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三权阉误国祸红颜1

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是横行一时的三权阉。张皇后和李辅国因为利益反目成仇,导致了李辅国吓死皇帝杀国母的宫廷政变,但是李辅国没想到,他自己反而被他一手扶上帝位的代宗所杀……

在国家发生战乱的危难之中,郭子仪大义匡扶宗室。薄命公主的胭脂劫,引发了程元振专权的危机,导致了他的最终被杀……

多情天子思念亡后,假贵妃乘机而入,代宗怜取眼前人,却不想多情终滥情,沉迷酒色不理政事,又一个大权阉鱼朝恩得以弄权,可在他欺君明朗化的不久,就被代宗授意元载诛杀了他……

命谏

太子李豫有一个弟弟,名倓,现封建宁王,生性热情刚烈,和太子李豫兄弟两人情投意合,无话不说。建宁王看张皇后和李辅国内外勾结,揽权行奸,心中久已不平,常对太子说,父皇身旁有两大害,不可不除。太子就再三劝慰他忍耐为是。后来他又几次要去面奏父皇,申明张皇后和李辅国勾通一气揽权误国的危害,每次都被太子拦阻住了。如今建宁王又暗地里打听得张皇后和李辅国在背地里设法要谋害太子,以便改立张皇后的亲子李侗为太子。

建宁王勉强按捺下去的性子再也按不住,他怒气冲冲地赶进宫来,打听得父皇正在御苑中向阳。肃宗身体一天衰弱似一天,就算是在冬令天气,太医也奏劝皇上每日须晒太阳一个时辰,得些天地之和气;每遇肃宗皇帝在御花园中向阳,那张皇后总陪侍在一旁。今日建宁王进宫来,见有张皇后坐在一旁,他上去依礼朝见了父皇,几番张开了口,却也不便说什么。

张皇后是何等机警的人,她见建宁王满面怒色,心知有异,就假托更衣,退出园来;一面指使她的心腹,去躲在御苑走廊深处,偷听他父子说话。建宁王是一个率直的人,完全没有料到会有这一手,一见张皇后退去,就把张皇后如何与李辅国勾通,招权纳贿,现在又如何密谋陷害太子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末后,他又恳恳切切地说道:“陛下若再听信妇人小人,那天下虽由陛下得之,亦将由陛下失之!试问陛下有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几句话,说得肃宗皇帝不觉勃然大怒。况且张皇后和李辅国每日不离肃宗左右,时进谗言,肃宗正亲信张皇后和李辅国时,如何能听进去建宁王的一番忠言?早已忍不住一叠连声地喝骂:“你这不孝的逆子有意离间骨肉!怎么就能虽由朕得之亦将由朕失去大唐江山?!朕又怎么没有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然后也不听建宁王把话说完,就唤内侍把建宁王逐出御花园去。

建宁王一肚子冤屈,一见了太子,就把方才把进谏父皇被申斥的事说了,刚一说完,他就一头扑进哥哥的怀里,弟兄二人禁不住抱头大哭了一场。太子劝慰住了建宁王的哭以后,才变颜变色地大惊着说建宁王:“我的弟弟,你这不是闯下大祸来了吗?!”建宁王不明白:“怎见得这事闯了祸?不过是劝谏几句忠言罢了!”

太子说道:“皇弟今天受父皇一番训斥还是小事,只怕再经张皇后一番谗言,又经李辅国一番搬弄,他二人见皇弟揭穿了奸谋,是非置皇弟于死地不可。依愚兄之见,皇弟连夜速速逃出京城去,躲在民间,才是最妥的法儿。”

建宁王听了太子一番话,细心一想,觉得自己果然危险,但事已至此,怕也是无益,就慨然对太子说:“都说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如今依了哥哥的话,人子获罪于父,不得原谅,就是活在世上也没什么意思,我回家去候死就是了!”建宁王说罢,站起身来就走。太子如何舍得,上去一把拉住他,又苦苦地劝他出京去躲避几时再作道理。建宁王只是悲怆地摇着头,呜咽着出去了。

太子放心不下,就偷偷地来见春英小姐,求她到张皇后跟前去探听消息。因为春英小姐是张皇后因喜欢而亲信的人,又是李辅国名义上的妻子,自然不疑心她。春英小姐当晚就借口定省,去朝见张皇后。

这边张皇后果然得到了消息并且已和李辅国议定了对策,李辅国不愧为高明老手,他一方面要张皇后在皇帝跟前竭力进谗,务必要取了建宁王的性命;另一方面这件机密事既被建宁王在万岁跟前说破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就趁此机会,一口咬定建宁王是太子指使他来离间骨肉的,求万岁爷废去无道的太子,立皇子李侗为太子,这才是一劳永逸之计。

