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第一钗1

最血腥——大妃阿巴亥

本章简介:

大妃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妻子,是乌拉部的格格。这是一个颇为惨烈的传奇女性,她是清初皇宫内地位最高的大福晋;但在清代的皇后中,她也是最苦命的一个,不仅被送上牺牲的祭坛,还在死后备受身份的贬低之屈辱。

为什么说阿巴亥的一生的悲剧全是由童年的可怕与悲惨决定的?这个孤女又是如何成为政治交易品的?让阿巴亥面对的是一份怎样尴尬复杂的婚姻?又是一场什么样的血腥惨烈的预演,让我们见识到了皇宫内廷的血雨腥风?大福晋富察氏到底有多冤?莽古尔泰杀母一事是真的吗?笼罩在绯闻中的是一场怎么样的阴谋?阿巴亥失掉了大妃之位后,情况如何?皇太极出于什么目的一定要逼阿巴亥以惨绝而血腥的方式来生殉?他仅仅是为了给生母孟古报仇吗?阿巴亥的儿子为何下场悲惨?这是一份怎样的溅血亲情?

孤女成为交易品

或许,童年对于人的一生至关重要。童年的经历,往往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命运。至少,对于阿巴亥来说,这种说法是成立的。可以说,阿巴亥一生的悲剧全是由童年的可怕与悲惨决定的。那么在阿巴亥的童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可怕的事?

答案其实很简单,阿巴亥在童年里失去了父亲,她在七岁那年成为一个没有保护人的孤女。一个孤女的命运多数都是很悲惨的。那么阿巴亥为什么会失去父亲呢?

乌拉纳喇·阿巴亥(生于公元1590年,卒于公元1626年),是海西女真乌拉部(今天吉林省吉林市北30公里的乌拉街满族乡)的贝勒满泰之女,她的身份是位格格。阿巴亥的叔叔叫布占泰,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正是这个人决定了她的命运,她从此成为清史上的一个著名的后妃,但也注定了她的悲剧人生。阿巴亥所在的乌拉部落与叶赫部落、哈达部落、辉发部落同属海西四部。而海西四部虽然都姓“那拉”,但乌拉、哈达、辉发属于女真族,而叶赫部的祖先却是蒙古人。那时候,海西曾一度很不得了,也是一支让人不敢小视的力量。这就是联合的力量,作为联合的四部,他们之间也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既然有竞争,那么就会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情况。请看,在哈达部落的首领万汗统治时期,这个部落就曾经一度控制了海西四部,成为四部之首。可是,由于万汗的叔叔旺济外兰当政时期,情况发生了一点转化,正是这个转化,让海西四部从此走向了解体。

这个转化是这样的:万汗的叔叔旺济外兰在他的执政时期,配合明军攻打了叶赫部落,致使叶赫首领褚孔格被杀。不用说,这是一个危险信号。

万汗很精明,不可能认识不到。所以在他执政以后,很想化解这个旧仇,那时节,联姻是一个化解仇恨的好方法,可以说久试不爽。所以万汗娶了叶赫部褚孔格的女儿为妾,在著名的大妃阿巴亥故事刚刚拉开帷幕的时候,我就窥见了这样的一个细节,女人在历史进程中,总是被和亲被交易,她们的独立人格是完全被省略不论的。女人显得很被动。

但叶赫部的褚孔格之子(也有说是他的孙子)杨吉砮并不认同这种做法,也就是说联姻并没有化解他对哈达部的仇恨,他始终想复仇。到底,在万汗年老而其长子扈尔干性格残暴不能负重的时候,杨吉砮鼓动乌拉、辉发两部脱离了哈达部,此举对万汗的打击是致命的!海西四部的联盟随之解体,或者说,名存实亡了。就这样,年迈的万汗在公元1582年即大明万历十年,忧愤交加,如同一支烈风狂吹下的弱烛,转眼间便油尽人亡了。

但历史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公元1589年即大明万历十七年,努尔哈赤完成了对女真建州部的统一,这是个大动作,建州女真部的统一自然引起了海西四部的关注与恐惧。

这时,名存实亡的海西四部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在哈达部的力量被削弱以后,叶赫部逐渐成为海西四部的领头羊。这只羊审时度势,它感觉自己地广人众、兵强马壮,势不肯甘居人下,这决定了其与努尔哈赤的势不两立。为了遏制建州势力的发展,叶赫部的贝勒纳林布禄向努尔哈赤提出了领土要求:把额勒敏、扎库穆两地中的一个割让给叶赫。

请注意阿巴亥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出场了,他就是努尔哈赤,这可是一个重量级的大人物,他能答应这个要求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遭到拒绝后,叶赫部岂肯善罢甘休,他们在公元1593年即大明万历二十一年的5月,纠集起海西四部,向努尔哈赤发动了进攻。

结果呢?

