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八章 笑问客从何处来
2013年2月28日06:30藏南达瓦奴措密室
&"; target=";_blank";>.原三生指了指地面说道:“拉巴,把羊放下吧,就放在‘门’口的这块大圆石上吧,开‘门’。”
本来还有点挣扎的小公羊,此刻在大圆石上,竟然头向着密室的‘门’、趴了下去,然后就一动不动、睡着了。
拉巴打开了密室。既然是所谓的密室,当然不能太大。
密室的‘门’藏青‘色’、两米宽两米高南向对开,南北大概长六米,东西大概宽三米,高大概四米,也就是中原地区、一间正屋的大小。
密室地面上、铺着一整张的臧毯,藏青‘色’,没有任何装饰‘花’纹和图像;密室四面是一刷到顶的白墙,也没有任何装饰‘花’纹和图像。
密室的东墙和西墙的中间、各摆着一张藏式座椅,上面无坐毯。
密室的中央,有一个一米见方的小火塘,里面燃烧着上等的木炭,发出柔柔的光和热,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在密室的北墙顶着墙顶、挂着一张宽大概二米,高大概二米五,好像是唐卡的壁毯。
壁毯上是一位少年男子的画像,男子身高近两米,浑身上下披盔贯甲,足蹬薄底快靴,双手叉腰,双‘腿’微微分开,双目直视远方,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壁毯下是一张藏式的条案,上面左右各摆着三根蜡烛,条案中间是一个小香炉,香炉左边是宁玛古经的盒子,香炉右边是一把藏式的檀香。
一切装饰和祭品,都是那么的简单,这是德仁智者的意思,既然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一切从简吧。
原三生直接坐在了东墙的藏式座椅上,对德仁智者说道:“上香吧。”
德仁智者愣了一下,心里想,是啊,原三生是来观祭的,香肯定是自己上了,可是怎么上香呢?
原来简单的事情,现在突然变得复杂了。应该怎么上香呢?这又应该问谁呢?
原三生笑了笑说道:“原来怎么上香的,现在还是怎么上香就行了,一切简单就好。”
上完香以后,藏式檀香、发出一阵阵怡人的香气,德仁智者仍然是不知所措的样子,是坐是站还是跪?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原三生又指指西墙的藏式座椅,笑了笑说道:“德仁先生坐吧,咱们随便聊聊,你就称呼我原三生就行了。
德仁先生可知道、这是什么年代的唐卡?德仁先生可还知道、此画中之人是谁?”
强巴从小就知道,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的绘画艺术,就是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唐卡,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
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
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
唐卡在内容上多为**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
德仁智者缓缓地坐了下来,眼睛望着原三生缓缓地说道:“此壁毯绝非唐卡,从年代来说,至少是三千年以前的东西,或者更早。
从制作工艺,材料,技法来说,这幅壁毯、却像是现代作品,就好像用现代的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再用现代的3d打印技术、制作出来的一样,只不过这种技术、比现代的3d打印技术更先进。
至于这位大神是谁,还要请原先生赐教。”
原三生哈哈大笑说道:“德仁先生真是大智者,真是与时俱进啊,3d打印技术都知道。说的不错,这幅画像,就是你们的这位大神亲手所作,距今已经五千年了。
至于赐教、没有什么可以赐教的,五千年前、你们的这位大神来到了这里,而今天是胜利纪念日,你们的先祖就定为祭日了。
这种技术在今天,就是你所了解的、现代的3d打印技术,只不过这种技术更先进,二百年以后,你的后人自然会明白这种技术。”
德仁智者看了看强巴,摇了摇头,苦笑着想:“哪里还有什么后人?”
原三生想了想、严肃的说道:“至于你们的这位大神,自己起的名字叫原四生。
五千年前,为了拯救藏地的先民,为了拯救华夏民族,我们与盘古约定,原四生化作华夏民族掌管西方的神灵——英招,代表华夏民族进入了藏地。
当时进入藏地的、还有我们的老大原一生和老五原五生,带着盘古让他们转‘交’的天狗和牦牛,就是现在青藏高原上、所特有的藏獒和牦牛。”
德仁先生和强巴面面相觑,嘴张的像是大蛇在吞食鳄鱼一样,那种惊喜、惊奇、惊讶所带给他们的、仿佛是无法忍受的痛苦。
藏獒和牦牛、原来是这么来的啊?原一生、原三生、原四生、原五生,英招和盘古,这都是哪儿跟哪儿的事啊!