而春英小姐在张皇后眼中自然是李夫人,也果然把春英小姐当成自己的心腹,春英小姐一听说要废去皇太子,暗暗着慌,急急回到自己院子去,太子正躲在她房中候信呢。

太子手足情深,听说要废去自己太子位,却也不太动心,只是听说要取建宁王的性命,不觉心慌意乱,急欲打发人去建宁王府中报个信让他逃跑,其时已是深夜,左右又没可靠的人可以遣使,自己也不便出宫。这一夜工夫,急得皇太子在屋中直打转转。好不容易挨到天明,又怕打发别人去走漏了消息,就自己乔装扮作内侍,混出宫去。

太子赶到建宁王府,一脚刚跨进门,就听得人声鼎沸,赶进内院去一看,王妃姬妾们都围定了建宁王齐声哭喊着,只见建宁王直挺挺地躺在逍遥椅上,满脸铁青,两眼翻白。太子痛切切地唤了声“弟弟”,扑上去,抱住尸体就大哭起来。哭罢了,问起情由,才知道原来昨夜建宁王从宫中回府,就在自己的书房里,长吁短叹。直到天明,还不见建宁王爷回内院来,王妃情急了,进书房一看,原来王爷早已服了毒。

皇太子听罢,忍不住又搂着建宁王的尸身痛哭起来,王妃等忙上去解劝,太子也怕私自出宫来探望建宁王被张皇后知道了,又要在皇帝面前无事生非,实在大不利,只好满含着一肚子悲哀,悄悄回宫去了。

果然建宁王死后不上两个时辰,肃宗皇帝赐建宁王自尽的圣旨就下来了,此后张皇后还派了几个心腹宫婢,到东宫里留心太子的举动。春英小姐得知内情,悄悄告诉太子,要他平日一切言语举动都要谨慎,甚至他们两人的私情,也须少来往为是。太子自然依着春英小姐的话,看看半年下来,心情甚是苦闷。

千里追随痴情可感

李辅国虽说家中不少婢妾姬妓可以玩弄,但哪一个也赶不上他的夫人春英小姐这般美貌这般白嫩细腻。李辅国愈是不能逞床第之强的太监,就愈是爱赏鉴玩弄美丽的女人;愈是不能在**上用功夫,就愈是**辱作害女人得厉害。这一年多下来,李辅国府中的婢妾被他玩弄得人人害怕个个叫苦,而李辅国也玩厌了,几次进宫来要接他的夫人春英小姐回府,春英小姐总是再三以皇后不许来推脱,后来李辅国实在想得厉害,就进宫去面求张皇后。

张皇后也真的是实在太喜欢春英小姐早晚陪她说笑做伴儿舍不得放她出宫去,后来李辅国再三恳求,张皇后才答应,过了年就让春英小姐回去。这时已是腊月了,春英小姐万分情急,忙悄悄地与太子商量,两人合议了半天,也想不出一条妙计来。

恰巧这时兵马副元帅郭子仪回朝,肃宗皇帝看他杀敌有功,特在延曦殿赐见,郭子仪见过圣驾,奏报军情,说如今大敌已除,惟有史思明孽子史朝义仍负隅顽抗,请万岁爷别遣知兵大臣,与臣协力共讨之。肃宗对他大加嘉许,留郭子仪在殿上领宴,又大赐金帛给随征的诸将。然后当朝文武大臣都争着替郭子仪接风洗尘,就是李辅国也在府中摆下盛筵相待,又用家伎歌舞劝酒。

郭子仪四处应酬,那天回到行辕中,已是黄昏将尽,正在私堂中矇眬欲睡,忽家院进来报称,外面有一少年官员求见。并且这官员还不肯说出姓名,只说郭元帅一见就知,并再三强调说有紧急公事,须与郭元帅当面商量,而且是马上就商量。

待那少年官员走进屋子来,不觉把郭子仪吓了一跳,忙回头喝退家院,上去拜见,口称千岁。不必说,这位少年官员正是当朝的东宫太子李豫。

郭子仪一看太子这样来见他,就知必有机密事务,于是郭子仪拉太子一同进了后院幽密的所在。

果然不出郭子仪所料,果然是机密大事,原来近日张皇后居然勾通李辅国欲谋废太子,且建宁王已被逼自尽了!太子李豫此来就是与郭子仪商量一条免祸之计。郭子仪低头琢磨了半晌,忽然大叫有了,说:“今天小臣朝见圣上时,奏称贼势猖獗,求皇上别遣知兵大臣,协力讨贼。现在就借口这个,明日我就去朝见圣上,保举千岁爷,求圣上立拜千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率各路人马,前去讨贼。这样一来千岁远离了宫廷,也免了许多是非;二来千岁爷手握重兵在外,张皇后和李辅国也有了顾忌和惧怕,量他们也轻易不敢再妄起谋废之念。”太子听了,顿时非常高兴,连说妙计妙计。