结果是被击退。被推上了老虎背。

从来在老虎背上,想要下来都是很狼狈的。

可是叶赫部就是想要风风光光地从老虎背上走下来,于是就在同年8月,他们又以海西四部的名义,自然乌拉部也参预其中,联合起了蒙古的科尔沁部、锡伯部、卦勒察部以及长白山的珠舍里部、讷殷部,这次联军被冠以了九部联军之称,他们就是以此名义进攻建州,对努尔哈赤宣战的。这一年是万历二十年即公元1593年,而阿巴亥生于明万历十八年即公元1590年。请注意,此时阿巴亥才三岁,但这场战争却与她今后的人生路息息相关。

九部联军以三万之众攻打努尔哈赤的根据地赫图阿拉,企图把刚刚兴起的建州扼杀在摇篮之中。然而,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奇迹般地取得胜利,九部皆元气大伤。

在男人之间或者是雄性世界里,此一群落与彼一群落就是要一争雄长,可是这场完全男性化的战争里,却有一个女性靓丽的身影。

请看这场战争刚刚发生时的样子,叶赫部纠合哈达、乌拉、辉发等九部联军共三万之众,兵分三路,向建州的古勒山杀来。其阵势之大,有一个画面很有说明问题。他们在兵过浑河之后,晚上军队支灶做饭,远远看去,灶火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繁多。探骑回来报告时吓得脸色都变了,因为当时努尔哈赤所有的兵将加起来不足一万,所以建州部是人心惶惶。

努尔哈赤是晚上听到探兵的这个报告的,晚上是要休息睡觉的,他镇定自若地听罢,然后照常休息睡觉,而且睡得很香,他甚至打着呼噜呢。

这时陪在他身边的是继妻富察氏,这个女人可非同一般,她以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日夜提防敌人。

富察氏见状赶紧把他推醒,说:“敌兵压境了,你怎么还睡觉!?你是方寸乱了,还是害怕了?”

努尔哈赤笑道:“我如果方寸乱了,害怕了,我能睡着吗?起先我不知道这九部联军什么时候来,老是惦记这事。现在知道他们已经来了,我心里就踏实了。”说完以后又呼呼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努尔哈赤统军出发,他意气风发,充满了英雄的味道。

结果呢?

这次的结果是努尔哈赤不仅击退了九部联军,还把乌拉部的贝勒满泰的弟弟布占泰生擒活捉去了。

这就是阿巴亥与努尔哈赤联姻的背景。

这个背景极富戏剧性。

成了战俘的布占泰命运将会如何,这全要看战事与时局的需要了。在当时的海西四部中,乌拉部的实力仅次于叶赫部,考虑到分化海西四部的需要,努尔哈赤不仅没有杀布占泰,反而把他留在身边。而布占泰被活捉后,身段柔软,立即表示臣服建州。努尔哈赤念其态度好,收为额驸,先后把三个女儿嫁给他,这是表面上措辞,其实际用意,前面说过了;所以在双方盟誓和好后,努尔哈赤依然把布占泰软禁了起来。

表面上,他们如同朋友一样相处着。应该说,这是很荒唐的,不论如何地以朋友名义相处,毕竟这种生活是在敌营里没有自由的生活。没有自由总是痛苦的,而且是非常之痛苦。自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就连生命与爱情都没有它珍贵。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外国诗歌告诉我们的道理。

