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厦门的海-毕业,让我第一次真正独立 3.1 给大学一个句号,毕业旅行的仪式感

讲故事之前,不如先讲一个小插曲吧。

我参加高考是2008年的事情,当时的河南竞争激烈程度比现在只多不少,用那句老话讲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对我来说,多年之后才有那种过完桥站在对岸回头望的回甘。那年我们的规则还是先报志愿,再出成绩录取,所以要自己先对着标准答案把成绩分数评估出来,这个环节真的很不容易,特别是语文、英语这种涉及到写作,又没有标准答案的科目。

当时考完,我自己预估的成绩只够得上省内二本的分数线。据我妈所说,估完分的当天晚上,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哭了一场,哭自己不够努力,哭自己未来不可期。不过,这个事情我完全不记得了。

痛哭一场过后,第二天,对照当时发放的一本全国高校及专业汇编指南,我特别认真的选了三个二本的志愿,按照心愿排列好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的顺序。填完之后,老爸说,“战术考虑的话,一本院校的志愿倒也不用空着,填上万一有千分之一的机会我估错了分,还有被捡走的可能,不如你就从咱们家本市的本科学校,和省会城市的本科学校里选一个好了”。

凭借着少年的尾巴时候我自己身上仅存的一丢丢叛逆,我想,那还是不要离家太近了吧,不然周末都要回家,和高中有什么区别呢?我就大手一挥,填了隔壁城市的学校。万万没想到,那是决定我命运的四个字。电话查询到高考成绩后,比我自己预估的居然多了五六十分!还微微压过了一类本科的录取分数线,于是,我“幸运”的被一本学校捡走并且调剂到了学校里比较靠后的专业。

人的一生经验真的神奇,在生命中陪你度过漫长时光的人,可能就是随意的一个选择,漫不经心的开始了。四年大学里,除了日夜相处的宿舍好友之外,我最好的朋友就是同个专业但是不同班的兔兔,我们选了好几节同样的选修课,经常在一起玩。在十年前的学生时代,我们也算是冒尖的所谓“文艺青年”吧,到了周末就去逛街打卡,吃吃各种好吃的,买买各种可爱的东西,拍拍小照片,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又不知不觉。

大二的时候,特别流行“穷游”,赶了这个小潮流,加上学生时期也确实没什么钱,我们一起坐了20多个小时的绿铁皮火车,还是硬座!去凤凰古城玩了一星期,感觉特别合拍又特别开心,就相约到了毕业一起旅行。

大三下学期到大四的最后一年,随大流奔赴考研大军,偶尔参加校招,日子过得异常忙碌。当时,我已经基本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是公共关系,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把考研的目标设定成了复旦大学的广告学。可能因为从小就特别想去复旦,但因为能力有限,高考未能圆梦,就想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拼搏一把,考不上就认命吧。每天和兔兔一起,天蒙蒙亮就起身去自习室背单词,白天看那本厚厚的营销管理,认真做了好几本笔记,到现在都完好的保留着,我俩一起奋战的日子,也成了学生时代为数不多的勤恳回忆。后来考研失利,广告学专业入围人数的比例为1:3,也就是说只录取1名,但有3个人可以进复试的面试环节。很不幸,这次,我比分数线低了5分,和面试擦肩而过。

回忆起来,当时是有点一蹶不振的感觉,突然没有了目标和方向,一起考研的同学们不是被录取了就是忙着调剂,而我除了复旦哪里也不想去。找工作的同学已经开始实习为就业做准备,我却对应届生求职还一窍不通。兔兔调剂好了学校,看我比较郁闷,就建议要不然直接把毕业旅行提上日程吧,顺便叫了她们宿舍的一个女生C同行。

在预算有限、兴趣方向有差异的前提下,我们三个人比较了很久,一致决定选择祖国的南边大海——厦门鼓浪屿作为目的地。当时的鼓浪屿是全国最热门的小众文艺旅行地,也是对自由行非常友好的目的地,想想要去那么fancy那么有艺术感的地方玩,启程前我们就足足期待了一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