果然经郭子仪奏请,肃宗皇帝立刻下旨,拜太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与副元帅郭子仪统率六路大兵,征讨史朝义贼寇。然后太子李豫调齐了二十万大军,声势浩大壮观。待要起程,太子心中却又舍不下春英小姐。

春英小姐虽不得和太子见面,但也听说了他要带兵出征的事,背地里直哭得寸心欲碎,看看分别的日子一天近似一天,那夜天上月正圆,照得玉阶如水,万籁无声,庭院寂静,春英小姐独自倚栏望月,一阵北风,刮得她肌肤生寒,才要回屋添衣,远远见一个侍女走来,就命她到房中去取一件披风来给自己。然后那个侍女取衣来后,就默默地陪着春英小姐到庭心去步月,当头一轮皓然满月,正团团圆圆,而地上的有情人却分离在即,春英小姐忍不住两行珠泪悄悄地滑落,神情恍惚地随着那个侍女一同慢慢从曲径中向通幽处走去。

刚到幽僻处,猛然那个侍女上前来,双臂紧紧抱住春英小姐的纤腰,搂定在怀中。春英小姐于惊诧中在月光下一看那个侍女的脸,不觉心花怒放,忙把粉庞儿向那个侍女的脸儿贴去,两个人的身体立时就扭股糖儿似的亲热起来。同样不用说,这个侍女又是太子改扮的。

如此良夜,二人说不尽的别离心情相思滋味。春英小姐泣泣啼啼地说李辅国一过了年就要逼她回府去,而太子又眼看着要统兵远征,太子一面给她擦着泪,一面千般温存百样劝慰。春英小姐口口声声要随着太子离开京师,双宿双飞。太子摇头说:“千军万马之中,耳目众多,这如何使得?”两人直谈到三更向尽,才难舍难分地分开了。

太子李豫从前在灵武领兵时不过是位王爷,如今已是一位太子,肃宗皇帝特许他假天子旌旗,建帝王节钺,所到之处,文武百官都来朝参,一路上十分威武。可太子李豫心中,因想念春英小姐,却就是高兴不起来。

这一天,在西京行宫里,天色已晚,一个面貌清秀的内侍送上灯来。一路上晓行夜宿,这个内侍总是尽心伺候,虽然大元帅李豫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如今看大元帅李豫正闷坐无聊,这个内侍就招手叫来行宫中原有的守宫侍女,挑几个漂亮的,打扮得花枝儿似的,手执乐器前来伺候,可才奏了一曲,闷坐的大元帅李豫就连连摇着手,命她们退出,然后仍是长吁短叹。

正这时那个内侍一声啊唷摔倒了,大元帅李豫见他跌得可怜,就急忙站起身来,亲自上前去扶,恰灯光正照着,不觉惊诧起来,原来这个内侍竟是女人改扮的,因为太子兼大元帅的李豫眼中看见的恰好全是,此时从她脚上的一双靴子脱落后,露出的六寸罗袜来。太子大元帅李豫疑心是张皇后指使她来行刺自己的,顿时怒从中来,拔下腰间的宝剑指着喝问:“你是何处贱婢,胆敢乔装来欺蒙本帅?”

太子大元帅李豫说着的时候,这女子一抬头,太子大元帅一看不是别人,正是他心中朝思暮想的春英小姐!春英小姐见太子大元帅李豫声势汹汹地拿宝剑要杀她,就撒娇地一头倒进太子大元帅怀里,说你杀呀你杀呀。而太子大元帅李豫早喜得眉开眼笑,搂定了春英小姐的纤腰连连问:“姐姐是怎么出宫来此的?”