布占泰在努尔哈赤的大营里生活了三年,也就是说,他过了三年没有自由的日子。如果不是这时有了一件突发事件,他的这种荒唐而痛苦的日子还要持续下去。

这个突发事件就是公元1596年即大明万历二十四年,乌拉部的贝勒满泰和他的儿子突然被杀。他们为什么会被杀呢?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讲,这父子俩是在外出时,因**部落妇女,激起民愤,被当地人杀死。而另一种说法则是据《那拉氏宗谱》的记载,说满泰及其儿子,是被试图夺权的满泰的叔叔杀死于行宫。

总之,不管哪一种说法是真实的,这个突然事件彻底改变了布占泰的命运,同时也彻底改变了阿巴亥的命运,这一年只有七岁的阿巴亥从此成了孤女,没有人疼爱,没有人保护,她的命运交给了叔叔布占泰,交给了部落首领,也交给了上天。是的,阿巴亥从此就是一个无力自主命运的孤女,她就如同风雨中的一叶小舟,完全不知道将飘向何方。

七岁的阿巴亥还完全不知道命运的残酷,更不知道叔叔的阴险,这时,她在快乐地成长着。在她生活的环境中,有着极美的自然风光,翠峦如绣,绿野无际。春风吹拂之下,山环水绕、香花无数的原野里,阿巴亥就是一朵刚刚吐苞的娇美的花儿,金色的日光斜照在林间,自由的小鸟纷纷飞来,阿巴亥伸展着玉臂打马在天地间自由驰骋。

这个时候,阿巴亥的丈夫努尔哈赤则完全就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这个突发事件中,审慎地走着下一步。

努尔哈赤知道自身还不具备吞并乌拉部的实力,此其一;其二,为了避免叶赫、哈达、辉发三部利用乌拉部内乱之机侵吞它,对建州构成更大的威胁,努尔哈赤当机立断派人护送布占泰返回乌拉部,继兄而立,担任乌拉部的贝勒。

事实证明,努尔哈赤这一步是正确的,他希望利用布占泰牵制叶赫部,他的这一目的达到了。无论如何,对方都要感激他努尔哈赤的再生之恩;而在突发事件的动**中借助于机遇当上贝勒的布占泰,知道自己兵败回归、羽翼未丰,也需要努尔哈赤的支持,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联姻就成为双方加强政治联盟的首选措施。

于是就在布占泰当上贝勒的第二年即公元1597年,我们一点不意外地看到努尔哈赤把侄女嫁给布占泰为妻,两年后即1599年又把另一个侄女嫁给布占泰。等一下,我们在这里似乎需要关注一下,这里面存在着一个非常矛盾的说法,前面我们看到,史料记载说,努尔哈赤是在布占泰被囚禁期间将三个女儿嫁给了他,可在这里又说是两个侄女嫁给布占泰,而且是在他回到乌拉部当首领之后。

到底哪一个说法更真实呢,我本人还是比较倾向于相信后面的这个记载。

总之,无论如何,双方存在着联姻关系是千真万确的。

而阿巴亥被布占泰嫁给努尔哈赤,完全与爱与情无关,对于深陷争斗存亡与权利旋涡中心的人们来说,爱情是一件奢侈品。具体到阿巴亥和努尔哈赤的婚姻,就完全同哈达部的兴衰乃至存亡,息息相关了。

布占泰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一方面是他在三年的囚禁岁月中,被努尔哈赤吓破了胆子,不敢再与建州作对;另一方面,万历二十九年即公元1601年十一月,努尔哈赤不费吹灰之力地灭了哈达部。当时,哈达部因受叶赫攻击而向努尔哈赤求援,在摆脱危机后,又试图脱离建州部。努尔哈赤岂能轻饶得过哈达部?被吞并就是它必然的结局了。

唇亡齿寒,哈达部的灭亡,让布占泰更加心惊肉跳。他深知努尔哈赤雄心勃勃,早有吞并各部的野心,于是来自建州部的威胁感日益严重,他既要设法加强同努尔哈赤的联盟,又要提防这位雄才大略的叔伯丈人的利爪。于是为了保住乌拉部,他决定将侄女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为妻。阿巴亥一生的命运也就这样被决定了。一个孤女的命运,被决定得完全没有商量。

公元1601年的十一月,十二岁的阿巴亥在叔父布占泰的亲自护送下,到达建州,嫁给了比她年长三十一岁的努尔哈赤为侧福晋。此时努尔哈赤已四十三岁,而且已经有了六七位妻妾。

