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当世大儒,李世民教你汉语拼音

李世民强压着内心的兴奋,又安抚了一会儿阴妃。

接着不一会儿李佑想起了还要回王府教导长孙思怡便匆匆告退。

在李佑走了之后,李世民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向着崇文馆的方向走了过去。

崇文馆这个地方,虽然是李世民专门设立用来藏书和教导后辈的,能在崇文馆任教的老师也都是李世民千挑万选的当世大儒。

但是在崇文馆建立之后,李世民却是很少来这里。

一来是国事繁忙,二来却也是一些不想面对这些当世大儒。

孔颖达是谁,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儒家学说的正统继承人。

而且孔颖达年少成名,现在年过半百,儒学功底更是深厚。虽然在朝廷上他只是给事中兼任国子监博士,但在万千读书人的心中,他便是儒家正统的象征。

在儒林有着一呼百应的地位。

如果是孔颖达已经是儒林巅峰,另一位李纲在儒林中却是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山。

李纲今年已经八十岁了,但却依然老当益壮,为大唐培养着一代代的新人。

这两人不光继承了儒家的学说,也继承了儒家直言敢谏的高尚品格。

他们两个的谏言频率虽然比不上魏征,但是同样也让李世民大为头疼。

面对魏征的时候李世民还能发些小脾气,但是面对这两个人李世民始终只能低着头,虚心接受意见。

于是乎,一般没有事的时候,李世民也不会去招惹两人。

但是今天,情况不一样了。

李世民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个大杀器。

到崇文馆来,便是来好好地秀上一把,一雪前耻的。

李世民来到崇文馆,今天已经放学了,但两位老师却是带着一众大儒正在讨论最近这些新来的孩子的学业。

见到李世民来了,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众人重新坐下之后,李世民便开始了他的表演。

“诸位爱卿,刚刚朕看你们讨论得热烈,不知道是在议论什么啊?”

孔颖达重新坐了下来开口道:“陛下也知道,最近崇文馆来了很多的新学生。这些学生之前都是各自学习,如今到了一起进度便有些不一样了。”

“众位爱卿费心了。这些都是当朝国公外戚子弟,将来必然会入朝为官,他们可都是大唐未来的希望啊。听说这一次来的男孩子居多,各位辛苦了。”

见到众人放学之后仍然在讨论,李世民心中也是分外的感激。

然而,孔颖达却是叹了口气说道:“哎,小孩子顽劣那也是正常的,只是这些人仗着家世地位,有些不服管教了。”

“今天我就接到了卢国公的投诉,说程家的两个小子回去之后就一直哭闹,不肯来上学。”

“说我们这些崇文馆的先生们不会教字,想要留在家里玩耍。”

听到这话,李世民也是点了点头。

“倒是确有其事!”

今天朝堂上程咬金却是提过这件事,说识字困难,希望陛下让崇文馆的先生们多担待。

“哈哈,想不到卢国公倒是个好学之人。”

虽然两个孩子顽劣,但是程咬金的态度还是让孔颖达非常满意。

他微微一笑道:“这学习本就是如此,要想成为一代大儒,必然会遇到很多的挑战。识字便是第一关,本就不是什么难事。这些道理我们都懂,请陛下告诉卢国公,不必担心。我们一定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弟子的。”

孔颖达虽然是笑着在说话,一旁的李纲就严肃了许多。

“陛下,也麻烦你告诉这些国公,孩子们的天资都有些愚钝,在识字一途上定然会遇到困难。所以还请他们自身多努力!”

然而听到这话,李世民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这些都是国公和外戚的孩子,之后也必然会入朝为官。

如果李纲说这些人天资都不好,那不是就在说大唐后继无人么。

作为一个想让大唐千秋万代的君王,最为忌讳的便是后继无人了。

“李詹士,这话怕是有些严重了吧。小孩子顽皮不也是聪明的象征么?”

李世民冷冷地说道:“都说孔圣人因材施教,这些孩子的父辈都说开国功勋,无一不是天资聪颖之人,又怎么可能全部生的是驽钝的孩子。我看各位大儒也要从教授的方法上下功夫吧,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下苦工!”

李纲目前的官职乃是太子府詹士,所以李世民也是不客气的叫了他官名。

这几天在课堂上,李纲本就被这些小孩子气得不轻,刚才的话也只是发发牢骚,却没有想到一向态度不错的李世民却开口反驳了他的话。

而一旁的孔颖达原本也觉得李纲的话有些过了,但是在李世民说话之后,心中也是上来了一股火气。

“陛下,您的意思是我们错了?我们现在教授孩子们用的乃是反切法,这是汉魏以来最为先进的方法了。如果这样都说方法不好了,那么请问陛下,这识字到底该如何教呢?”

汉字的读法从一开始的若音发、自音法,到现在的反切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孔颖达看来这就是儒家一代代传承的象征。

而且孔颖达最为出名的事情之一便是对反切法进行了改进。

现在突然被李世民说起他不会教学生,孔颖达顿时觉得自己的脸上火辣辣的。

自己一生的研究被李世民说得一文不值,这让以儒家正统自居的孔颖达如何能忍。

说完话之后,孔颖达也不管李世民的身份,就这样直勾勾地看着李世民,分别是要李世民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

如果李世民说错一句半句的,孔颖达很有可能就直接甩手走人。

这种情况如果是放在以往,或许李世民便妥协了,但是今天李世民偏偏就不愿意妥协。

这一次他要和这些大儒们较量一番。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反切法我也知道,但我想问问这反切之法可有绝对的标准呢?比如大唐的唐字该如何来切啊!”

李世民这话一出,孔颖达和李纲二人的气势便弱了一分。

他们两人一个出身正统儒学世家,一个从社会底层慢慢晋升上位,由于早年不同的经历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很多字的切法上都有不同。

不过在他们看来,不同的切法正是反切法博大精深的地方,是其中有趣的地方。

不过,李世民能够指出这一点,足见他刚刚的话并不是空穴来风。

所以二人对视一眼,没有立刻发作,反而是竖起耳朵想听一听李世民的高见。