春英小姐吃吃地笑道:“还不是因为妾身的一片痴心!自从那夜分别后,妾身下狠心定要与千岁爷行坐不离。就是千岁爷不知道,妾身只要能得常常见千岁之面,也深谢上苍此生愿足。殿下不也曾改扮成侍女来见妾身的吗?乘着那天夜里,东宫中收拾行装热闹又纷乱的当儿,妾身就也改扮了,夹杂在内侍里面混出宫来。一路上可以说吃尽了千辛万苦,万不想今日露了破绽,千岁爷不说怜惜,反倒恶狠狠地要杀妾身了。”春英小姐这一撒娇,原本就对她千依百顺的太子大元帅见春英小姐为自己吃了这么多的辛苦,心痛不已,当即万种温存,只消一夜工夫,两人的相思病就都治好了。从此这位多情太子、重爱大元帅,身边有意中人伴着,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加倍地有精神了,连连攻城略地,杀得史朝义兵败将亡,逃去雍州城死守住不敢出来。接连的报捷文书让肃宗皇帝十分欢喜。

奇珍异宝终致大祸变

肃宗皇帝的身体更是衰弱不堪,一天到晚也没精神去坐朝。所有朝廷大事,一概托给张皇后和李辅国二人。而太子又出征去了,张皇后和李辅国一个在宫中,一个在宫外,越发地招权纳贿大胆妄为。

肃宗皇帝养病期间,闲着无事,就爱读佛经。当时有一个三藏寺的主持和尚,法名不空,道行十分高深,肃宗每日传不空和尚进宫去谈天竺密语并讲经说法。不空和尚劝肃宗皇帝在佛前多做善事,肃宗皇帝就传旨内藏大臣,把百品名香舂成粉,和着银粉去涂在京师地方大小庙宇的佛殿墙上。一时间京师各寺院的墙垣,都成了银色的,路人经过时,远远就闻到一阵一阵的异香,从寺院里吹出来。

这时新罗国进贡来一方五彩宝毯,这地毯制造得十分精巧,每一方寸内,都织成歌舞伎乐,与列国山川气象,每遇微风吹动,氍毹上又有五色蜂蝶就会舞动着,又有燕雀跳跃着,不是蹲下身去细细地观看,都看不出是假的来。肃宗皇帝把这一方宝毯施舍在三藏寺中佛堂上铺设着。

接着又有月氏国献上一座万佛山,肃宗皇帝就传谕陈设在佛殿上,万佛山下铺设着那方五彩宝毯,任一群善男信女进殿来膜拜观看。这座万佛山,名称万佛,其实那山上何止一万个佛。全山高约一丈,是用沉檀香木珠玉珍宝镶嵌雕刻而成,漫山满谷,塑着佛像。那佛身大的有寸许,小的竟至二三分。佛之首,有细如黍米的,有大如赤豆的;头部眉目口耳,无不俱备。又拿金银精练成细丝,织成流苏幡盖,又制成菴罗葡萄等树,用百宝堆积成楼阁台殿,间架虽微小,那檐角窗垣,却转动自如。佛殿前排列着僧道数千百人。山下有紫金钟一座,径阔三寸,人拿小槌子将钟打一下,那山上万余僧人,都能俯首至地,做出膜拜的形状来。当众僧人膜拜的时候,又有微微的一阵诵经唱佛号的声儿,从钟里发出来。

肃宗皇帝宫中原有一柄九光扇,它一经映着灯光或日光,就都会发出九色的光彩来,每年四月初八浴佛之期,肃宗皇帝亲率僧徒,数千人入内道场,绕着万佛山礼佛。把九光扇插在山顶上,顿时发出九道绚丽多彩的奇光来,照耀得满室灿烂,这样的九道绚丽多彩的奇光被称为佛光。引得京师地方的百姓,扶老携幼的,都来看佛光。

肃宗皇帝又在不空和尚处学得打坐,他在宫中收拾起一间净室,每日在屋子里盘腿静坐。这一天,静悄悄的一个人静坐着,不觉矇眬睡去,忽然梦见高力士领着数百骑兵,手拿长戟追赶李辅国。李辅国拍马在前面奔逃,高力士追上后一戟掷去,正刺中李辅国的头颅,顿时鲜血似水一般地哗哗淌下来。那一队骑兵见李辅国已被杀,就人人欢呼,向北而去。肃宗不禁十分诧异地问高力士为何杀李辅国?高力士昂首答道:“李辅国乃朝中第一奸臣,今是奉太上皇之命诛之!”

肃宗醒来后,想一想李辅国渐渐骄横而至跋扈的样子,也不觉一肚子气愤,但有张皇后包庇,肃宗看在患难夫妻的份上,也只得隐忍。偏偏这时张皇后又暗使李辅国为自己上尊号,称为翊圣皇后。唐室规矩,皇太后和皇后上尊号的,每加一字,每月就加俸十万两。十分贪财的张皇后一来为夸耀六宫,二来也是想要多得钱财。

肃宗皇帝看了李辅国的奏章,忽想到自己的那个梦,不禁非常反感,恰值丞相李揆进宫。听说了这事,李揆察言观色,看皇帝并不愿意给张皇后加尊号,就迎合上意说:“依一向的规矩,皇后未有盛德,是不能上尊号的,况且前吴皇后未上尊号,张皇后岂可独上尊号?”