尴尬复杂的婚姻

阿巴亥所要面对的这个于她而言确实显老的丈夫努尔哈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努尔哈赤之为人处事对于阿巴亥至关重要。

据有种说法认为,西方人最关注的中国古代英杰人物是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在中国,帝王将相灿如星汉,为什么这两位就如此引人瞩目呢?有人说主要原因可能是成吉思汗与努尔哈赤都是少数民族,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以汉族为主的、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对于努尔哈赤来说,他由东北边塞的一个拾松子采蘑菇的少年,成长为雄据一方直到进取中原的政治家、军事家,这种辉煌是如何被他创造出来的呢?当然这个问题不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因此不能详细写来,我们还是来看看他的业绩吧——

现今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民族在争斗厮杀,而努尔哈赤作为杰出的民族领袖,将本民族各种利益集体团结协调起来,促成了本民族的大统一,也就是女真各部的大统一,的确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还有,明中期国力日趋衰微,甚至到了不能对广大的东北地区实行有效管辖。而经过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两代人的艰苦努力,却把东北地区统一了,有记载这样说:“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及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wò)难河源,远迩(ěr)诸国,在在臣服。”这就是说,东起鄂霍次克海,西北到贝加尔湖,西至青海,南濒日本海,北跨外兴安岭的地域,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的实际辖区大约有500万平方公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其之辽阔几乎和明廷实际控制的区域大致相等了。而且东北地区的重新统一,在当时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它在客观上结束了长期**掳掠、相互杀伐的“介胄生虮虱”、“黎民遭涂炭”的悲惨局面。这就为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努尔哈赤对东北的统一,后来的沙俄东侵、日本南进,东北疆域会被谁人占有,还真不好说。

另外,金灭亡后,通晓女真文的人越来越少,到明朝中期已逐渐失传。而努尔哈赤主持创制的满族文字,是满族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中华文化史和东北亚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

我个人以为,努尔哈赤最了不起的才华,就体现在他创建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利用女真原有的狩猎模式,组织创建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以旗统军,以旗统民”,他们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八旗制度以八旗为纽带,将全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宗族联结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生气蓬勃的社会机体。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个人的创造,是清王朝的一个核心社会制度,也是清朝定鼎北京、入主中原、统一华夏、稳定政权的一个关键。

满族是以建州女真为核心,以海西女真部为主体,吸收部分汉人、蒙古人、达斡尔人、锡伯人、朝鲜人等组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洲族起初不过是东北边隅的一个小部落,它能够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以至发展成为今天的千万人大民族,大功当归于满族的领袖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还有着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努尔哈赤戎马生涯长达44年,史称他“用兵如神”,不夸张地说,他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他缔造和指挥的八旗军,在17世纪前半叶,不仅在中国称得上是最富有战斗力的军队,而且就是放在当时的世界上来看,也是一支最强大的骑兵。努尔哈赤统帅这支军队,先后取得古勒山之役、乌碣岩之役、哈达之役、辉发之役、乌拉之役、抚清之役、萨尔浒之役、叶赫之役、开铁之役、沈辽之役、广宁之役和觉华岛之役共十二次大捷。据研究成果,说努尔哈赤在军事谋略上,能够做到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围城攻坚、里应外合、铁骑驰突、速战速决,体现了高超的军事智慧。他在萨尔浒之战中,采取“恁(nèn)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兵略,成为中国军事史上集中兵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他在军队组织、军队训练、军事指挥、军事艺术等方面的作为,都可圈可点。特别是他在作战指挥艺术上,对许多军事原则,如重视侦察、临机善断、诱敌深入、据险设伏、巧用疑兵、驱骑驰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一鼓作气、速战速决、用计行间、里应外合等,都能熟练运用并予以发挥,丰富了中华古代军事的宝库。

