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赤柱,香港遍布老外的地方

国际化大都市HongKong,有聚集着东南亚人的重庆大厦,有行走着欧洲金融精英的中环,也有周末下午扎堆在天桥、广场上晒太阳聊天的菲佣,但要说哪里最像是国外的休闲之处,十个人里有十个都会说是赤柱——这个遍布老外的香港海边。

关于【赤柱】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个美丽的传说,我听过,也读到过。据说,从前从前,这个小渔村里有一棵巨大的木棉树,长势喜人,每逢木棉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木棉树堂堂屹立的身姿如一根赤红的木柱,时间久了,渔村便因这颗树而化名“赤柱”。虽然从小就很向往《致橡树》般的爱情,放弃凌霄花的攀援、摆脱痴情的鸟儿,只想做那棵坚定又温柔的木棉,与橡树并肩站在一起。但其实,我连木棉长什么样子都还不清楚。于是,我特地去百度图片上查了木棉的照片,果然是笔笔直直地挺立,开花的时候全身披上一层火热的正红色外衣;落英缤纷后,花朵不褪色,不萎靡,很英雄般地道别尘世。听起来别有一番豪情,倒也是跟赤柱另一面“香港戒备最森严的监狱”坐落地很搭。

栖于在香港南部,赤柱这个小镇西邻浅水湾,东面石澳,曾是英军军事据点,也是香港岛多年前的行政中心,可谓“出身名门”。也难怪,这里居住着很多的老外,在长久的融合和互相映衬中,古色古香的中国风与casual派的西洋风求同存异,打造出赤柱别具一格的“度假胜地”感。

读书时,初次听班上的香港土著提起赤柱,印象最深之处有二:

一是说,古早古早的过去的赤柱,其实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村庄,并非真正的“贵族底色”。当时的村庄里甚至有老虎出没……(开始我们深表怀疑:海边怎么会有老虎这种“丛林之王”呢?后来得到验证,则是去赤柱遛弯时在村子里的【Tin Hua Temple】亲眼看到几张大大的虎皮,陈旧感掩盖不住曾经毛色的鲜艳质地,有种在博物馆考古的感觉)。时至今日,因为得天独厚的地形风貌,赤柱成为了外国人居住的聚集地,一辈香港富商也在此风水宝地安宅,豪华建筑风起云涌,也使得赤柱相比其他港岛海边显得人气旺了不少。

第二个印象最深的地方是,赤柱号称“物美价廉”的购物胜地。在闻名遐迩的赤柱市场,形形色色的摊位贩卖着丝质衣物、运动衣服、牛仔裤,还有中国传统工艺品。听到这里,当时我们的逛吃逛吃小分队立刻行动起来,在一个晴朗的周末,交完project就踏上了预期中的“购物之旅”。

去到赤柱,交通异常方便,不像石澳要等多班车,基本是随去随走,上车就走,路程时间比较短而且很缓和,就像外出郊游一般。即使是平日,到赤柱来逛街和休闲的人也很多,显得人气很旺,和左右相望的离岛形成鲜明对比,我们甚至觉得,根本没离开市中心。既然为了逛街,我们首先冲的就是赤柱市场,几条窄窄的小街,一眼望过去倒是有点浓厚市井文化的感觉,摊位店主有男有女,有同胞也有外国人,走街串巷听到普通话、粤语和英语讨价还价的声音交杂,无心插柳地学到了香港人买衫的砍价招数——“一百八十蚊得唔得嘛?我真系好中意呢一件噶!咁,我买多件卑我妹妹咯!”原来在花钱这件事上,全世界人民都有统一的价值观:莫要浪费,省一毛是一毛。不过讲真,赤柱市场贩售的货物却完全无法给人带来惊喜,和城里其他地方差不多,无非是价格便宜一些,但所谓的传统手工艺品,我在义乌小商品城的网店上也看到过……很多大码牛仔裤的店里人来人往,想必也是因为完全响应了老外的需求,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们一样爱穿并且穿的进skinny牛仔裤的呀!有点败兴而归的我们,速度极快地把几条购物街穿梭完毕,算是小小的打了一下卡。

赤柱市场里也有一些卖饮品和小吃的店家,在炎热的天气里帮走过路过的客人解一解暑。在香港逗留了有些时日的我,此时已经完全适应了甜豆花加海带的口感,对于煎酿三宝的热爱也呈现指数级飙升的趋势,可以说是在口味上到了入乡随俗能够随处吃饭的晋级阶段。匆匆逛完赤柱市场,大家已经迫不及待要到商业区兜一兜快时尚品牌了。赤柱的shopping mall装修风格看起来跟上海新天地颇有几分相似,亮堂堂的两座mall在海滩边有种别样的物质魅力,不是招摇过市的感觉哦——是我所认识的香港没错了,“物质”也物质得极低调。从大门缓缓走进,里不少价格亲民的服装店,比如已经快离开中国市场的ZARA,其实是学生群体和刚刚上班的白领非常喜爱的平价时尚品牌。隔三差五去逛逛,总能调到一两个新潮的款式穿一穿过瘾,哪怕只是穿了一季就喜新厌旧,丢掉了也不会心疼,来年再买,做港岛gai(街)上最靓的仔。