过了几天,张皇后见没动静,就忍不住去面问皇帝。肃宗是一个最没有责任感和担当事儿胆量的人,况且素来对张皇后因爱而宠而惧,见张皇后来责问,他就一下子都推到李丞相身上。刚愎自用惯了的张皇后哪里肯就此罢休,谁让皇帝这么没主意,就算是有人进馋,也不该听啊,这怎么能让她张皇后不生气呢,于是她当即就和肃宗大吵大闹了足足一夜,直到肃宗皇帝气得晕厥过去才罢,张皇后转而恨李丞相入骨。

李揆听心腹说了,自然很是苦恼,但他不会束手待毙,当夜就邀了一群心腹同僚来计议,大家都说张皇后弄权,是依李辅国为爪牙,如今只要让张皇后失了李辅国,就如拔去爪牙,她再也没有能力为害大臣弄权朝纲了。可大家又为难,计虽是一条好计,可李辅国与张皇后同流合污为日已久,怎么会轻易背弃。最后还是李揆一拍胸脯,说我自有办法。

过了几天,李揆折简邀请李辅国到府中,然后大开筵宴,女乐妙舞,又邀请百僚作陪,李辅国不知不觉就被灌多了酒。夜半酒罢歌歇,李揆把李辅国邀到书斋中去清静谈心。李揆先说:“义父身为大将军,功高望重,位极人臣,下官不胜钦敬!”

李辅国生平最爱别人给他戴高帽子,三句好话一说,乐得他手舞足蹈,嘴上却忙谦让。接着,李揆又促膝低声说:“我有幸得大将军收为义子,不敢不提醒,大将军一生荣宠,须防有人背后暗算。”一句话说得李辅国陡地变了颜色,忙站起身来,向李揆兜头一揖道:“不知有谁人暗算,还求丞相指教。”

李揆不慌不忙,微笑着说,只是声音更低了:“如大将军的今日势力,还有谁敢暗算?只是听说张皇后因为迎凉草和凤首木之事,颇不满意于将军。”居心叵测的李揆虽然是有意挑拨,但他说的这两件事,却事事是实,由不得李辅国不信。

原来那迎凉草和凤首木是两样稀世珍宝。迎凉草的模样,干如苦竹,叶细如杉,枝叶全是翠绿色,虽终年形干状枯,但从不见有一叶凋落。盛暑之际,把迎凉草陈列在窗户间,就会有阵阵凉风,吹入屋中,让满屋生凉。凤首木高约一尺,雕成双凤的形状,虽已枯槁,但毛羽脱落不尽。每到严冬大寒的天气,把凤首木陈列在高堂大厦之间,就会有暖气蒸发出来,满室和煦,恍如二三月天气,因此又名常春木。就是用烈火烧它,也不见焦灼痕迹。

当初肃宗皇帝把幼女宁国公主遣嫁到回纥国去,下嫁的时候,肃宗皇帝亲自护送到咸阳地方,肃宗再三劝慰,公主也流着泪慷慨地表示:“国家多难,以女和藩,女儿虽死也无恨!”宁国公主到了回纥后,夫妇恩爱,作为回报,回纥国葛勒可汗常来进贡,迎凉草、凤首木两样奇珍异宝就是回纥国进贡的。

这时李辅国权侵中外,凡是外国进贡来的,都要先投到大将军府中,请李辅国检验。李辅国一见了这两样宝贝甚是欢喜,打发回纥国的使臣去后,他也不奏明皇帝,竟然大着胆子悄悄地私吞了这两件宝物,每到夏天府中举行盛大的宴会时,李辅国就把迎凉草拿出来,陈设在座中炫耀,谎说是回纥国使臣特意拿来孝敬他的。

这样一招摇,于是很容易就让张皇后知道了回纥国的迎凉草、凤首木这两件奇珍异宝,并且她是不会相信李辅国说的什么回纥国使臣特意拿来孝敬他的鬼话。原来张皇后与李辅国私地里约定,不论外间贿赂了什么宝物,都须先报与皇后知道,然后内外平分。所以眼下这两件国宝不论是回纥国进贡给朝廷的,还是真的孝敬他李大太监的,其性质都难逃一个私吞。因此张皇后当即就非常生气,十分贪财的她为了上个尊号,不惜气得她皇帝丈夫几次发昏,何况是迎凉草、凤首木这样的两件奇珍异宝呢?于是张皇后就向李辅国索取,李辅国舍不得给,仍推说是回纥可汗孝敬自己的。