通过以上这些,我们认识了一个不凡的努尔哈赤,然而作为他的妻子,这份婚姻对于阿巴亥的难堪不仅仅在于丈夫是比自己大三十一岁的人,更在于他那成群的妻妾。

继妃富察氏虽然是改嫁来的,而且还是带着孩子来的,但她能成为努尔哈赤的第二大妃,就足以说明她是多么的有本事了,首先她肯定是漂亮的,同时也肯定是聪明的,她的得宠无言地证明了这一点,同时她还是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第十子德格类、第三女莽古济的生母。能够在努尔哈赤的发妻也就是长子褚英、次子代善、长女东果的生母佟氏去世后,一跃从福晋升为大福晋,这完全是她胜出的最好证明。

更让阿巴亥惊叹钦佩的是,富察氏还有本事在努尔哈赤的军事战争中有所建树,就在公元1593年那次改变阿巴亥命运的战斗中,处于抵御海西等部入犯的战争气氛中,富察氏夜不安寐,时刻提防敌人的突然袭击。让努尔哈赤都对她敬重有加。她这方面的才能让她远远超越了自身性别的束缚,她从一个女人而跃升为一个人,一个与男人平等的人!这让我个人都对她很是钦佩。

在部族争斗中,为了消长需要,早在阿巴亥嫁来的十几年前,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为了同哈达部抗衡,全力动用联姻这个办法,他同蒙古联姻,更同努尔哈赤联姻。这就造成了另一个传奇女子的人生:当时十四岁的少女孟古姐姐(也称孟古哲哲)被她的兄长纳林布禄(他是杨吉砮之子)在公元1588年即大明万历十六年九月,送到了建州部。而且孟古姐姐还在四年以后,给努尔哈赤生下了贵子皇太极。

是的,这两个出众的女人,对于刚刚嫁过来的阿巴亥来说,一点也不轻松,除了自身的年幼不能使众人慑服之外,还有就是面临着过强的情敌:精明的大福晋富察氏,美貌可人的侧福晋叶赫那拉氏即孟古姐姐,十二岁的阿巴亥要接受一份太过复杂太过尴尬的婚姻与家庭。

阿巴亥之出嫁等于是永远地与娘家割断了一切,阿巴亥在乌拉部没有父母也没有兄弟姐妹,因此当阿巴亥一踏上建州的土地,她的命运就是一枚过了河的小卒,有进无退是她必须得接受的残酷现实,是福是祸全是她自己的事了,阿巴亥在残酷的命运面前,清醒地意识到她自己的吉凶沉浮全在丈夫一个人身上。

阿巴亥很快就得到努尔哈赤的爱怜,她是聪明的,面对着一个作为丈夫的成年男人,阿巴亥立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女人,她一定要在女字上做足的功夫,才能成为一个人前人后别人不敢欺压的人!为了成为这样的人,阿巴亥在丈夫努尔哈赤面前,把女字做得很足。从感情上说,阿巴亥是爱努尔哈赤的,尽管他比她是过于年长了,但努尔哈赤的谋略胆识,以及作为一个首领的出类拔萃都让她心仪。因此,与其说她是讨好努尔哈赤,不如说她其实是出爱情而愿意让他得到她的柔情与爱意。

从来这些作为联盟手段的女性,她们的荣辱与她们背后的利益集团是密切相关的,叶赫部格格孟古姐姐空有绝世的美貌,但随着叶赫部的贝勒纳林布禄同努尔哈赤关系的日益紧张,她渐渐也失宠了,夹在利益取舍、生死对决的矛盾夹缝中,她的痛苦在漫长的煎熬中变成了一场夺命的疾病,公元1603年,就在阿巴亥嫁过来的两年后,她以二十八岁的好年华,撒手人寰。

孟古在弥留之际,很想见一见母亲,但努尔哈赤派人去请,却失望而回。因为此时建州与叶赫已势同冰炭,水火不相容,亲情在政治角斗中,变得微不足道,于是孟古只能带着对母亲的强烈思念,还有对丈夫与胞兄之间争斗不休的焦虑,永远地闭上了她美丽的双眼,她把美丽带给了人间,她自己却在人世间的丑与恶交迫中辞世而去。

她的死让努尔哈赤的情感全部倾注给了阿巴亥,一时间他们恩爱有加。阿巴亥在宠爱中,连连生子。1605年,17岁的阿巴亥生下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阿济格。1612年,阿巴亥生下了第十四子多尔衮,1614年,阿巴亥生下第十五子多铎。

