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血染江都路

是什么人出台了毁灭隋江山的坏主意?

炀帝又为了什么要杖杀谏臣?

杨广向江都出发时,是否把一个叫崔民象的小官以极端血腥的方式处死?原因何在?同时,他又为什么把另一个叫王爱仁的小官也处死了?

到达梁郡(河南开封市),有人半路拦驾上书,炀帝是否又将这个上书人杀死?

一、奸臣误国

毁灭隋江山的主意出台

杖杀谏臣

二、流血的忠谏

我梦江都好

寒刃高举

一、奸臣误国

毁灭隋江山的主意出台

原来恰好这时,江都(今江苏省扬州)新制造的龙舟完工,送到东都。

宇文述立刻把这个变成一次讨好机会:他力劝炀帝巡游江都,这是在公元616 年夏。

注意再注意啊,可不得了了,毁灭隋杨江山的坏主意正式出台了!

但这个提案建议却正合杨广之心。原因我不说,大家也明白。

右候卫大将军酒泉人赵才劝阻说:

“如今百姓疲惫劳苦,国库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希望陛下不要去什么江都,而是应该返回京师,安抚天下百姓。”

炀帝勃然大怒,当即就把赵才交司吏处治。幸好老赵运气不错,过了十天,炀帝总算平息了怒气,又将赵才放出。

炀帝去江都之意非常坚决,他下定决心要离开洛阳,因为江淮地区起义军相比较,要少一些。

杖杀谏臣

朝中的大臣都不想让炀帝出行,但没有敢于进谏的人。

前车之鉴,实在吓人啊。请看:

建节尉任宗上书极力劝谏。

当天这个敢于直言的人,就在议政堂上被杨广下令用杖击,当场活活打死。

大官们怕死不敢谏,就让小官谏。

小官被杀,就让无官位的人谏。

杨广呢,不论是谁谏,来一个,杀一个。

二、流血的忠谏

我梦江都好

阴历七月初十,炀帝乘新建的运河船队出发了,目的当然是江都。

这次又是留下了他的长孙越王杨侗在此地,又命令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检校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等人,共同留守东都,负责北方之事,即帝国的中心。

杨广跑到江都,的确是大大的失策,此举使隋朝廷越发失去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历来在中国,有一句话很有道理,那就是:得中原者得天下。

注意啊,此举意味着隋统治实际上已经解体。

杨广安排好了东都洛阳之事,就一心奔江都去了。

杨广于洛阳,将永不复返。

这是他在当时说什么也没有想到的。

江都将成为杨广的葬身之地。

炀帝这时还很浪漫,很有心情,临别时给他喜爱过的宫人留诗:

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

寒刃高举

杨广向江都出发时,被一个叫崔民象的小官扫了兴。

这个小官的官名叫奉信郎。

崔民象以盗贼充斥全国为由,在建国门上表劝阻江都之行。

炀帝勃然大怒,先摘掉崔民象的下巴,然后将他处死。

够血腥的,一刀杀死他也就罢了,何必要先摘掉人家的下巴呢。

十四日,冯翊郡人孙华举兵为盗。

虞世基上奏说:

“因为盗贼充斥,请求陛下派兵屯驻在洛口仓。”

炀帝听了,这样表扬了他一番:

“你一个书生,必定胆小如鼠,所以吓得畏缩成这个德行。”

炀帝到达巩县,命令有关部门将箕山、公路二府移到洛口仓内,并命令修筑城池以备不测。

炀帝到达汜水(汜音已sì,河南荥阳县),又一个小官,还是奉信郎,不过这个官员的名叫王爱仁,也紧随倒霉的小崔之后,又上表请求炀帝返回西京。

炀帝照样举起锋利的刀。

杀死了王爱仁后,杨广又继续南行。

他到达梁郡(河南开封市),梁郡有人半路拦阻车驾,上书说:

“陛下若是一定要巡游江都,天下就将不是陛下的了!”

炀帝又将上书人杀死。

至梁郡,郡人邀车驾上书曰:“陛下若遂幸江都,天下非陛下之有!”又斩之。

——《资治通鉴·隋纪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