张皇后当即就忍不住给了李辅国一顿怒声斥骂,吓得李辅国忙认了错,说愿把此宝物送进宫来,孝敬皇后。可过了多日,依旧不见宝物送进宫来。张皇后一再地催,李辅国却只管一味地支吾。同时,李辅国又几次求张皇后要接他夫人春英小姐出宫,因此,一面索夫人索得紧,一面索宝物也索得勤,于是张皇后索性对李辅国说:“献了宝物,再还你夫人。”

李辅国见张皇后要挟得如此厉害,不觉老羞成怒,拼着这个夫人不要了,誓不肯把这两件宝物送进宫去。当时满朝中人,都还当李辅国是张皇后的心腹爪牙,却不知道二人已为奇珍异宝而反目成仇闹左了,并且愈闹愈坏。自古小人以共利为朋,利尽则交疏。如今张皇后和李辅国已变成了仇家,张皇后处处防着李辅国;李辅国也时时琢磨推翻张皇后灭口,免得把他的私事暴露出来。如今义子李揆一语击中要害,两人很快就达成盟友,发誓共甘苦同生死,李辅国还有一个知己程元振也成为了他们此次行动的可靠盟友。

凶横的程元振原也是太监出身,因立太子有功,被拜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再至骠骑大将军,封邠国公,统领禁兵,权震天下,一时间曾势在李辅国之上。但宦海风云起伏,一不小心,他就被大浪打到了谷底,落了势的程元振经李辅国的提携又进入了政坛,两人也就成了莫逆之交。

李辅国从李揆府回去的第二天,就把一切都对程元振讲了,程元振也认为与李丞相联手对付张皇后为是,他的观点是,做大臣的当顺势识时。如今太子掌兵权在外,立功不小,张皇后虽握宫廷重权,但圣上身体衰弱,不久就将权属太子。几句话说得李辅国连声道妙。

勾结新欢对付旧盟友

而张皇后也不是好作付的,一见李辅国、程元振与李丞相联合起来,自己孤立了,就天天在肃宗皇帝跟前说李辅国如何贪赃枉法,如何欺君罔上。肃宗皇帝本已心知李辅国是个大奸臣,无奈他如今大权在握,羽翼已成,一时也无法翦除他。一着急,肃宗的病更重了,甚至下不了床,更谈不上理政坐朝,而太子这时领兵在外,朝内一切大事全交给了李辅国、李揆二人,张皇后十分焦急,就悄悄地打发人去通报肃宗的次子越王李係。

张皇后念当初与越王李係一同避难在灵武时,两人也曾结下的一段风流孽缘,后来张皇后随着肃宗皇帝进京,而越王李係则封在南阳,两人两地相隔。如今张皇后派密使送密信给越王李係,许愿越王李係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将来同居深宫,共享快乐。

既可得皇帝位,又可与心爱的张皇后聚首,越王李係一得到这个消息就非常高兴,当即星夜起程,从南阳城赶奔京师。

而与之同时,太子在西京也接到了李辅国和李揆二人的表文,说圣上病危,请太子速回京,主持朝政。太子当即就把兵权交与郭子仪,带了依旧内侍装扮、春光丝毫不外露的春英小姐也星夜往京师赶。结果太子进宫之日,越王还不曾来到京师。

张皇后一见太子先到,立即和颜悦色地去迎接,与从前的骄横狂傲大不相同,张皇后又亲自领太子到寝宫里去看肃宗皇帝。太子上前连唤了几声,紧闭双眼睡在**的肃宗已开不得口了,只是微微点了下头。太子一阵心酸,几乎要哭出声来,如果不是张皇后示意。

然后,张皇后邀太子到一间密室,告诉他近来李辅国如何跋扈,且久握禁兵,朝廷制敕,皆从彼出;往日擅自逼迁太上皇,为罪尤大。又说李辅国心中所忌,只有我与太子二人;如今主上病势危急,李辅国联合他的死党程元振等一群奸臣,阴谋作乱。太子为将来自身威权计,不可不速将李辅国奸贼拿下杀死。

太子见父皇病势危急,五内已乱,又听了张皇后的这一番话,更是急得直流泪:“如今父皇抱病甚剧,不便把此事入告;若骤杀李辅国,万一事机不密,必至震惊宫廷,动摇社稷,此事只得从缓商议。”

正这时,忽见一个心腹宫女进密室来向张皇后低低耳语了几句,张皇后听了禁不住面露微笑。太子见了,正莫名其妙,而张皇后已忽然换上了一种懒懒的神情,对太子说:“太子远路奔波,想已疲倦,且回东宫,待以后再作商量吧。”