阿巴亥这时看起来非常幸运,好象她躲过了孟古的噩运,其实不然,阿巴亥与努尔哈赤的情感也一样受到了娘家与夫家在利益的交接中或好或坏的影响。

就在阿巴亥生下阿济格不久,乌拉部同建州开战。这对阿巴亥来说,是一个致命伤:阿巴亥因此被丈夫冷落了好几年。

尽管阿巴亥与她那个比贾环和王仁一点也不强的狠且奸的叔叔布占泰之间并没有多少亲情,她四岁时,这个叔叔战败被俘,三年后叔叔回来,完全没有时间关心阿巴亥,她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孤女,阿巴亥只不过叔叔布占泰外交策略中的一个道具。

这时,又一个作为联姻道具的格格,以其血腥的悲剧结局让阿巴亥从这种娘家与夫家的矛盾中解脱出来。

公元1607年,努尔哈赤武力吞并了辉发部,而辉发地处叶赫部与建州部之间,这一地缘优势也让这个部落一直摇摆于两部之间。辉发部在受到叶赫部武力威胁时,自作聪明地向建州求援,它的如意算盘是当危机解除后再摆脱努尔哈赤的控制,它认为自身完全可以凭借牢固的城防来保全。可是这个如意算盘落空了,努尔哈赤岂是等闲之辈,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最好的出兵理由,他以突然袭击,一举让辉发部这个言而无信的近邻走向了灭亡。

而辉发的灭亡对布占泰来说,更加重了他那本来就很浓的忧虑并畏惧的危机感,他现在更加地矛盾,一方面他更想摆脱努尔哈赤,另一方面却又生怕成为下一个被雄心勃勃的努尔哈赫吞并的目标。他不敢再进行军事较量了,在这方面他太失败了,此刻他又回到了联姻的轨道,一再地向努尔哈赤求婚,条件是对方如果能把女儿嫁给自己,他肯定永远不会心存二意,更不会滋衅开战端。

一位可怜的格格、十三岁的穆库什就这样被送给了中山狼,谁让她是努尔哈赤的女儿呢。这一年是1608年。

这次联姻给阿巴亥带来了好运,乌拉部同建州部关系好转,被冷落了多年的阿巴亥重新得到了丈夫的雨露滋润,这份滋润产生了阿巴亥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日后那个权倾一时的多尔衮。

然而阿巴亥的荣辱再次同布占泰的出尔反尔相连接,这个中山狼经不起叶赫部的**,决定背叛努尔哈赤。为了能把刚刚继任叶赫部贝勒布斋的格格娶到手,为了表明他同叶赫结盟的诚意,也为了向努尔哈赤示威,布占泰竟然绝情到极点地用“鸣镝”射向了穆库什,完全不顾惜这个女孩子曾给了他的是她人生最宝贵的第一次和她生命中最柔软最美好的一切。

“鸣镝”是一种带着锐利刺耳响声的箭,当已经是备受丈夫冷落而内心无比凄楚的穆库什在这种刺耳更刺伤她心灵的箭,残忍地飞向她的时候,她是多么的悲愤!是的,她的悲伤在那一刻达于顶点,她的愤怒也在那一刻达于顶点。她是无辜的!她更是无助的,随着她的鲜血涌出的,还有她那如倾盆大雨般的泪水……

可是,多少的泪水也无法洗尽她的伤心欲绝。

整个建州部都被这血腥的一幕震惊了,并且激怒了!

努尔哈赤肯定是要以武力解决布占泰了,而且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就杀向布占泰。

建州军的势如破竹,让这个部落一下子落花流水。

溃不成军的布占泰仓皇间逃亡叶赫,乌拉部从此不复存在,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进程中,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而这一步其实是以牺牲了一个如花似玉的格格为代价的。

那个可怜的格格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四女,难过生死大劫,她的青春在盛花期就告结束。

而乌拉的灭亡却让阿巴亥解脱了,她终于从建州同乌拉部外交关系的或好或恶的尴尬中解脱了,从此她的丈夫再也不会因此,而对她的感情有所波动了,阿巴亥的地位稳定了。

此时,阿巴亥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是的,现在居首是仍然是富察氏,但阿巴亥在她之外,居于其他女人之上了。这在多妻制的古代社会里,可是一个不小的胜利哦。

血腥惨烈的预演

公元1620年即大明万历四十八年,是努尔哈赤颇为得意的一年,这一年,他灭叶赫大获全胜,打明军又是连得开原、铁岭两地,下一步,他的势力即将席卷整个辽东。

而这一年也是阿巴亥春风得意的一年,她在这一年终于被晋升为大福晋。不用说,阿巴亥能够成为大福晋,那一定是前任大福晋富察氏出事了。

是的,富察氏出事了,而且是出了大事了,她在失去大福晋之位后,又被亲生儿子莽古尔泰亲手杀死!