天狗,山海经中所记载,狂吠食蛇、抵御凶灾的奇兽。
藏獒产自于青藏高原,六千年前被人类驯化、和人类相伴至今。
藏獒独有的神威外形,一流的品质,出‘色’的表现,高贵的王者气质,是举世公认的最古老、最稀有、最凶猛的大型犬种,被誉为“东方神犬”。
藏獒忠义勇猛,像狮非狮,似虎非虎,是犬而非其它犬、所能达到的神威睿智。在**农奴主社会里,只有那些国王和寺庙主持、才有权利有资格饲养,被藏民视为神犬、天狗,是活佛的坐骑。
牦牛,山海经中所记载,“潘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
牦牛‘性’情温和、驯顺、善良,具有极强的耐力和吃苦‘精’神,对于世代沿袭着游牧生活的藏民族来说,牦牛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在高寒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无论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冰雪袭人的寒冬,牦牛均以耐寒负重的秉‘性’、坚韧不拔地奔‘波’在雪域高原,担负着“雪域之舟”的重任。
可以说在藏民族的衣、食、住、行当中处处都离不开牦牛,牛‘乳’、牛‘肉’、牛皮、牛‘毛’,为在世界屋脊上、勇敢而顽强地生存下来、历经艰难困苦的藏民族,提供着生活、生产必需的资料来源,成为一代代在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发展成长起来的藏民族、生命与力量的源泉。
藏族创世纪神话《万物起源》中说:“牦牛的头、眼、肠、‘毛’、蹄、心脏等变成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泊、森林和山川等”。
这是藏族先民、对其所崇拜的图腾牦牛、加以神化或物化之后,驰骋其丰富的自然想象能力、而产生的必然结果。
如今还在安多藏族地区广为流传的、藏族神话故事《斯巴宰牛歌》当中讲到:“斯巴最初形成时,天地‘混’合在一起,分开天地的是大鹏”。
“斯巴宰小牛时,砍下牛头扔地上,便有了高高的山峰;割下牛尾扔道旁,便有了弯曲的大路;剥下牛皮铺地上,便有了平坦的原野。”
《斯巴宰牛歌》又说“斯巴宰小牛时,丢下一块鲜牛‘肉’,公‘鸡’偷去顶头上,‘鸡’冠红了;丢下一块白牛油,喜鹊偷去贴肚上,肚皮白了;丢下一些红牛血,红嘴鸭偷去粘嘴上,嘴红了”。
这里“斯巴”的含义是“宇宙”或者“世界”。
在藏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对牦牛的图腾崇拜、不断发展和演化形成了、一种既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形式——牦牛文化。
无论是藏区保留完整的、有关牦牛题材的原始岩画,还是殷商时期、雕刻在青铜器皿上的牛头纹饰,包括周朝时期、绘制于彩陶上的牛形图案,以及迄今犹存的、悬挂于藏族‘门’宅屋顶上的牦牛头骨。
甚至包括甘肃天祝县哈溪镇出土的、举世无双的、极为珍贵的牦牛青铜器,它们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的牛图腾崇拜的文化当中。
英招,山海经中记载,长得马身人首,浑身虎斑,背有双翅,能腾空飞行,周游四海,传布天帝的使命和旨意。
英招参加过几百次征伐邪神恶神的战争,在大禹诛杀九头恶怪相柳时立下了奇功、是保护世代和平的保护神之一。
英招负责看管那群名叫“土缕”的神兽,它虽然长得像羊却长着四只角,是吃人的神兽。可负责看管的英招,却不准许它们吃人。
英招也负责看管群名叫钦原的神鸟,不准许它们吃人伤人或其他动物。
英招还负责看管有着六个头的树鸟,以及蛟龙、大蛇、豹子,还有连名字都说不清楚的各种植物、动物们。
即使藏獒和牦牛原来是这么来的,是盘古托付他们转‘交’藏地的,这还可以理解、这还可以接受。
但是,这英招长得马身人首,浑身虎斑,背有双翅,能腾空飞行。
而壁毯上是一位少年男子的画像,这少年男子身高近两米,浑身上下披盔贯甲,足蹬薄底快靴,双‘腿’微微分开,双手叉腰,双目直视远方,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英招、原一生、原三生、原四生、原五生和盘古,这都是哪儿跟哪儿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