这边太子前脚才出宫门,后脚果然越王李係就钻进这间密室里来了。两人久别重逢,自有一番迷恋颠狂,尽情风流过一回后,张皇后就又说了李辅国谋反的事;又说太子生性软弱,不能诛贼臣,你若能行大事,不愁大位不落入你手。这时越王正趴在张皇后丰满酥润的胸脯上,当即满口答应。

越王虽然满口答应,可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好主张,恰巧这时内监总管段恒俊求见。段恒俊见李辅国权威大似天,早就心有不甘,如今见越王回京,他知道越王和张皇后是一伙的,而自己往日也与越王很有交情,这正是为将来谋得显贵的最好时机,果然他连夜拜见越王来得正是最是时候,于是他为越王设下的毒计也就自然最被采纳,那就是由段恒俊回宫去挑选二百名精壮太监,授以兵器,埋伏在后殿,然后矫诏把太子、李辅国二人召进宫来,乘其不备,伏兵齐起,把二人杀死。

泄阴谋

越王和段恒俊二人计议的时候,左右只有一个俊俏的婢女红梅在一旁伺候汤茶。红梅因为面貌的绝顶美丽,让越王私地里把她勾上手后,一时间曾行动坐卧不能离她,甚至越王许愿把红梅封做第十二个王妃。却不料这个小小婢女却有大大的异志,她与越王约定,眼前甘愿做一个贴身婢女,一旦第一王妃去世,就把她升做第一王妃。若第一王妃死在她后面,她就甘心这一辈子不受封号。同时她又要越王给她发密誓,必须终身安于王位,不做篡逆之事,更不得再与张皇后发生暧昧情事。这个女孩儿的智虑可谓十分周密,她怕越王篡得了帝位,自己出身寒微,永无皇后之份;而越王若再与张皇后重拾了旧欢,自己的势力决敌不过张皇后,难免不把自己的宠爱夺了去。

谁知越王当时只是迷恋红梅的姿色,一一答应,到后来事过境迁心情也大异,越王早已把红梅说的话忘了,一个劲儿地和段恒俊商量如何谋夺帝位的事,且她又从越王的小厮嘴里打听出越王进宫去,又与张皇后做了那件暖昧事。却巧这个小厮也长得眉清目秀,知情识趣。他心目中早已看上了红梅,只因红梅已攀上了高枝儿,不敢动横的。几次嬉眼赖脸地向她调戏,红梅只是冷冷个脸子,不理不睬。

如今这小厮在屋外,红梅在屋内,两人伺候着主人。到夜静更深,红梅偶然到屋外来坐着歇歇,这个小厮就又上来纠缠她。红梅这时已知越王变了心,无法寄望自己的将来了,又见小厮对她一向用情甚苦,于是这夜就也甘心情愿地把这个小厮多年的相思病医好了。刚一完事,红梅就劝他早图个出头晋身之计。小厮一吐舌头,说自己不过是个小人物罢了,决然不可能有大的出头之日和好的晋身机会,于是红梅就唆使他到李辅国府中去告密,说越王和段恒俊如何勾通设计,保你可得了富贵,只是得了富贵以后,千万别忘了咱俩人今日的恩爱。须得让我做你的正室夫人,且还得是惟一的一个夫人。

这个小厮当即指天立誓,说永生不敢有负红梅。然后他连夜偷偷地出了越王府,奔向李辅国府第中告了密。正欲就寝的李辅国听了不觉大惊,连夜去把程元振、李揆二人邀进府来,密议对策。李揆说:“此事虽不可不信,却也不可全信;不如明日派少数飞龙厩兵役,到凌霄门口去探听虚实,随后再由程元振带领大队人马在后接应。”

杀皇后

这边张皇后听越王听说了他和段恒俊的谋划后,连连称妙计,于是行动起来,一面由段恒俊去挑选二百名精壮的太监,各给短刀一柄,埋伏在后殿门口;一面由张皇后乘着肃宗皇帝精神昏迷的时候,把玉玺偷盗出来,在假圣旨上盖了印,派两个干练内监分头送与东宫和李辅国两处。

谁知这两个太监刚走出宫门,就被程元振派兵捉住,送去空屋里锁闭起来。同时分派兵士,把各处宫门把守住,不许放一人出入。天明时分,太子李豫到了,李辅国上前拦住说:“宫中有变,殿下断不可轻入!”太子李豫惊诧道:“宫中好好的有什么事变?”李辅国就把张皇后矫旨和段恒俊伏兵谋变的事说了。太子听了不觉流下泪来:“我昨日进宫时,见万岁病势沉重,我出宫来,心中十分记念。昨夜一夜无眠,今日特意早早起来要进宫去探望,父皇病势危急,我做人子的,难道因为怕死,就不进宫去吗?”说着,太子李豫就硬要进宫去。