这一切说起来真是耸人听闻,也颇具震撼力。

但问题是,莽古尔泰杀母一事是真的吗?

这一年就是天命五年,据说这一年是很有说法的一年。

富察氏,名衮代,其父名莽塞杜诸古。她是努尔哈赤的第二位大福晋,史称继妃,佟佳氏是元妃,她是在佟佳氏之后成为福晋的,故称之为继妃。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如此称呼包含了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富察氏在嫁给努尔哈赤之前,曾是努尔哈赤堂兄威准的福晋,并且她还为威准生有一子,名叫昂阿拉。但据另外一些记载,说她为威准生的不止一子,但这一类事,可能永远也说不清楚,总之她曾是威准的福晋却是确切无疑的。

大约是在万历十三、十四年即1585——1586年,威准亡故,在威准死后,富察氏改嫁努尔哈赤。这在当代社会里,简直不可思议。但在古代社会的女真部族,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被称之为“收继婚”,岂止是弟弟娶嫂子,侄儿娶婶娘、儿子娶庶母都不在话下。任何的社会行为都与利益相关,而这种收继婚的现象之盛行,其利益出发点就是为了防止氏族财产外流。

富察氏是出色的,富察氏也曾是雄据后宫威风一时的。作为一个二嫁女人,富察氏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女人路。明万历十五年,富察氏生皇五子莽古尔泰。过了几年,富察氏又生了个女儿叫莽古济。在万历二十四年,富察氏再生儿子,这就是皇十子原封贝勒德格类。根据当时宫闱潜规则,连连生子,足以证明受宠的程度了。

但是,随着年老色衰,富察氏渐渐让宠给了年轻美貌的孟古姐姐,正如孟古又让宠给了更年轻更美貌的阿巴亥。

那个有说法的天命五年到了,富察氏在这一年的死,成为清史上的一个谜案。清史对此,只有含糊的一句话:“天命五年,妃(指富察氏)得罪,死。”这就是说,她是因为获罪被赐死的;另外有种说法是,因为她得罪了努尔哈赤,其子莽古尔泰为撇清便将母亲杀死。换言之,就是说因为母亲得罪了皇父,儿子怕皇父由此不待见自己,于是为了保自己前程,儿子就亲手杀死了母亲。这个传闻是后来皇太极所说,其之可信度,值得商榷。

有人说富察氏其实比窦娥还冤。在努尔哈赤十几位福晋中,她的遭遇实在太悲惨,本人生卒成谜,几个子女尽赴黄泉,一个外孙女被杀,另一个外孙女殉葬而死。据此,富察氏被清初宫廷悬案档常常提及。据说富察氏冤到了入土都不能得安的程度!富察氏死后,开始被葬在赫图阿拉的尼亚满山冈。1624年,建辽阳东京陵,富察氏的遗骨被迁到了辽阳。天聪三年即公元1629年,皇太极启建太祖陵也就是今天的沈阳福陵。福陵在创立之初,享殿供奉着太祖努尔哈赤、孝慈皇后叶赫那拉氐即孟古姐姐、继妃富察氏、大妃乌拉那拉氏即阿巴亥共四位的宝宫。宝宫是火葬后的装置。就这就是说,富察氏又被迁到福陵,葬在太祖陵旁。但是大清入关之后,富察氏的宝宫却不知去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据说在顺治元年,当廷以富察氏生前获罪为由,将其迁出福陵,这一迁,她的遗骨就下落不明了。

