就等于废了,逼不得已陈安又给每把枪配了两个专门用来撬弹壳的钢片,问题总算暂时得到解决。

从枪弹生产到盔甲的制造装备,近卫军总算是初具战斗力了,而时间上就算陈安紧赶慢赶也过去了二十多天。

这期间,整个朝堂依旧安安静静,并没有任何不好的军情送过来,陈安不觉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虚惊一场。

三千里外,利州路西,紫石关,大宋最西门户,处在宋与吐蕃的交界上。

天寒地冻,朔风如刀,从紫石关上向远处看去,天际处,一片枯黄的草原尽头,一条灰色的线慢慢涌动,终究变成一片,那是如潮的铁甲洪流,轰隆隆如闷雷般,踏起遮天黄土,直奔紫石关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