说到穿衣风格和审美,我很喜欢港女味道的一点,就是她们的足够casual随性,无论是服饰的搭配、或是包包的款式、还是脸上的妆容,日常都很少那么精心凹造型。大多数情况下,她们跟狗仔队街拍到的明星差不多,穿着休闲或者运动风格的服饰,清淡的妆容透着一股自然散发的好气色,比法式effortless稍微正式一点点,用热门文章的说法就是“亦舒女郎”或者“永远不会失去魅力的林青霞和王祖贤”。而走在写字楼林立的商区左右张望,又个个都是职业女性的标准装扮,即使拎着大牌包也都是不动声色的经典低调款式,通常是超能装且超干练的大号托特包,让人觉得,在这里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梦想。

商场的第四层露台扶手栏,被做成了许愿基地,一个挨一个地挂满了心形的“塑料便利贴“,有几个年纪不大的女生正在用自己带来的荧光马克笔写着什么,走进一看,是”希望我今年能考上香港大学牙科“之类的许愿文字,也是我在18岁会许的愿望没错了。香港的孩子们学习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用互联网行话说,他们从小就很”卷“,学习各种各样的才艺,粤语+英语都熟练运用是标配,普通话讲得好加分,高三的学生,想要考上香港大学,特别是医科,那也是千军万马行独木桥的难!如果没能考上那几所知名的大学的优秀专业,比如就业率高的医科、金融、传媒,大部分能负担得起的家庭也会直接送孩子去英国念本科和master,有次听香港同学跟我讲,其实他们看英国留学生,也会暗地里觉得是成绩没那么好所以选择”曲线救国“的啦!

突然想到,赤柱的英文名字叫Stanley,古英语中意为很多石头的林地。在网上搜索到赤柱有香港监管最严格的监狱的时候,我脑海中毫无理由地第一印象将“Stanley”和”监狱“挂上了钩,仿佛打上了对等号,直到今天,我听到有人取Stanley作英文名的时候,还是会有不太好的联想。我当然知道这样毫无理由且毫无意义,我更纳闷的是,从脑海中清除一个并不那么重要的”知识点“有那么难吗?也怪不得,幼儿教育中总说,如果从一开始学英语的时候没有练好标准的发音,等知识体系丰富了想要再扳回一城就困难了。可是Stanley这个名字真的好好听啊!对唔住噻!身边的斯坦李朋友们!

很久很久以前的赤柱,或许跟石头或者树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现在的赤柱,反而像麦兜口中说的“水清沙幼、椰林树影“一般。作为一个合格的度假泳滩,赤柱的树木和植被绝对算得上数一数二,行走在任何地方,被太阳直射烤到的时间不会超过5分钟。被带来放风的宠物狗狗们,凉快的不行,很少伸着舌头哈~哈~哈~的吐气,常常是和迎面走来撸狗的小朋友玩逗一阵子,就找到一颗舒适的大树背靠着乘凉了。

正因如此,赤柱的海边是略显吵闹的,稍稍伸出沙滩二十多米的四角檐亭,聚集着三五结伴拍照的游客,从亭子的三个面望出去都是清澈的浅海,入口面则对着前面提到的商场。每年端午节,海滩上举办大型龙舟竞渡赛的时候,四角亭都凭借270度无死角的广阔视野和遮阳又遮雨的屋檐脱颖而出,成为比赛最佳观赏和助威位。除了内地偏南方的某些城市,香港是我见过的将端午节习俗贯彻得最到位的地方了,年年不落的划龙舟比赛,真的热闹非凡。通常,在比赛开始前两至三个月,参赛队伍就开始傍晚到夜间训练了。我住的沙田第一城旁边的水系河上,两三支精干的龙舟队从目测100米左右的赛程中来来回回,喊着整齐划一的口号,一起从左边划,再从右边划,龙舟飞快地前进着,偶尔马失前蹄,某个队员力度弱下去的时候,立刻就会收到来自队友的鼓励,直到全员都练出了默契的力度,一致的划桨入水角度,同步的两侧替换速度。到了比赛当天,早上九点钟,拉拉队就已经就位,把所有能看到海面或者河面的位置全都占满,我怀疑这群观众就是跨年夜晚守在维港看烟火的同一拨观众。比赛过程中不乏高亢的加油声,还有翡翠台的新闻记者站在小梯子上奋力播报,自己身为背景的一份子融入了现场的**比拼中,能够感受到堪比奥运会的紧张气氛。运动精神果然是最最让人振奋的东西!

到了傍晚,夕阳的余晖均匀地洒在海滩边和赤柱市场的角角落落。坐在正滩凝视,半个岛屿平缓地滑入太平洋中,偶有几个小人儿写意地漫步在沙滩上,仿佛在讲述一个长长的幸福故事。夜幕降临,沿着赤柱湾一线,风格各异的酒吧此时开始崭露头角,半露天式的欧陆风格建筑环抱通透的长窗,即使在屋内也能享受同样的阳光和海风。夏日的夜晚,墙上分布的摇摆式蒲扇带来上下翻飞的轻柔微风,又添了几分古雅的情调。我们几个人呷着冰啤酒,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昨天课上的趣事,以前工作中遇到的奇葩,向着美丽的赤柱湾干一杯,所有的烦恼都泯灭在这惬意的时光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