但这并不是富察氏最悲惨之处,她的儿女孙辈们血腥惨烈的结局,才是真正的耸人听闻。

权力之地从来不乏争斗,从来都是危机潜伏。努尔哈赤对莽古尔泰非常看重,让他和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四贝勒皇太极并称天命汗帐下四大贝勒。这种局势潜伏了巨大危机。在努尔哈赤死后,四大贝勒的争斗达到白热化,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成了成了皇太极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方能后快。其中阿敏倒台最快,谁让他狂妄自大桀骜不驯呢,这种性格弱点为他心怀异志做了很好的铺垫。于是阿敏以此罪名,被皇太极关了起来,直到死于狱中。

代善很机警,他小心翼翼地察言观色,极力讨好皇太极,总算是得以暂时保命。而莽古尔泰虽然眼见江山改,却依然本性难移,其之鲁莽冲动早就成了皇太极整治他最有力的说词,于是他甚至被皇太极当众痛斥为“鄙俗不堪”。

天聪五年,皇太极作为统帅,率军抵达了大凌河城下,他此次是要和明廷将军祖大寿决一死战的。在这次决战中,莽古尔泰和他的弟弟德格类率领正蓝军负责把守兵力较为薄弱的南面,谁知偏偏就是他们遭遇了明军。莽古尔泰虽然拼死力敌,却也差点败了。因兵员伤亡过大,阵前不够用,莽古尔泰就奔到皇太极帐前,强烈要求补充兵力。万不料,皇太极是死活不给援兵。救兵如救火,莽古尔泰急且怒之下,居然冲动地抽出佩刀五寸有余,也就是说,他虽然没把佩刀完全拨出,但那寒光闪闪的五寸兵器,也把在场的人都吓呆了。好在德格类见此,急忙在第一时间就把哥哥推出大帐以外。

这就是著名的“御前露刃”事件。

结果不必说,皇太极岂肯善罢甘休,莽古尔泰被狠狠地惩治了一番,但同夺去名号、罚款这些比较起来,还都是小事一桩了。就在第二年的12月,史书记载莽古尔泰因为气郁攻心而死。

莽古尔泰的死引发了一场惨烈大血案。

正蓝旗的将士跟他们的主子脾气性情差不多,遇事冲动鲁莽,他们在给莽古尔泰搞了一次盛大的扫墓活动后,又成群结伙地到主子家里,痛哭流涕地慰问着莽古尔泰的未亡人。

皇太极知道后气得全身打颤,他当即就做出严厉举措:一方面痛斥这群正蓝旗的将士在莽古尔泰的福晋面前耍酒疯,于礼法不合,命令众人向着正蓝旗固山额真的脸上吐口水;另一方面又斥责莽古尔泰的福晋在祭扫亡夫的时候,没有做到涕泪横流痛不欲生,显然这非贤妇之表现,于是再命令其他福晋辱骂她。

当然受这样侮辱的还有德格类,皇太极完全不拿德格类当人看,完全到了随时随地发作的程度,皇太极想怎么样羞辱他一番,就让他受一番,根本不顾及他的感受如何。

对此,德格类不可能不痛苦,不可能不崩溃。

天聪九年十月,德格类终于解脱了,他因暴病而亡。

但此时,富察氏仅存的一个孩子、女儿莽古济根本来不及悲痛她的兄弟,因为她也在极其残酷的摧残中。

一切正如皇太极所希望的那样,皇太极接到了莽古济的下人冷僧机秘密举报,内容是这样的:富察氏的儿女三人曾经在佛前发誓,定要谋夺汗位。尽管富察氏的两个儿子全都命赴黄泉了,但皇太极仍然如临大敌一般,立刻就派兵抓捕了莽古济,又对莽古尔泰、德格类过世后留下的冠以其名的家进行了搜查,结果不出所有人的意料,皇太极从莽古尔泰家搜出十六块刻有“金国汗之印”的信牌,就这样,“谋反”罪名成立。于是,莽古济和莽古尔泰的儿子们都前前后后地和富察氏及其两个儿子会合去了。据朝鲜的一份史料记载,在这次杀戮中,大约有一千多人丢了性命。最可怜的是,在公主莽古济命丧黄泉的同时,她的女婿也就是皇太极的儿子、那个名叫豪格的家伙来了个大义灭亲,居然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子——莽古济的小女儿!可怜的富察氏,居然连外孙女也没能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