李辅国再三劝阻,程元振也在一旁劝道:“社稷事大,殿下还须慎重为是。”可太子就是不听,决意要进宫去探视他的皇帝父亲,程元振看拦不住太子,就向兵士们举一举手。兵士们会意,蜂拥土前,把太子团团围住,也不由分说,半推半扶地推进了飞龙殿,一队兵士看守住了殿门,不放太子出来。李辅国又逼着太子下一道手谕,给禁兵监。

然后李辅国带领禁兵,闯入中宫。劈面正遇见段恒俊带着他的二百名内监,两下人马就在丹墀下厮杀起来,可怜这二百名太监平日既不曾操练过,临时又欲以少敌众,哪里能抵挡得住?看看太监已死了一半,其余各丢下刀棍,四散逃命。

这里禁兵一声大喊,潮水一般涌上殿去,把越王和段恒俊二人捆了个结实。程元振见了段恒俊,恨得牙根都痒痒,拔下佩刀就要砍,李辅国一把拦住:“且慢杀这厮,咱们还有大事未了。”

然后李辅国吩咐把越王和段恒俊打入大牢,一转身,手执着宝剑直向内宫冲去,回头对程元振大声说:“跟我来!”本来程元振见捉了越王和段恒俊,便想就此罢手。不想李辅国竟大胆仗剑冲进内宫去,他难禁胆怯,不觉迟疑起来。

李辅国见程元振不敢进去,就自己一人率领一队禁兵,大踏步向内宫冲进来。内宫的路,李辅国平日走得烂熟,到张皇后得了消息时,为时已晚了。她知大势已去,正慌张之际,忽听得内宫门外一阵一阵呐喊的声音,起身就从自己的寝宫里逃了去。张皇后躲避得慢,李辅国追寻得快,张皇后情急之下忙逃进长生殿,因为病重的肃宗皇帝就在那里,可这里也不是安全所在,马上李辅国就追进了皇帝寝宫。张皇后一时情急,就隐身在肃宗皇帝的龙床背后。

肃宗皇帝虽然病势沉重,已到身体不能动、口中不能语的程度,可他心里清醒,忽见张皇后慌慌张张地逃进屋子来,向龙床后面躲去,就知大事不妙,果然李辅国仗剑随即也追了进来。

李辅国一见皇帝,禁不住心中惧惮,忙把手中的剑藏入衣袖中,跪趴下去,口称:“臣李辅国参见,愿吾皇万岁!”半天没声,只听见呼呼哧哧地喘粗气,他抬起头来一看,肃宗皇帝急得额头青筋暴起很高,脸涨得通红,嘴张得好大,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能大口地喘着粗气,两个眼珠子瞪得快要突出眼眶了。李辅国一见皇帝连话都说不出来快要死了,顿时胆子大了起来,向着龙床就追了过去,他是非把张皇后杀死不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张皇后一见,急倒身要往龙**钻,还没抬上腿,李辅国一手仗剑,另一只手上去一把握住张皇后的手就往外拽,慌得张皇后趴在地上磕头求饶。李辅国见拖不动她,就发一个狠,把剑咬在口内,伸出两手抓住张皇后就往外拖,张皇后哭着嚷着,把全个身子都倒贴在地面上,死也不肯走,口中大声嚷道:“万岁爷快救我!求万岁爷看在十多年夫妻的情份上,替我向李将军讨个情儿!”

可怜肃宗皇帝早气得晕厥过去了。任凭张皇后一声一声的万岁地唤着,她的万岁爷就是直挺挺地闭着眼,再不见刚才那呼哧呼哧大口地喘着的粗气了,甚至平静得连气也不喘了。李辅国见状,忙探身上前一试皇帝的鼻息,才发现原来肃宗皇帝不知什么时候早已驾崩了。

李辅国一见皇帝已被自己活活吓死,胆子就更大了,一声喝令,门外如狼似虎的禁卫兵就蜂涌进来,拿了一条白汗巾,上去就把张皇后也捆了个结实,暂时打入冷宫。李辅国在后宫里到处搜查,找他的夫人春英小姐,谁知全搜了个遍也找不见,各宫人也都说不知。李辅国赶到冷宫,看张皇后此时被汗巾子捆得好似一只死虾,倒在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